巢湖中考答案
今年全省統一,連蕪湖課改區都一樣,只不過各地的體育,理化試驗不一樣
2、巢湖英語中考最後五個單詞拼寫在答題卡上要寫首字母么
當然要啊。你不寫首字母。那老師怎麼知道你填的那是什麼單詞。望採納
3、中考難題(化學,物理)
1、如圖所示是家庭中常用一種燈泡及燈泡上的銘牌。
(1)根據它的銘牌,你能知道哪些物理量?
(2)根據銘牌上的信息,通過計算你還能知道哪些物理量?計算說明。
(3)l度電可供這個燈泡工作多少小時?
2、如圖所示是某同學家庭電路中的電能表銘牌版面示意圖。
(1)若照明燈泡的規格為「220V,60W」,兩孔插座接一台「220V,1OOW」的電視機,三孔插座接一台「220V,280W」的電飯鍋,當它們全部工作時,通過電能表的電流是多大?
(2)如果某一天電燈和電視機都使用了5h,電飯鍋使用了1h,那麼,這一天它們消耗了多少KW?h的電能?
(3)如果該同學家中添置了一台銘牌標示為「220V,1100W」的電熱水器,他想測試一下標示的功率與實際使用的功率是否相符,他讓這台電熱水器單獨工作,用手錶計時,結果10min電能表的轉盤轉了280r。請計算說明電熱水器的實際功率是多大?
3、如圖3所示為現在家庭、賓館常用的無線電水壺(一種倒水時導線脫離,用電加熱的方便水壺),圖3右是該電水壺的銘牌。某同學用這種電水壺燒開水,他將水放至最大水量,測得水的溫度是18℃,通電5min50s,水燒開(在一個標准大氣壓下)。試通過計算,回答下列問題:
1)算出此電熱水壺正常工作時的電流。
2)該電熱水壺的電阻是多大?
3)現測得電源電壓為210V,算一算此電水壺工作的效率。
4)為了測定該無線電水壺的效率,你應該准備哪些實驗器材?
4、閱瀆以下材料並回答問題:
2005年1月14 日18點25分,歐州航天局發射的惠更斯探測器,降落在土星最大的衛星「土衛6」上,土衛6距地球1.5×109km。據報道,探測器進入土衛6的大氣層後像一顆發光的流星。接近土衛6的探測器先後打開了三個減速降落傘,做減速運動,直至安全著陸。著陸後的探測器向地球上的控制中心發回了安全著陸的無線電信號。
(1)進人大氣層後的探測器為什麼會像一顆發光的流星。
(2)探測器在減速降落的過程中,其動能源困扒和勢能如何變化?
(3)探測器利用無線電波將收集到的各種信息尺態傳送到地球大約需多少秒?(無線電波的傳播速度為3×105km/s)
5、有一種測量人的體重和身高的電子秤,其測體重部分的原理圖如圖中的虛線框所示。它主要由三部分構成:踏板和壓力杠桿ABO,壓力感測器R(電阻值會隨所受壓力大小發生變化的可變電阻),顯示體重大小的儀表A(實質是電流表)。其中AO:BO=5:l,壓力感測器R表面能承受的最大壓強為2×lO6Pa,且已知壓力感測器R的電阻與所受壓力的關系如下表所示。
壓力F/N O 50 100 150 200 250
電阻R/Ω 300 270 240 2lO 180 150
設踏板和杠桿組件的質量可以忽略不計,接通電源後,壓力感測器兩端的電壓恆為4.68V,取g=10N/kg。請回答:
(1)該秤零起點(即踏板空載時)的刻度線應標在電流表刻度盤多少毫安處?
(2)如果某人站在該秤踏板上,電流表刻度盤的示數為20mA,這個人的體重是多少?
(3)若壓桿與壓力感測器之間的接觸面積是2cm2,則該秤的最大稱量值是多少?
6、小蘭在做早餐時發現,同樣情況下,煮沸一鍋牛奶要比煮同樣多的水快,這是為什麼呢?請你運用所學的物理知識,針對其中的原因,請你提出一個猜想,並簡述驗證這個猜想的辦法。
1)你的猜想是:
2)驗證猜想的辦法是:
7、在科技小組活動中,亮亮同學設計了一個電子秤,其原理如圖所示,他試圖用電壓表(圖中暫未畫出)的示數來反映物體質量的大小。設電源的電壓恆為U,定值電阻的阻值為R。,滑動變阻器的總電阻為R,總長度為L,滑動觸頭固定在安放托盤的輕彈簧上,並能隨輕彈簧一起自由滑動。已知對托盤每施加1N的壓力,彈簧的長度就會縮短a,當托盤中不放物體時,滑動觸頭隨彈簧向下移動到某一位置,於是電壓表指出相應的示數。
(1)若在托盤上放一質量為m的物體,則滑動觸頭向下移動多大的距離?
(2)請在原理圖的適當位置接上符合要求的電壓表。
(3)求出電壓表的示數U和待測物體質量m之間的關系式(用已知量的符號表示)。
8、AB和CD是完全相同的兩條帶有絕緣皮的導線,它們並行地埋設在相距2km的甲、乙兩地之雹昌間。由於兩導線之間某處的絕緣外皮受到損傷,而發生了漏電現象(即相當於兩根導線之間在漏電處連接了一個電阻),如圖所示。確定漏電處的位置時,維修人員做了以下的測量:
(1)在甲地將兩端電壓恆為90V的電源的兩極分別接在A、C兩端,此時在乙地用內電阻很大的電壓表測得B、D兩端電壓為72V。
(2)在乙地將兩端電壓恆為100V的電源的兩極分別接在B、D兩端,此時在甲地用同一型號的電壓表測得A、C兩端的電壓為50V。
如果AB和CD導線每千米電阻值為2Ω,請你根據以上測量結果計算漏電處距甲地多遠?絕緣皮破損處的漏電電阻是多大?
9、家用微波爐是利用微波的電磁能加熱食物的灶具,主要是由磁控管、波導管、微波加熱器、爐門、直流電源、冷卻系統、控制系統、外殼等組成。微波是一種無線電波,其對應的頻率為30 000MHz~300MHz。當接通電源後,磁控管會產生頻率為915MHz或2450MHz的微波。它在金屬爐腔內來回反射,微波的電磁作用使食物分子高頻率地振動而內外同時迅速變熱,並能最大限度地保存食物中的維生索。
(1)磁控管的功率為700W,食物吸收微波電磁能量的效率為90%,若將該食品加熱2min,則食物吸收了多少能量?
(2)當使用微波爐對食物進行加熱時,盛放食物的容器有陶瓷容器、金屬容器和塑料容器.你應選用哪種容器?為什麼?
(3)微波除了加熱作用外,還有什麼應用?
(4)微波同其他的電磁波一樣,過量的照射對人體有害,為了保證微波的泄露不超過允許值,可以採取哪些措施?
(5)微波的波長范圍是多少?
(6)微波爐的工作頻率多選用915MHz或2 450MHZ,為什麼?
10、一台小型直流電動機,它的線圈內阻是20Ω,接在電壓為200V的電源上,請解答下列問題:(1)電動機的工作原理是什麼?(2)當輸入電動機的電流為多大時,電動機有最大輸出功率?最大輸出功率是多少?(3)當電動機處於最大輸出功率時,電動機的效率是多少?它能提起多重的物體以2m/s的速度上升?
1、把一密度為0.6×103kg/m3體積為100cm3的木塊輕輕地放入一裝滿水的木桶中,求(1)木塊露出水面的體積;(2)溢出水的質量。
2、一木塊浮於足夠高的圓掛形盛水容器中,它浸入水中部分的體積是75cm3,在水面上的部分是25cm3。求:(1)木塊受到的浮力;(2)木塊的密度。
3、密度為0.9×103kg/m3質量為8.1千克石蠟,(1)放入足量水中,石蠟受到的浮力多大?(2)若放入密度為0.8×103kg/m3煤油中,浮力是多少?
4、某物體懸浮在煤油中,受到的浮力為15.68牛,求(1)物體的體積?(2)若將此物體放入水中,它露出水面的體積為多大?(煤油密度為0.8×103kg/m3)
5、一質量為100克的物體,放入裝滿水的杯子中,溢出了40克水,求(1)該物體所受的浮力;(2)該物體的密度是多少?
6、把質量是270g的鋁塊掛在彈簧秤的掛鉤下面,並把鋁塊浸沒在水中,問(1)鋁塊受到的浮力多大?(2)彈簧秤的示數是多大?(鋁的密度是2.7×103kg/m3)。
7、一個體積是100cm3的鐵球掛在彈簧秤上,若將鐵球浸沒在水中,此時彈簧秤的示數是5N,求:(1)鐵球受到的浮力;(2)鐵球受到的重力;(3)這個鐵球是空心還是實心?(已知ρ鐵=7.9×103kg/m3,取g=10N/kg)
8、在空氣中用彈簧秤稱得一金屬球重14.7牛,把金屬球浸沒在水中時,彈簧秤的示數變為4.9牛.已知該金屬的密度是2.0×103kg/m3,這個金屬球是空心的還是實心的?如果是空心的,則空心部分的體積多大?
9、在空氣中用彈簧秤稱某石塊所受重力為5牛;浸沒在水中稱量,彈簧秤的示數為2牛;浸沒在另一種液體中稱量,彈簧秤的示數為1.4牛,求這種液體的密度。
1.自命題型計算考題
例1.(2006巢湖考題)我省發展鋼鐵產業有獨天獨厚的條件:馬鞍山是全國最重要的鋼鐵生產基地之一,廬江有在全國都數得上的高品質的磁鐵礦石,兩地的交通也便利。常見的鐵礦石有:磁鐵礦(主要成分是Fe3O4)、赤鐵礦(主要成分是Fe2O3)、褐鐵礦(主要成分是Fe2O3·3H2O)、菱鐵礦(主要成分是FeCO3)、黃鐵礦(主要成分是FeS2)。請回答下列問題:
(1)你認為上述幾種鐵礦石中理論上最適宜煉鐵的兩種礦石為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2)請你利用下圖中所提供的3個數據,自擬一道有關化學方程式的計算題,並寫出解答過程。
分析:鐵礦石的選擇應把握兩點:鐵元素的質量分數、盡量不含或少含有害元素(不產生污染),編制計算考題,既要符合圖景所表達的意義,又要數據合理、准確無誤。
解:(1)比較所給出的幾種礦石可知最適宜煉鐵的兩種礦石為:(1)磁鐵礦、赤鐵礦,理由是鐵的百分含量高,有害元素少,冶煉時所產生的污染少。
(2)圖片展示的是高爐煉鐵的過程,它暗示考生要製得56 Kg含雜質3%的生鐵需含氧化鐵80%的鐵礦石的質量。
自擬題目:要製得56 Kg含雜質3%的生鐵需要含氧化鐵80%的赤鐵礦石多少千克?
解:設需要含Fe2O380%的赤鐵礦石的質量為x
解得x =97 Kg
答:製得56 Kg含雜質3%的生鐵需要含氧化鐵80%的赤鐵礦石97 Kg。
評析:本題積極嘗試以課外的材料為試題背景,拓展試題的資源、豐富試題的形式。打破常規的命題方法,讓學生自己命題、自己解題,既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又考查學生的文字功底,是命題上的一大創新。
2.反思推理型計算考題
例2. (2006,浙江麗水考題)雞蛋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為了測定蛋殼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小剛和小勇同學進行了如下實驗:
(1)他倆將蛋殼洗凈、乾燥並搗碎放在燒杯里,然後往燒杯中加入足量鹽酸,在蛋殼上很快就有許多小氣泡產生,將收集到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變渾濁。據此可判斷,收集到的氣體中含有 ;
(2)實驗過程和測定的相關實驗數據如下圖所示:
小剛根據「蛋殼殘渣質量為4.3 g」,求得蛋殼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 ;
小勇根據「反應過程中減少的質量」(10 g+100 g-106.7 g=3.3 g)也求得了蛋殼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請你寫出小勇的計算過程和結果。
(3)小剛和小勇根據不同的數據求得蛋殼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有明顯差別,請你分析其中可能的原因。
分析:利用所給數據從不同角度進行計算,但結論不同。
解:(1)根據氣體的性質,可推知該氣體為二氧化碳。
(2)殘渣質量為4.3 g,則碳酸鈣的質量為:10 g-4.3 g=5.7 g,其質量分數為:5.7 g/10 g×100%=57%
小勇的計算過程為:設碳酸鈣的質量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3.3 g
x:3.3 g = 100:44 x =7.5 g
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7.5 g/10 g×100%=75%
(3)小剛和小勇的計算結果有明顯差別的原因可能是:小剛計算所用的蛋殼殘渣可能未乾燥,實際蛋殼殘渣質量小於4.3 g;也可能是小勇計算所用的數據「3.3 g」中包含了反應過程中鹽酸揮發了的氯化氫氣體的質量,即實際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質量小於3.3 g
評析:通過對計算數據及計算方法的考查,考查學生解題的靈活性和思維的發散性,引導學生對計算結果進行反思,找出問題的根源所在,提醒學生:化學實驗應具有科學性和嚴密性、准確性。
3.字母數據討論型計算考題
例3.(2006,全國復賽題)學校研究性學習小組測定Cu-Fe合金、Fe-Zn合金和Fe-Al合金中鐵的質量分數,實驗室只提供一瓶未標明質量分數的稀硫酸和必要的儀器。他們取其中一種合金的粉末5.6 g與足量該硫酸充分反應,經測定,產生了氣體a g。請你參與討論:
(1)當粉末為Fe-Al合金時,a>________;
(2)當粉末為Cu-Fe合金時,a<____________;
(3)當________>a<________時,粉末可能是 。
分析:字母的取值不同,物質的組成不同,本題用極端假設法求解會更加方便、快捷。
解:(1)假設合金中鐵的質量為5.6 g,則根據化學反應的方程式:Fe+H2SO4=FeSO4+H2↑可計算出此時產生氫氣的質量為0.2 g,同理可計算出5.6 gAl與足量硫酸反應產生氫氣的質量大於0.2 g,因此當粉末為Fe-Al合金時,a>0.2 g。
(2)銅不與硫酸反應產生氫氣,因此當粉末為Cu-Fe合金時,a<0.2 g
(3)假設合金中鋅的質量為5.6g,根據化學反應的方程式:Zn+H2SO4=ZnSO4+H2↑可計算出此時產生氫氣的質量為0.17 g,而等質量的鐵與鹽酸反應產生氫氣的質量為0.2 g,因此當0.2 g>a>0.17 g時,粉末可能是Cu-Fe合金或Fe-Zn合金。
評析:用字母代替具體數據,化具體為抽象增加了試題難度,用討論法解題則更好的考查了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嚴密性。
4.數據短缺型計算考題
例4.(2006,江西南昌考題)晴晴同學為測定某石灰石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雜質不與酸反應),向6.0 g石灰石樣品中逐滴加入稀鹽酸至不再產生氣泡為止,共生成二氧化碳氣體2.2 g。試計算:
(1)該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多少?(寫出計算過程,結果精確至0.1%)
(2)若要計算上述反應所消耗鹽酸溶液的質量,題中還缺少的一個數據是 。
分析:本題第1個問題可帶入數據進行計算,屬於基礎性題目,第2個問題則需圍繞「溶質質量=溶液質量×溶質的質量分數」進行分析,根據化學方程式可求出鹽酸中HCl的質量,要求鹽酸溶液的質量,則必須知道鹽酸中溶質質量分數。
解:(1)解:設6.0 g石灰石樣品中CaCO3的質量為x
CaCO3+2HCl==CaCl2+H2O+ CO2↑
100 44
x 2.2 g
x = 5.0 g
(2)題中還缺少的一個數據是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
評析:此題讓學生通過對所缺計算數據進行思考,進一步加強了學生對所需計算數據的來由和應用能力,從而提高考生對無數據計算考題和多餘數據計算考題的數據處理能力,再次利用另一反應物的質量進行求解,開拓的學生的思維空間、提高了學生解題的靈活性。
5.信息型計算考題
例5.(2006,南通考題)某興趣小組同學在一份資料中了解到:銅有CuO和Cu2O(紅色)兩種常見的氧化物。因為Cu和Cu2O均為紅色,故他們猜測,在H2還原CuO所得的紅色產物中可能含有Cu2O。
(1)該小組同學准確稱取了8.0 g黑色CuO粉末放入大試管中,不斷通入足量的H2,在加熱條件下進行還原,如果產物只有Cu,其質量應為 。
(2)該小組在H2還原CuO時,當發現8.0 g黑色CuO粉末全部轉變成紅色時,停止加熱,冷卻後稱得固體質量為6.8 g。此紅色固體中氧元素的質量為 ,以此推得Cu2O的質量為 。
(3)將(2)中所得的6.8 g固體放入燒杯中,加入48.0 g過量稀鹽酸(Cu2O與稀鹽酸的反應為:Cu2O+2HCl=CuCl2+Cu+H2O),充分攪拌,除有紅色固體外,還發現溶液變藍。試計算此藍色溶液中CuCl2的質量分數。
分析:本題是一道化學式與化學方程式相結合的綜合計算考題,其信息為:CuO+2HCl=CuCl2+H2O;Cu2O+2HCl=CuCl2+Cu+H2O,解題時應把握好信息,並利用信息進行解題。
(1)8.0 g黑色CuO粉末中,銅元素的質量為6.4 g,即如果產物只有Cu,其質量應為6.4 g
(2)結合(1)的結算結果可知該紅色固體中氧元素的質量為:6.8 g-6.4 g=0.4 g,以此推得Cu2O的質量為=3.6 g
(3)設生成CuCl2的質量為x,生成Cu的質量為y。
所得溶液中溶液中CuCl2的質量分數:
評析:學生對Cu2O與水的反應比較陌生,把學生置於陌生的化學計算環境中,利用所給信息讓學生進行計算,考查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對新知識的應用能力,該題與化學式的計算相結合,突出了計算考題的綜合性。
4、巢湖中考總分多少
2023年780分。
2023年巢湖中考總成績為780分,其中包括60分的體育成績,物理化學坦睜實驗操作課各10分,語擾信塵文數學各150分,英語120,道德與法制80分,歷史物理各70分,化學40分。
中考指初中學緩禪業水平考試,是檢驗初中畢業生是否達到初中畢業水平的考試。它是初中畢業證發放的必要條件。
5、《出師表》中考閱讀題帶答案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i)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xiè)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zhì )罰臧(zāng)否(pǐ),不宜異同;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費禕(yī)、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wèi)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bì )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háng )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節無良之臣,原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yòu )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sù)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漏汪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rǎng)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 慢,以彰其咎(jiù)。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zōu)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選自】《諸葛亮集》
【文體】表:古代向帝王上書陳情言事的一種文體.
【注釋】(1)先帝:指劉備。因劉備此時已死,故稱先帝。創:開創。 業:事業。未半:此指沒完成帝業。(未:沒有)
(2)中道:猶言半路。崩殂(cú):死。古時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3)今:現在。益州疲敝:指蜀漢力量衰微,處境艱難。益州,今四川省一帶,這緩轎里指蜀漢政權。疲弊,人力缺乏,物力缺無。
(4)此:這。誠:的確。之:的。秋:這里是「時」的意思。
(5)然:然而。侍衛之臣:宮廷里守衛的臣子.侍,侍奉。衛,護衛。懈:鬆懈。於:在。內:首都。
(6)忘身:不顧自身危難。
(7)蓋:連詞,表推斷原因。(可以翻譯為,大概。)殊遇:優異的待遇。殊,不一般,特異。追,追念。
(8)宜,應該。開張聖聽:擴大聖明的聽聞。意思是要後主廣泛聽取別人的意見。開張,擴大,與下文「塞」相對。
(9)光:發揚光大。遺德:留下的美德。
(10)恢弘:發揚擴大。恢,大。弘,大,寬。這里是動詞,也做「恢宏」。
(11)妄自菲薄:隨意看輕自己。妄,隨意。菲薄,微薄,輕視。志士,有抱負的文臣武將。氣,志氣。之,的
(12)引喻失義:講話不當。引喻,稱引、比喻。喻:譬如. 失義,失當,違背大義。
以,以至。塞,阻塞。諫,勸諫。路,言路。
(13)宮:指皇宮。府:指朝廷。
(14)陟(zhì):提升。罰:懲罰。臧(zāng):表揚。否(pǐ):批評。 臧否(pǐ):善惡
陟罰臧否:獎善懲惡
(15)異同:偏義詞,偏義於異。
(16)作姦犯科:干不正當的事違犯法令。作奸,干壞事。科,科條,法令。
及,以及。為,做。
(17)宣付有司論其刑賞:應交給主管官吏,判定他們受罰或受獎。有司,官吏,此指主管刑賞的官吏。論,判定。
(18)昭:顯示。平:公平,明:嚴明。理:治。
(19)偏私:偏袒,有私心。
(20)內外:指宮廷內外。異法:刑賞之法不同。這幾句話,據《三國志•蜀志•董允傳》可能是指劉禪偏袒宦官黃皓講的。
(21)侍中、侍郎:官名,皇帝的親臣。郭攸之:南陽人,當時任劉禪的侍中。費禕(yī):字文偉,江夏人,劉備時任太子舍人,劉禪繼位後擾搜肆,任費門侍郎,後升為侍中。董允:字休昭,南郡枝江人,劉備時為太子舍人,劉禪繼位,升任黃門侍郎,諸葛亮出師時又提升為侍中。
(22)志:志向,慮:思想。忠純:忠誠無二。
(23)簡:挑選。拔:提升。遺(wèi):給予。
(24)悉:全部。咨(zī)之:徵求郭攸之等人的意見。咨,詢問,徵求意見。之,指郭攸之等人。
(25)裨(bì):補。闕:通「缺」 缺點,疏漏。.
(26)廣益:增益。
(27)向寵:三國襄陽宜城人,劉備時任牙門將,劉禪繼位,被封為都亭侯,後任中部督。
(28)性行淑均:性格品德善良平正。淑,善良。均,公正。
(29)曉暢:明達,通曉。
(30)試用於昔日:據《三國志•蜀志•向朗傳》記載,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劉備在秭歸一帶被東吳軍隊擊敗,而向寵的部隊損失卻甚少,「試用於昔日」指當此。
(31)督:指中部督。
(32)營:軍營、軍隊。
(33)行(háng)陣:指部隊。陳,「陣」的古字。
(34)優劣得所:能力好壞各得其所,即用人得當。
(35)先漢:前漢,即西漢。
所以: ......的原因
(36)後漢:東漢。傾頹:傾覆,滅亡,衰敗。
(37)桓、靈:指桓帝劉志、靈帝劉宏。這兩個東漢末年的皇帝政治腐敗,使劉漢王朝傾覆。
痛恨:傷心遺憾
(38)侍中:指郭攸之、費禕、董允等人。尚書:這里指陳震,南陽人,公元二二五年(建興3年)任尚書,後升為尚書令。長史:這里指張裔,成都人,劉備時曾任巴湘鄉人,當時任參軍。諸葛亮出駐漢中,留下蔣琬、張裔統管丞相府事,後又暗中上奏給劉禪:「臣若不幸,後事宜以付琬」。
(39)死節:為國而死的氣節。
(40)隆:興盛。計日:計算著天數,指時日不遠。
(41)布衣:平民。
(42)躬:親自,耕:耕種。南陽:指隆中,在湖北省襄陽城西。當時隆中屬南陽郡管轄。
(43)聞達:名聲遠揚。諸侯:這里指當時割據一方的軍閥。
(44)卑鄙:地位、身份低微,見識淺陋。卑,身份低下。鄙,見識短淺。
(45)猥(wěi):辱,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枉屈:枉駕屈就。諸葛亮認為劉備三顧茅廬去請他,對劉備來說是屈辱,自己不該受到劉備親自登門拜請的待遇。這是一種客氣的說法。
(46)三顧臣於草廬之中:「三顧」即指此事。 顧,看,看望。
(47)感激:感動奮發 許:答應,許允。 驅馳:指奔走效力。
(48)後值傾覆:以後遇到危難。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劉備在當陽長坂坡被曹操打敗,退至夏口,派諸葛亮去聯結孫權,共同抵抗曹操。本句,連同下句即指此事。
(49)爾來:從那時以來。即從劉備三顧茅廬到諸葛亮出師北伐以來。
(50)大事:指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劉備臨終前囑托諸葛亮輔佐劉禪,復興漢室,統一中國的大事。
(51)夙夜:日日夜夜。夙,清晨。 效:實現
(52)五月渡瀘:建興元年(公元223年)雲南少數民族的上層統治者發動叛亂,建興三年(公元225年)諸葛亮率師南征,五月渡瀘水,秋天平定了這次叛亂,下句「南方已定」即指此。瀘,瀘水,即金沙江。
(53)不毛:不長草木,此指不長草木的荒涼地區。毛,(長)苗。
(54)獎率:激勵率領。三軍:古代諸侯國的軍隊分上、中、下三軍,三軍即全軍。
(55)庶:希望。竭:盡。駑鈍:比喻自己的低劣的才能。駑,劣馬,指才能低劣。鈍,刀刃不鋒利,指頭腦不靈活,做事遲鈍。
(56)攘(rǎng)除:排除,鏟除。奸凶:此指曹魏政權。
所以:用來(通過那樣的途徑來....)
(57)舊都:指東漢都城洛陽或西漢都城長安。
(58)斟酌:商討,考慮。 損益:增減,興辦
(59)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把討伐曹魏復興漢室的任務交給我。托,委託,交給。效,的任務。
(60)不效則治臣之罪:沒有效果就治我的罪。效,效果,成效。
(61)慢:怠慢,疏忽。
(62)彰:表明,顯揚。 咎:過失。
(63)咨諏(zōu)善道:徵求好的建議。諏(zōu),征詢。
(64)察納:考察採納。
(65)雅言:正確意見。
(66)深追;深切地追念。遺詔:皇帝在臨終時所發的詔令。劉備臨死時曾對劉禪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67)臨表涕零:面對著《表》落淚。涕零,落淚。
(68)先帝遺詔:劉備給後主的遺詔,見《三國志·蜀志·先主傳》,詔中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賦於人。」
譯文
先帝開創大業還未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現在天下分成三國,益州人力疲憊、民生凋敝,這確實是十分危急、存亡難料的時候了。但是在宮里,侍奉、守衛的臣子不敢懈怠,在邊疆,忠誠、有志氣的將士捨身忘死:這都是追念先帝的厚遇,想要報答給陛下(的原故)。確實應該擴大聖明的聽聞,用來發揚光大先帝遺留下來的美德,發揚擴大志士們的士氣;不應該隨便看輕自己,說話不恰當,從而堵塞了忠誠進諫的道路。
(在)皇宮中、朝廷中(的臣子),(本來)都是一個整體;獎懲功過、好壞,不應該因在宮中或在府中而異;如果有做姦邪事情,犯科條法令或者是忠誠、做善事的人,應該交給主管的官,判定他們受罰或者受賞,以顯示陛下公平嚴明的治理;不應該偏袒、私心,造成宮內和朝廷刑賞之法不同。
侍中郭攸之、費禕、侍郎董允等,這都是些品德良善誠實、情志意念忠貞純正的人,因而先帝才選留下來輔佐陛下。我認為宮內的事情,事無論大小,都要征詢他們的意見,然後再去施行。這樣一定能夠補正疏失,增益實效。
將軍向寵,性情德行平和公正,了解通曉軍事,當年試用,先帝曾加以稱贊,說他能幹,因而經眾人評議薦舉任命為中部督。我認為軍營里的事情,都要征詢他的意見,就一定能夠使軍伍團結和睦,德才高低的人各有合適的安排。
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漢朝前期興盛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漢朝後期衰敗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時候,每次跟我評論起這些事,對於桓帝、靈帝時代,沒有不哀嘆和痛惜遺憾的。侍中,尚書,長史,參軍,這些都是忠貞、坦直,能以死報國的節義臣子,誠願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則漢王室的興盛,就時間不遠了。
我本是個平民,在南陽郡務農親耕,苟且在亂世間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諸侯之中聞名顯達。先帝不介意我出身低微,見識短淺,降低自己的身份屈尊,三次在草廬當中拜訪,征詢我對時局大事的意見,因此我深為感激,於是答應先帝奔走效勞。後來遇到兵敗,在戰事失敗的時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機患難期間我受到委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深知我做事謹慎,所以臨去世時把國家大事囑托給我了。接受遺命以來,日夜擔憂興嘆,只恐怕託付給我的大任不能完成,從而損害先帝的英明。所以我五月率兵南渡瀘水,深入荒蕪之境。如今南方已經平定,武庫兵器充足,應當鼓勵和統率全軍,北伐平定中原地區,我希望竭盡自己低下的才能,消滅姦邪勢力,復興漢朝王室,遷歸舊日國都。這是我用來報答先帝,並盡忠心於陛下的職責本分。至於掂量利弊得失,毫無保留地進獻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費禕、董允的責任了。
希望陛下責成我去討伐奸賊並取得成效,如果不取得成效,那就懲治我失職的罪過,用來上告先帝的神靈。如果沒有發揚聖德的言論,那就責備郭攸之、費禕、董允等人的怠慢,公布他們的罪責。陛下也應該自己思慮謀劃,征詢從善的道理,明察和接受正直的進言,追念先帝遺詔中的旨意,我就受恩、感激不盡了。
如今正當遠離陛下遠征,流著淚寫了這篇表文,激動得不知該說些什麼話。
[編輯本段]《後出師表》
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托臣以討賊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賊,才弱敵強也。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寢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並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顧王業不可偏安於蜀都,故冒危難以奉先帝之遺意。而議者謂為非計。今賊適疲於西,又務於東,兵法「乘勞」:此進趨之時也。謹陳其事如左:
高帝明並日月,謀臣淵深,然涉險被創,危然後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謀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長策取勝,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劉繇、王朗,各據州郡,論安言計,動引聖人,群疑滿腹,眾難塞胸;今歲不戰,明年不征,使孫策坐大,遂並江東: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計,殊絕於人,其用兵也,仿怫孫、吳,然困於南陽,險於烏巢,危於祁連,逼於黎陽,幾敗北山,殆死潼關,然後偽定一時耳;況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圖之,委任夏侯而夏侯敗亡,先帝每稱操為能,猶有此失;況臣弩下,何能必勝: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漢中,中間期年耳,然喪趙雲、陽群、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合、鄧銅等,及驅長屯將七十餘人,突將無前,叢叟、青羌,散騎武騎一千餘人,此皆數十年之內,所糾合四方之精銳,非一州之所有;若復數年,則損三分之二也。——當何以圖敵: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窮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則住與行,勞費正等;而不及今圖之,欲以一州之地,與賊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難平者,事也。昔先帝敗軍於楚,當此時,曹操拊手,謂天下已定。——然後先帝東連吳、越,西取巴、蜀,舉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計,而漢事將成也。——然後吳更違盟,關羽毀敗,秭歸蹉跌,曹丕稱帝:凡事如是,難可逆見。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譯文
先帝考慮到蜀漢和曹賊是不能同時存在的,復興王業不能偏安一方,所以他才把征討曹賊的大事託付給我。憑著先帝的英明來衡量我的才幹,本來他是知道我去征討曹賊,我的才能是很差的,而敵人是強大的。但是不征伐曹賊,他所創建的王業也會丟掉,坐著等待滅亡,哪裡比得上去討伐敵人呢?因此先帝毫不遲疑地把討伐曹賊的事業託付給我。
我接受遺命以後,每天睡不安穩,吃飯不香。想到為了征伐北方的敵人,應該先去南方平定各郡,所以我五月領兵渡過瀘水,深入到連草木五穀都不生長的地區作戰,兩天才吃得下一天的飯。不是我自己不愛惜自己,只不過是想到蜀漢的王業決不能夠偏安在蜀都,所以我冒著艱難危險來奉行先帝的遺意。可是有些發議論的人卻說這樣作不是上策。如今曹賊剛剛在西方顯得疲睏,又竭力在東方和孫吳作戰,兵法上說要趁敵軍疲勞的時候向他進攻,現在正是進兵的時候。我恭敬地把一些情況向陛下陳述如下:
高帝象日月一樣英明,謀臣們智謀淵博深遠,卻是經歷過艱險,受過創傷,遭遇危難以後才得到安全,現在陛下未韶趕得上高帝,謀臣不如張良、陳平,卻想採用長期相持的策略來取得勝利,安然平定天下,這是我不理解的第一點。
劉繇、王朗,各自占據州郡,在談論如何才能安全、提出種種計謀時,動不動就引用聖賢的話,滿腹都是疑問,胸中塞滿了難題,今年不戰,明年又不出征,使得孫策安然強大起來,於是吞並了江東。這是我不理解的第二點。
曹操的智慧計謀,遠遠地超過一般人,他用起兵來就好像孫臏、吳起一樣,可是他卻曾在南陽受困,在烏巢處於險境,在祁連山上遭到危險,在黎陽被逼,幾乎在北山失敗,差一點死在潼關,後來才在表面上穩定了一段時間。何況我的才力很弱,卻打算不經歷危險來安定天下。這是我不理解的第三點。
曹操五次攻打昌霸沒有獲勝,四次渡過巢湖沒有獲得成功,任用李服,可是李服卻圖謀殺死他,委任夏侯淵,可是夏侯淵卻戰敗身亡。先帝常常稱贊曹操是個有才能的人,他還有這些失誤的地方,何況我才能平庸低下,哪裡就一定能獲勝呢?這是我不理解的第四點。
自從我到漢中,其間不過一年罷了,可是卻失去了趙雲、陽群、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邰、鄧銅等人,以及部曲中的首領、屯兵中的將官共七十多人,沖鋒無前的將領,賨、羌民族將士以及散騎、武騎各路騎兵一千多人,這都是幾十年來從四處聚合起來的精銳力量,不是一州所能具有的。如果再過幾年,那就要損失全軍的三分之二,那時拿什麼兵力去消滅敵人呢?這是我不理解的第五點。
現在百姓窮困、兵士疲憊,可是戰爭不能停止。戰爭不能停止,那軍隊駐紮下來和去攻打敵人,所付出的辛勞和費用正好是相等的。既是這樣,不趁現在考慮攻取北方,卻想用一州之地,去和曹賊長期相持。這是我不理解的第六點。
天下的事情是很難評論斷定的。從前先帝在楚地打了敗仗,在這時,曹操拍手稱快,認為天下已被他平定了。以後先帝東邊聯合吳越,西邊攻取巴蜀,發兵向北征討,夏侯淵就被殺掉了,這是曹操未曾想到的,而復興漢朝的大業將要成功了。後來東吳改變態度,違背了盟約,關羽兵敗被殺,先帝又在秭歸失誤,曹丕稱帝,所有的事情都象這樣,很難預料。我小心謹慎地為國獻出我的一切力量,直到死為止。至於事業是成功是失敗,進行得順利還是不順利,那就不是我的智慧所能夠預見的了。
本文爭議
經研究,部分史學者認為此文(《後出師表》)並非諸葛亮所寫,而是後人所寫。(雖然大多數人仍認為此文確是諸葛亮所寫。)
《後出師表》的作者史學界有爭議.不過較多歷史學家認為《後出師表》非諸葛亮所做,我個人也認為《後出師表》為後人假託的.這很明顯,諸葛亮寫的《出師表》(或稱《前出師表》)寫的十分懇切,在第一次北伐曹魏失敗後,諸葛亮自己也承擔起責任,自貶三級.然而《後出師表》的語氣寫的好像是為自己的戰爭失敗做狡辯的,說了很多理由,姑且不論對錯,它不符合諸葛亮的風格.諸葛亮是一個有擔當的人,不會說諸如」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這類逃避責任的話.我覺得最有可能是晉朝人所作.當然這個人寫《後出師表》時,陳壽已經去世,因為陳壽的《三國志》里都沒有提到《後出師表》,但有提到諸葛亮所做的《出師表》(或稱《前出師表》).
總之一句話,《後出師表》作者現在已無從考證,但不會是諸葛亮.(至少我是這么認為的)
[編輯本段]寫作背景
《出師表》分為《前出師表》和《後出師表》兩篇,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兩次北伐(225年與226年)曹魏前,上呈給後主劉禪的奏章。《前出師表》作於建興五年(225年),收錄於《三國志》卷三十五,文章情意真切,感人肺腑,表明諸葛亮北伐的決心。他在表中告誡後主要「親賢臣、遠小人」,多聽取別人的意見,為興復漢室而努力。
《後出師表》作於建興六年(226年),諸葛亮在文中表示為了國家,決定「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深刻地表現了諸葛亮對國家的忠心耿耿。其中有「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 經常被後人引用。南宋謝枋得《文章軌范》引用安子順之說:「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慈」。
有學者認為《後出師表》並非出自諸葛亮之手。陳壽修《三國志》時未收錄《後表》。裴松之注《三國志》時,引用《漢晉春秋》的說法,《後出師表》並沒有收錄《諸葛亮文集》之中,而是出於東吳張儼的默記,這顯然不合常理。而且,《後出師表》內容與正史亦有出入,如「自臣到漢中,中間期年耳,然喪趙雲、……」即與《三國志》記載的趙雲卒年(建興九年,229年)不合。另外裡面的語氣非常沮喪:「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與《前出師表》積極的文辭截然不同。另外,諸葛亮此時獨攬大權,當時沒有人質疑北伐的前景,而文中卻談到「議者所謂非計」,不符合蜀漢當時的情況。因此有學者懷疑這是東吳諸葛恪為了執行自己北伐政策而一手炮製的偽作。至今尚無定論。
《出師表》是諸葛亮出師臨行伐魏前寫給後主劉禪的奏章,文中以懇切的言辭,勸說了後主要繼承先帝遺志,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臣,遠小人,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表達了諸葛亮對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摯感情和北定中原的決心。
出師表評:
這是蜀漢後期諸葛亮安邦定國的一種策略:以攻代守,與其坐以待斃還不如主動出擊,但後來的事實證明,這種策略在當時的情況下弊大於利。
「臣受命之日,寢不安席,食不甘味。」字里行間透露出諸葛亮時刻不忘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諸葛亮將「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體現得淋漓盡致,但是,這也導致了他英年早逝。可惜,天妒英才!
6、(2n11?巢湖)將血液從心臟輸送到全身各部分去的血管叫______,將血液從身體各部分送回心臟的血管叫_____
血管譽敬分帆培為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三種,動脈是將血液從心臟輸送到身體個部分去的血管,血管管壁厚,彈性最大,管腔較大,血流速度快;靜脈是把血液從身體各部分送回心臟的血管,靜脈血管管壁較薄,彈性較大,管腔大,血流速度慢;毛細血管是連通於最大的動脈與靜脈之間的血態虛唯管,管腔最大,只允許紅細胞單行通過,毛細血管的管壁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管內血液流動最慢,數量最多,分布廣.這樣的結構特點便於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進行物質交換.
故答案為:動脈;靜脈.
7、(2011?巢湖一模)酵母菌在氧氣充足條件下不能進行酒精發酵,有同學認為是氧氣抑制了酵母菌的無氧呼吸,
(2)實驗步驟:
①取錐形瓶完成如上裝置三套,依次編號為A、B、C.1號錐形瓶中都加10%的NaOH溶液,3號錐形瓶中都加澄清的石灰水.
②根據實驗設計的對照原則和單一變數原則,結合本實驗的目的可知,A裝置2號錐形瓶中加入:1OmL的試劑2、10mL的5%葡萄糖溶液、2mL蒸餾水;B裝置2號錐形瓶中加入:團慶唯10mL的試劑2、10mL的5%葡萄糖溶液、2mLATP溶液;C裝置2號錐形瓶中加入:10mL的試劑2、10mL的5%葡萄糖溶液、2mL蒸餾水;
③A、B、塌培C三套裝置均先持續通入N25min,目的是去除錐形瓶中的氧氣(或造成無氧環境);AB對照實驗的變數是否含有ATP,BC對照實驗的目的是否含有氧氣,所以再將三套裝置分別處理:A、B裝置持續通入N2,C裝置通入通入空氣或氧氣.
④將三套裝置放在溫度適宜(25?350C)的相同條件下培養相同時間(8?10h).
⑤觀察各裝置中3號瓶是否變渾濁,判斷是否進行無氧呼吸.
(3)預期實驗結果並得出相應結論:
①若A裝置變渾濁,B裝置不變渾濁,C裝置變渾濁,則則酵母菌無氧呼吸受ATP抑制,不受氧氣抑制;
②若A裝置變渾濁,B裝置變渾濁,C裝置不變渾濁則酵母菌無氧呼吸受氧氣抑制,不受ATP抑制;
③若A裝置變渾濁,B裝置不變渾濁,C裝置不變渾濁則酵母菌無氧呼吸受ATP抑制,也受氧氣抑制;
④若A裝置變渾濁,B裝置變渾濁,C裝置變渾濁則酵母菌無氧呼吸不受ATP抑制,不受氧氣抑制.
故答案為:
(2)②10mL的試劑2、10mL的5%葡萄糖溶液、2mLATP溶液
③去除錐形瓶中的氧氣(或造差昌成無氧環境)通入空氣或氧氣
⑤各裝置中3號瓶是否變渾濁
(3)①則酵母菌無氧呼吸受ATP抑制,不受氧氣抑制
②A裝置變渾濁,B裝置變渾濁,C裝置不變渾濁
③A裝置變渾濁,B裝置不變渾濁,C裝置不變渾濁
④A裝置變渾濁,B裝置變渾濁,C裝置變渾濁
8、巢湖中考總分
巢湖中考總分為880分。
課程容量等為主要依據。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各科目原始卷面分值為語文150分,數學150分,外語120分:道德與法治80分,歷史70分;物理70分,化學40分、生物學40分,物理、化學、生物學的實驗操作技能考試成績各按10分計入相應學科總成績;體育與健康60分;地理40分、信息技術30分。
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簡稱「中考」,是檢驗初中在校生是否達到初中學業水平的考試;它是初中畢業證書發放的必要條件,考試科目將國家課程方案所規定的學科全部列入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的范圍。
初中學業水平考試主要衡量學生達到國家規定學習要求的程度,考試成績是學生畢業和升學的基本依據。已經實行初中畢業、高中招生「兩考合一」的統一規范為「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把《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所設定的全部科目納入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的范圍,引導學生認真學習每門課程,確保初中教育的基本質量。
9、文言文對比閱讀專項
1. 初中語文文言文對比閱衡檔團讀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做6~9題.[甲]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將尉醉,廣故數言欲亡,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眾.尉果笞廣.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陳勝佐之,並殺兩尉.召令徒屬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籍弟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徒屬皆曰:"敬受命."乃詐稱受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袒右,稱大楚.為壇而盟,祭以尉首.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攻大澤鄉,收而攻蘄.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蘄以東攻銍,酇,苦,柘,譙,皆下之, 行收兵.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餘,卒數萬人.(節選自《陳涉世家》)[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陳勝等起大澤中.其九月,會稽守①通謂梁②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時也.吾聞先即制人,後則為人所制.吾欲發兵,使公即恆楚將".是時恆楚亡在澤中.梁曰:"恆楚亡,人莫知其處,獨籍③知之耳."梁乃出,誡籍持劍居外待.梁復入,與守坐,曰:"請如籍,使受命召恆楚."守曰:"諾."須臾,梁睨④籍曰:"可行矣!"於是籍遂拔劍斬守頭.項梁持守頭,佩其印授.門下大驚,擾亂,籍所擊殺數十百人.一府中皆懾伏,莫敢起.……於是梁為會稽守,籍為裨將,徇下縣.(節選自《史記·項羽本紀》)[注釋]①會稽守:會稽郡的郡守.②梁:項梁,是項羽的叔父.③籍:項籍.項籍字羽,所以又稱項羽.④睨:斜眼看.6. 試解釋下列加點詞字的意思.(2分)①吳廣素愛人 素②比至陳 比③時時而間進 間④天下之疾犬也 疾7. 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4分)①廣故數言欲亡,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眾.譯: ②犬兔俱罷,各死其處.譯: 8. 請用自己的話概括甲乙兩段文字的主要內容.(4分蠢裂)答: 9. 從甲乙兩文所敘的事件中,可看出陳涉和項梁各是怎樣的一個人 (4分)答: 答案:6. ①素:向來 ②比:等到 ③將:統帥,率領 ④亡:逃亡(2分,每解釋對兩個得1分)7. ①吳廣故意多次說要逃跑,使軍官惱怒,讓他們責辱他,(藉此)來激怒士卒. ②我聽說先動手可以制服對方,後動手就被對方所制.(4分.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翻譯正確,無語病即可)8. 甲文中記敘了陳勝,吳廣發動起義的過程.乙文寫項梁奪取郡守之位的兵變過程.(4分,各2分)9. 陳勝是一個富有謀略,機智果敢,並有一定組織和領導才能的確人.項梁是一個沉著老練(或老謀深算,陰險狡詐等)做事迅速果斷,善於隨機應變的人.(4分.各2分)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陳涉少時,嘗與人佣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無相忘."佣者笑而應曰:"若為佣耕,何富貴也 " 陳涉咐橘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行收兵.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餘,卒數萬人.攻陳,陳守令皆不在,獨守丞與戰譙門中.弗勝,守丞死,乃入據陳.數日,號令召三老,豪傑與皆來會計事.三老,豪傑皆曰:"將軍身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復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陳涉乃立為王,號為張楚.當此時,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陳勝王凡六月.已為王,王陳.其故人嘗與佣耕者聞之,之陳.扣宮門曰:"吾欲見涉." 宮門今欲縛之.自辯數,乃置,不肯為通.陳王出,遮道而呼涉.陳王聞之,乃召見,載與俱歸.入宮,見殿屋帷帳,客曰:"伙頤①!涉之為王沉沉者②"楚人謂多為伙,故天下傳之,伙涉為王,由陳涉始.客出入愈發舒,言陳王故情.或說陳王曰:"客愚無知,顓③妄言,輕威."陳王斬之.諸陳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無親陳王者.[注釋:①伙頤:伙,表示眾多的意思;頤,通"矣",嘆詞.②沉沉者:富麗深邃的樣子.③顓(zhuān):獨一,專擅.13.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2分)①比至陳:( ) ②或說陳王曰: ( )1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①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②諸陳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無親陳王者.15.你怎樣看待陳勝所說的"苟富貴,無相忘"這句話 (2分)16.你認為陳涉建立政權前後成功和失敗的原因各是什麼 我們能從中得到什麼啟示 (2分)①原因: ① 啟示: 答案:13.(1)及,等到(2)有人(本題2分.每小題1分)14.(1)陳涉長嘆一聲說:"燕雀怎麼知道天鵝的志向呢!"(2)眾多陳涉的老朋友,舊相識都各自離開,因此再也沒有親近陳涉的人了.(本題4分.每小題2分,譯錯1處扣1分,扣完為止)15.反映出他不滿現狀,渴求改變命運的心態及對富貴生活的嚮往,表現出與窮朋友同甘共苦的心願.(2分,只答後一句也可)16.①得人心成功,失人心失敗.(1分)②人心向背是成敗的關鍵.(1分)閱讀兩則短文,回答問題甲 文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忠良,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乙 文晏子為齊相,出.其御①之妻從門間而窺.其夫為相御,擁大蓋,策駟馬②,意氣揚揚,甚自得也.既而歸,其妻請去③.夫問其故.妻曰:"晏子長不滿六尺,身相④齊國,名顯諸侯.今。
2. 求文言文比較閱讀題比較閱讀甲、乙兩則文言文,完成1—5題(10分)
甲文: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選自《孟子•告子下》)
乙文:
吳既赦越,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卧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曰:「女忘會稽之恥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節下賢人,厚遇賓客;振貧弔死,與百姓同其勞。終滅吳。(選自《史記》)
1用「/」給下面句子劃出朗讀節奏。(1分)
舜發於畎畝之中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含義。(2分)
①曾益其所不能( ) ②人恆過然後能改( )
③吳既赦越 ( ) ④與百姓同其勞( )
3、翻譯下列句子。(2分)
女忘會稽之恥邪?
翻譯:
4、甲文首段列舉古代六位賢士的事例,是為了說明 的道理,文中的中心論點是 。乙文故事可以用成語 來概括其主要內容。(3分)
5、品讀甲乙兩文,談談憂患意識有怎樣的現實意義?(2分)
【答案】(10分)
1、舜/發於/畎畝之中(1分)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含義。(2分)
① 通「增」,增加 ② 犯錯誤 ③ 赦免 ④ 勞動
3、你難道已經忘記了在會稽山上所遭受的恥辱了嗎? (2分)
4、在艱苦磨練中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 (意近即可) (1分)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1分) 卧薪嘗膽(1分)
5.這是一道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符合題意即可(2分)
3. 有沒有初中語文文言文對比閱讀的題《後出師表》
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托臣以討賊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賊,才弱敵強也。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寢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並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顧王業不可偏安於蜀都,故冒危難以奉先帝之遺意。而議者謂為非計。今賊適疲於西,又務於東,兵法「乘勞」:此進趨之時也。謹陳其事如左:
高帝明並日月,謀臣淵深,然涉險被創,危然後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謀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長策取勝,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劉繇、王朗,各據州郡,論安言計,動引聖人,群疑滿腹,眾難塞胸;今歲不戰,明年不征,使孫策坐大,遂並江東: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計,殊絕於人,其用兵也,仿怫孫、吳,然困於南陽,險於烏巢,危於祁(qí)連,逼於黎陽,幾敗北山,殆死潼關,然後偽定一時耳;況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圖之,委任夏侯而夏侯敗亡,先帝每稱操為能,猶有此失;況臣駑(nú)下,何能必勝: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漢中,中間期年耳,然喪趙雲、陽群、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合、鄧銅等,及驅長屯將七十餘人,突將無前,叢叟(sōu)、青羌(qiāng),散騎武騎一千餘人,此皆數十年之內,所糾合四方之精銳,非一州之所有;若復數年,則損三分之二也。——當何以圖敵: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窮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則住與行,勞費正等;而不及今圖之,欲以一州之地,與賊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難平者,事也。昔先帝敗軍於楚,當此時,曹操拊手,謂天下已定。——然後先帝東連吳、越,西取巴、蜀,舉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計,而漢事將成也。——然後吳更違盟,關羽毀敗,秭歸蹉跌,曹丕稱帝:凡事如是,難可逆見。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4. 課外文言文閱讀專項練習1.解釋加點詞: ⑴蛛語蠶曰 語: 對……說⑵蠶婦操汝入於沸湯 湯: 熱水2.辨析下面句中加點的詞。 我固自殺 固: 本來汝心之固 固:頑固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原句:適以自殺,不亦愚乎!
譯句: 正好用它來自殺,不也愚蠢嗎?
4.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 然 則 其 巧 也 /適 以 自 殺/ 不 亦 愚 乎 5.蠶答蛛的話運用了 寫作手法,表現了蠶怎樣的感情? 答:甘願犧牲, 無私奉獻6.讀了本選文,你必會想到唐代詩人李商隱關於春蠶的千古名句,該詩句是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1.辨析下面句中加點的詞。 ⑴ 凡得學者 得: 能夠然得而臘之以為餌 得: 得到⑵ 吾徒相教 徒: 白徒以有先生也 徒: 只2.將文中畫線句子譯為漢語。 原句: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資也。 譯句: 這個孩子如果有志向,我白教他,不收學費。3.書塾中的老師值得我們敬佩的是 。 無私相教4.我們應該向邴原學什麼? 勤奮好學
5. 求幾篇文言文的比較閱讀~論語八則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學而》) 學習需要不斷復習才能掌握。
學了知識,按時復習,這是愉快的事。這里既有學習方法,也有學習態度。
朋,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在一起探討問題,是一種樂趣。
人家不了解,我卻不怨恨,是君子的風格。這是講個人修養問題。
2、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復習舊的知識,能夠從中有新的體會或發現。
這樣,就可以做老師了。 3、子曰:「學而不思則閏;思而不學則殆。」
(《為政》) 只讀書而不肯動腦筋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讀書,就會有疑惑。 這里闡述了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系,也是講學習方法的。
4、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孔於說:「子路,教給你正確認識事物的道理吧。
(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 這段說的是對待事物的正確態度。
5、子貢問曰: 「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公冶長》) 子貢問道:「孔文子為什麼叫「文」呢?」孔子說:「他聰敏而又愛好學刁,並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
因此用『文』做他的謚號。」這里借回答於貢的問話,借題發揮,教育弟子要勤學好問。
6、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述而》) 這一則是孔子的自述,講的是學習態度和方法。要把學過的東西默默地記在心裡,不斷積累知識。
「學而不厭」,講的是好學精神,學無止境,從不感到滿足。「誨人不倦」,講的是教學態度,要熱情地教導學生。
孔於一生都是這樣做的,所以他說:「對我來說,有什麼呀?」表現了孔子的自信。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孔子說:「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當我的老師。應當選擇他們的優點去學習,對他們的缺點,要注意改正。」
這里說的是只要虛心求教,到處都有老師。 8、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南轅北轍】 魏王欲攻邯鄲,季梁聞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頭塵不去,往見王曰:「今者臣來,見人於大行。
方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將奚為北面?』曰:『吾馬良。
』臣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
』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
』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今王動欲成霸王,舉欲信於天下。恃王國之大,兵之精銳,而攻邯鄲,以廣地尊名,王之動愈數,而離王愈遠耳。
猶至楚而北行也。」 魏王准備攻打邯鄲,季梁聽到這件事,半路上就返回來,來不及舒展衣服皺折,顧不得洗頭上的塵土,就忙著去謁見魏王,說:「今天我回來的時候,在大路上遇見一個人,正在向北面趕他的車,他告訴我說:『我想到楚國去。
』我說:『您既然要到楚國去,為什麼往北走呢?』他說:『我的馬好。』我說:『馬雖然不錯,但是這也不是去楚國的路啊!』他說:『我的路費多。
』我說:『路費即使多,但這不是去楚國的方向啊。』他又說:『我的車夫善於趕車。
』我最後說:『這幾樣越好,反而會使您離楚國越遠!』如今大王的每一個行動都想建立霸業,每一個行動都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依仗魏國的強大,軍隊的精良,而去攻打邯鄲,以使土地擴展,名分尊貴,大王這樣的行動越多,那麼距離大王的事業無疑是越來越遠。這不是和那位想到楚國去卻向北走的人一樣的嗎?」 阿豺折箭 阿豺有子二十人。
阿豺謂曰:「汝等各奉吾一隻箭。」折之地下。
俄而命母弟慕利延曰:「汝取一隻箭折之。」延折之。
又曰:「汝取十九隻箭折之。」延不能折。
阿豺曰:「汝曹知否?單者易折,眾則難摧,戮力一心,然後社稷可固。」 吐谷渾的首領阿豺有二十個兒子。
一天,阿豺對他們說:「你們每人給我拿一支箭來。」他把拿來的箭一一折斷,扔在地下,隔了一會兒,阿豺又對他的同母弟弟慕利延說:「你拿一支箭把它折斷。」
慕延利毫不費力地折斷了。阿豺又說:「你再取十九支箭來把他們一起折斷。」
慕延利竭盡全力,怎麼也折不斷。 阿豺意味深長地說:「你們知道其中的道理嗎!單獨一支容易折斷,聚集成眾就難以摧毀了。
只要你們同心協力,我們的江山就可以鞏固。」 塞翁失馬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從前,有位老漢住在與胡人相鄰的邊塞地區,來來往往的過客都尊稱他為「塞翁」。
塞翁生性達觀,為人處世的方法與眾不同。 有一天,塞翁家的馬不知什麼原因,在放牧時竟迷了路,回不來了。
鄰居們得知這一消息以後,紛紛表示惋惜。可是塞翁卻不以為。
6. 求幾篇文言文的課外比較閱讀醉翁亭記歐陽修一.閱讀第一段做題:(2002年遼寧)1. 文段選自課文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
2. 解詞:環: 謂: 意:3. 寫出最後一句的的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概括選文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中的「翼然」在文中的意思是什麼?6. 「醉翁之意不在酒」現在常用來表示什麼意思?7. 找出這段文字中的的兩個成語:__________________。8. 寫一段話,引用「醉翁之意不在酒」。
(2004年婁底市)9.語段的開頭部分寫醉翁亭的位置和周邊環境,其順序是( ) A.由遠至近 B。由近至遠 C。
由局部到整體 D。由下到上10.下列句中的「也」字,不是表示判斷語氣的一項是( )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B。
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 C.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 D。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1.對語段藝術特色的分析,不當的一項是( ) A.開篇用「環滁皆山也」,概寫滁州地貌,語言極其凝練。
B.寫醉翁亭「翼然臨於泉上」,化靜不動,富於生氣。 C.述說自號醉翁的原因,委婉地表達了自己被貶後內心的抑鬱之情。
D.段末幾句,直抒胸臆,一個「樂」字,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調。二.閱讀第二段做題。
(2004年廣州) 1.解釋文段中加點的詞語,錯誤的一項是( ) A.霏:霧氣 B。暝:昏暗 C。
陰:綠蔭 D。潔:清潔 2.對文段內容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 A.「日出而林霏開」是早晨之景; B。
「雲歸而岩穴暝」是傍晚之景; B.「野芳發而幽香」是春天之景; C。「水落而石出者」是秋天之景。
3.「山間之四時也」的「四時」指____________________。 4.「樂亦無窮」的「樂」指( ) A.山林之樂 B。
山水之樂 C。宴酣之樂 D。
從太守游而樂 5.選出「而」字不同用法的一項( ) A.蔚然而深秀 B。野芳發而幽香 C。
泉香而酒冽 D。而不知人之樂 6.文中描寫傍晚山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寫山間春夏景色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總寫四季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翻譯「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2004年哈爾濱)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閱讀第三段做題。 (99年貴陽市) 1.語段共四句話,從原文中找出4個最能概括其意思的語句,依次填寫在下面的橫線上。
⑴__________ ⑵__________ ⑶__________ ⑷__________ 2.聯系全文,可從語段中看出作者表達的是一種( ) A.被貶後的抑鬱心情 B.與民同樂的思想感情 C.山水之樂 D.「醉」與「樂」的統一關系 3.達到這種思想境界,我們可感受到作者具有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一文中所抒發的_____ ___________的曠達胸襟。 4.給這段文字分層:① ② ③ ④ 5.參照句子加點的部分,在空白處填上恰當的詞語。
不破不立,不塞不___,不止不___,這就是事物發展的辨證法。 (以下為2004年哈爾濱中考題) 6.從選文看,太守醉並非因酒而起。
而是由於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7.下面這段話中「驚嘆號」所比喻的是什麼,用簡明的話寫出你的理解: 古往今來,有多少風華少年,在酒色財氣的迷惘中浪費了寶貴的青春,前人用生命寫成的啟示錄中,有一個個驚嘆號在警示後人,要謹防靈魂的蛀蟲,人生的蠡賊。
答:四.閱讀最後一段做題: 1.「太守之樂其樂」中太守的「樂」的含義是什麼? 2.本文語言形式優美,尤其是對偶句充分體現了漢語言的美感。請以「歐陽修與百姓同樂」為上聯。
聯系《岳陽樓記》一文,擬出一個下聯。 ①上聯:歐陽修與百姓同樂 下聯: ②上聯:醉翁亭下歐陽修與民同樂 下聯: 3.下列各句中的「從」與「太守歸而賓客從」的「從」含義相同的一項是( ) A.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
B。戰則請從 B.擇其善者而從之 D。
其印為予群從所得 4.下列各句中的「去」與「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的「去」含義不同的一項是( ) A.去死肌,殺三蟲。 B。
停數日,辭去。 C。
委而去之 D。去國懷鄉 5.用現代漢語翻譯「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一句。
6.對「太守之樂」理解恰當的一項是( ) A.沉醉於游宴之樂,陶醉於自己的文學才華。 B.朝廷信任,委以滁州太守重任。
C.太守之樂不僅在山水之間,而且在與民同樂。 D.不在欣賞山林之美,而在以文章記述游樂的過程。
(2003年寧夏) 7.「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中加點的「樂」字各有含義,說說加點的「樂」字所指的具體內容。
8.「醉能同其樂」這句話把「醉」與「樂」聯系起來,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答:9.指出下列句子中「而」哪是重讀,哪是輕讀? 人知從太守游而①樂,而②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A.輕讀__________ B.重讀___________10.這段文字緊扣一個「樂」字寫,用______之樂襯托遊人之樂,又用遊人之樂襯托_____之樂。
11.體現作者「與民同樂」的高尚情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已而」表示___________,請從學過的文言文中舉出兩個意義相近的詞: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