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江賣唱
1、三國時期的吳國名將都有哪些呀?
1、孫堅(來155年-191年),字自文台,漢族,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區)人,春秋時期軍事家孫武的後裔。東漢末年將領、軍閥,三國中吳國的奠基人。
2、孫策(175年—200年5月5日),字伯符,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區)人。破虜將軍孫堅長子、吳大帝孫權長兄。東漢末年割據江東一帶的軍閥,漢末群雄之一,三國時期孫吳的奠基者之一。《三國演義》稱其武勇猶如霸王項羽,綽號「小霸王」。
3、孫權(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區)人。三國時代孫吳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4、周瑜(175—210)三國吳國名將。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舒城)人。世代為宦。助孫權兄策創立政權,官建威中郎將,吳中人稱呼為「周郎」。
5、呂蒙(178—219)三國吳國名將。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人。從孫權轉戰各地,任橫野中郎將。後隨周瑜等大破曹操於赤壁。受孫權之勸,多讀史書、兵書,學識英博。魯肅卒,代領其軍,襲破關羽。旋病逝。
2、高子業雪冤文言文翻譯
3、曹操和孫權手下有多少名將?
蜀國名將:劉備———普通百姓,靠買草鞋草席維生——解決溫飽
關羽———通緝殺人犯,靠賣大棗維生——窮
張飛———普通百姓,靠殺豬維生——小康
趙雲———流浪漢,靠什麼維生不清楚,多半是搶劫——解決溫飽
馬超———朝廷貴春毀胄後代,靠吃朝廷俸祿——富裕
黃忠———諸侯手下,靠吃朝廷俸祿——小康
諸葛亮——山野草民,靠種田維生——解決溫飽
龐統———落魄書生,靠辯論演講來騙吃騙喝——解決溫飽
徐庶———落魄書生,靠街頭賣唱來騙吃騙喝——解決溫飽
魏延———諸侯手下,靠吃俸祿——小康
姜維———魏國武夫,靠吃俸祿——小康
王平———魏國武夫,靠吃俸祿——解決溫飽
廖化———黃巾小頭目,靠搶劫維生——解決溫飽
周倉———黃巾小頭目,靠搶劫維生——解決溫飽
孫乾———諸侯手下,靠吃俸祿——小康
簡雍———諸侯手下,靠吃俸祿——小康
張翼———山賊,搶劫維生——解決溫飽
張嶷———諸侯手下,靠吃俸祿——解決溫飽
李嚴———諸侯手下,靠吃俸祿——小康
吳國名扒瞎備將:孫權
(182—252)即吳大帝。三國吳國建立者。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父堅為長沙太守,兄策結交江淮世家,據江東六郡。東漢末,繼其兄據有江東,在魯肅、周瑜輔佐下,治理屬地。建安十三年(208年)聯合劉備,大敗曹操於赤壁。後吳蜀爭霸,於彝陵之戰中大敗劉備。黃龍元年(229年) 即帝位於武昌(今湖北鄂城),國號吳。不久遷都建鄴(南京)。曾派船隊航海至夷州(今台灣)。設農官,實行屯田,發展生產。但賦役繁重,刑法嚴峻,人民不斷起義反抗。
周瑜
(175—210)三國吳國名將。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舒城)人。世代為宦。助孫權兄策創立政權,官建威中郎將,吳中人稱呼為「周郎」。後克皖,與策納大喬、小喬。策死,與張昭同輔孫權,為前部大都督。建安十三年(208年)以左督(正指揮)與劉備聯軍敗曹操於赤壁。後病逝。精音樂,時有「曲有誤,周郎顧」語。
大喬
三國時橋公的長女。嫁孫策,稱大喬(橋)。與妹小喬(橋)合稱二喬。
小喬
三國時橋公的次女。嫁周瑜,稱小喬(橋)。與姐大喬(橋)合稱二喬。
魯肅
(172—217)三國吳國名將。字子敬,神櫻臨淮東城(今安徽定遠南)人。出身世家大族。初率百餘人隨周瑜至江南,得孫權敬重。建安十三年(208 年),曾軍大舉南下,他堅決主張聯合劉備抗曹。任贊軍校尉,助周瑜於赤壁大敗曹軍。瑜臨危,薦其代己領兵,任奮武校尉。繼續堅持與劉備的和好政策。
呂蒙
(178—219)三國吳國名將。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人。從孫權轉戰各地,任橫野中郎將。後隨周瑜等大破曹操於赤壁。受孫權之勸,多讀史書、兵書,學識英博。魯肅卒,代領其軍,襲破關羽。旋病逝。
黃蓋
三國吳國將領。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零陵北)人。初為郡吏,舉孝廉。後從孫堅起兵,為別部司馬。繼從孫策、孫權征戰。為安撫山越,曾相繼任九縣令長,殺不法官吏,所在平定,遷丹陽都尉。他善於馭眾,愛護士卒。赤壁一戰,建議火攻,並領滿載薪草、灌有膏油的船隻數十艘詐降,乘機因風縱火,大破曹軍,以功任武陵中郎將。後為郡守,征「武陵蠻」。官至偏將軍,病卒。
程普
三國吳國將領。字德謀,右北平土垠(今河北豐潤東)人。初為州郡吏,從孫堅征伐,鎮壓黃巾軍,破董卓。後助孫策經營江南,官拜盪寇中郎將,領零陵太守。策死,與張昭等共輔孫權。建安十三年(208年),與周瑜為左右督,大破曹操於赤壁(在今湖北蒲圻西北)。官至江夏太守、盪寇將軍。
甘寧
三國吳國將領。字興霸,巴郡臨江(今四川忠縣)人。初依附劉表,後歸孫權。曾從周瑜破曹操,又從呂蒙拒關羽,以功拜西陵太守、折沖江軍。後曹操進攻濡須(在今安徽),他為前都督,率兵百餘夜襲曹營,使魏軍大驚。建安二十年(215年),從孫權攻合肥,奮勇死戰,為孫權所重。
張昭
(156—236)三國吳大臣。字子布,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初從孫權兄策,任長史、撫軍中郎將。策死,與周瑜共輔孫權,赤壁戰前,主降曹,為權所不滿。官至輔吳將軍。著作今佚。
顧雍
(168—243)三國吳國大臣。字元嘆,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出身江南士族。初為合肥長。孫權領會稽太守,以他為丞,行郡守事。孫權為吳王,累遷大理奉常,領尚書令。黃武四年(225年)為丞相,平尚書事,在吳國執政達19年。選用文武將吏能隨才授任,以正直見重於孫權。
諸葛瑾
(174—241)三國吳大臣。字子瑜,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諸葛亮兄。東漢末避亂江東,為孫權長史。後從征關羽,以綏南將軍代呂蒙領南郡太守,駐軍公安(今屬湖北)。復遷左將軍,封宛陵候。為孫權所重,每大事咨訪。權稱帝後,官至大將軍。
諸葛恪
(203—253)三國吳大臣。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諸葛瑾長子。少知名,才捷善辯。嘉禾三年(234年)任抗越將軍,丹陽太守。率兵攻降山越,以其民充兵。陸遜卒,遷大將軍,駐武昌,代遜領荊州事。不久孫權死,輔立孫皓。專國政。他力主伐魏,建興二年(253年),率兵20萬眾攻新城,以士卒傷病,不得已退兵。然為民所怨,不久被皇族孫峻所殺。
陸遜
(183—245)三國吳名將。字伯言,吳郡吳縣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出身世家大族。孫權侄婿。精於謀略,曾與呂蒙定襲取關羽之計。黃武元年(222年),劉備率軍數十萬伐吳,銳不可擋,他領兵抗擊,在兵力懸殊情況下,堅守七八月不戰,待蜀軍疲憊,實行火攻,取得彝陵之戰的勝利。吳黃武七年(228年),破魏揚州牧曹休於石亭(今安徽懷寧、桐城間)。加拜輔國將軍,領荊州牧。後佐太子孫登鎮守武昌,官至丞相。
陸抗
(226—274)三國吳國名將。字幼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陸遜子。年20為建武校尉,領其父眾5000人。後遷立節中郎將、鎮軍將軍等。孫皓為帝,任鎮軍大將軍、都督西陵、信陵、夷道、樂鄉、公安諸軍事,駐樂鄉(今湖北江陵西南)。鳳凰元年(272年),擊退晉將羊祜進攻,並攻殺叛將西陵督步闡。後拜大司馬、荊州牧,卒於官。
參考資料:http://www.waok.net/lsjs/21685/761852.asp
4、廈門最值得去的9個地方是哪裡?
廈門最值得去的9個地方是:鼓浪嶼、廈門大學、南普陀寺和五老峰、環島路和白城沙灘、曾厝垵、鐵路文化公園、螢火蟲主題公園、集美大學、廈門台灣小吃街。
1、鼓浪嶼
鼓浪嶼原名「圓沙洲」,別名「圓洲仔」,南宋時期命「五龍嶼」明朝改稱「鼓浪嶼」。因島西南方海灘上有一塊兩米多高、中有洞穴的礁石,每當漲潮水涌,浪擊礁石,聲似擂鼓,人們稱「鼓浪石」,鼓浪嶼因此而得名。
2、廈門大學
建校90年來,秉承「自強不息,止於至善」的校訓,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成為一所學科門類齊全、師資力量雄厚、居國內一流、在國際上有廣泛影響的綜合性大學。建校迄今,先後為國家培養了陳景潤、謝希德、盧嘉錫、曾呈奎等20多萬名優秀本科和研究生,在廈大學習、工作過的兩院院士達60多人。
3、台灣小吃街
廈門台灣小吃街有著最全的閩南小吃,是廈門不可錯過的特色街區。小小的街巷匯萃了台灣知名度最高的台北士林觀光夜市、台中逢甲夜市、高雄六合夜市等3大夜市的美味小吃,讓前來的人們大呼過癮,可謂是美食者的絕佳一站。
位於人和路,攤位眾多,人頭攢動。小吃街里包含了蚵仔煎、鹵肉飯、大魚丸湯、海鮮粥、大腸包小腸、各式甜品、月亮蝦餅、刨冰等等,甚至還有台灣綜藝節目推薦的花生卷冰激凌等眾多頂級美味。同時,還可購買到一些台灣特產,不須此行。
5、在《三國演義》中魏國、蜀國、吳國中有那些重要的人物,最好多一點,並寫出他是哪國的
蜀國名將:劉備———普通百姓,靠買草鞋草席維生——解決溫飽
關羽———通緝殺人犯,靠賣大棗維生——窮
張飛———普通百姓,靠殺豬維生——小康
趙雲———流浪漢,靠什麼維生不清楚,多半是搶劫——解決溫飽
馬超———朝廷貴胄後代,靠吃朝廷俸祿——富裕
黃忠———諸侯手下,靠吃朝廷俸祿——小康
諸葛亮——山野草民,靠種田維生——解決溫飽
龐統———落魄書生,靠辯論演講來騙吃騙喝——解決溫飽
徐庶———落魄書生,靠街頭賣唱來騙吃騙喝——解決溫飽
魏延———諸侯手下,靠吃俸祿——小康
姜維———魏國武夫,靠吃俸祿——小康
王平———魏國武夫,靠吃俸祿——解決溫飽
廖化———黃巾小頭目,靠搶劫維生——解決溫飽
周倉———黃巾小頭目,靠搶劫維生——解決溫飽
孫乾———諸侯手下,靠吃俸祿——小康
簡雍———諸侯手下,靠吃俸祿——小康
張翼———山賊,搶劫維生——解決溫飽
張嶷———諸侯手下,靠吃俸祿——解決溫飽
李嚴———諸侯手下,靠吃俸祿——小康
吳國名將:孫權
(182—252)即吳大帝。三國吳國建立者。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父堅為長沙太守,兄策結交江淮世家,據江東六郡。東漢末,繼其兄據有江東,在魯肅、周瑜輔佐下,治理屬地。建安十三年(208年)聯合劉備,大敗曹操於赤壁。後吳蜀爭霸,於彝陵之戰中大敗劉備。黃龍元年(229年) 即帝位於武昌(今湖北鄂城),國號吳。不久遷都建鄴(南京)。曾派船隊航海至夷州(今台灣)。設農官,實行屯田,發展生產。但賦役繁重,刑法嚴峻,人民不斷起義反抗。
周瑜
(175—210)三國吳國名將。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舒城)人。世代為宦。助孫權兄策創立政權,官建威中郎將,吳中人稱呼為「周郎」。後克皖,與策納大喬、小喬。策死,與張昭同輔孫權,為前部大都督。建安十三年(208年)以左督(正指揮)與劉備聯軍嘩首敗曹操於赤壁。後病逝。精音樂,時有「曲有誤,周郎顧」語。
大喬
三國時橋公的長女。嫁孫策,稱大喬(橋)。與妹小喬(橋)合稱二喬。
小喬
三國時橋公的次女。嫁周瑜,稱小喬(橋)。與姐大喬(橋)合稱二喬。
魯肅
(172—217)三國吳國名將。字子敬,臨淮東城(今安徽定遠南)人。出身世家大族。初率百餘人隨周瑜至江南,得孫權敬重。建安十三年(208 年),曾軍大舉南下,他堅決主張聯合劉備抗曹。任贊軍散仿校尉,助周瑜於赤壁大敗曹軍。瑜臨危,薦其代己領兵,任奮武校尉。繼續堅持與劉備的和好政策。
呂蒙
(178—219)三國吳國名將。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人。從孫權轉戰各地,任橫野中郎將。後隨周瑜等大破曹操於赤壁。受孫權之勸,多讀史書、兵書,學識英博。魯肅卒,代領其軍,襲破關羽。旋病逝。
黃蓋
三國吳國將領。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零陵北)人。初為郡吏,舉孝廉。後從孫堅起兵,為別部司馬。繼從孫策、孫權沖蘆纖征戰。為安撫山越,曾相繼任九縣令長,殺不法官吏,所在平定,遷丹陽都尉。他善於馭眾,愛護士卒。赤壁一戰,建議火攻,並領滿載薪草、灌有膏油的船隻數十艘詐降,乘機因風縱火,大破曹軍,以功任武陵中郎將。後為郡守,征「武陵蠻」。官至偏將軍,病卒。
程普
三國吳國將領。字德謀,右北平土垠(今河北豐潤東)人。初為州郡吏,從孫堅征伐,鎮壓黃巾軍,破董卓。後助孫策經營江南,官拜盪寇中郎將,領零陵太守。策死,與張昭等共輔孫權。建安十三年(208年),與周瑜為左右督,大破曹操於赤壁(在今湖北蒲圻西北)。官至江夏太守、盪寇將軍。
甘寧
三國吳國將領。字興霸,巴郡臨江(今四川忠縣)人。初依附劉表,後歸孫權。曾從周瑜破曹操,又從呂蒙拒關羽,以功拜西陵太守、折沖江軍。後曹操進攻濡須(在今安徽),他為前都督,率兵百餘夜襲曹營,使魏軍大驚。建安二十年(215年),從孫權攻合肥,奮勇死戰,為孫權所重。
張昭
(156—236)三國吳大臣。字子布,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初從孫權兄策,任長史、撫軍中郎將。策死,與周瑜共輔孫權,赤壁戰前,主降曹,為權所不滿。官至輔吳將軍。著作今佚。
顧雍
(168—243)三國吳國大臣。字元嘆,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出身江南士族。初為合肥長。孫權領會稽太守,以他為丞,行郡守事。孫權為吳王,累遷大理奉常,領尚書令。黃武四年(225年)為丞相,平尚書事,在吳國執政達19年。選用文武將吏能隨才授任,以正直見重於孫權。
諸葛瑾
(174—241)三國吳大臣。字子瑜,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諸葛亮兄。東漢末避亂江東,為孫權長史。後從征關羽,以綏南將軍代呂蒙領南郡太守,駐軍公安(今屬湖北)。復遷左將軍,封宛陵候。為孫權所重,每大事咨訪。權稱帝後,官至大將軍。
諸葛恪
(203—253)三國吳大臣。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諸葛瑾長子。少知名,才捷善辯。嘉禾三年(234年)任抗越將軍,丹陽太守。率兵攻降山越,以其民充兵。陸遜卒,遷大將軍,駐武昌,代遜領荊州事。不久孫權死,輔立孫皓。專國政。他力主伐魏,建興二年(253年),率兵20萬眾攻新城,以士卒傷病,不得已退兵。然為民所怨,不久被皇族孫峻所殺。
陸遜
(183—245)三國吳名將。字伯言,吳郡吳縣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出身世家大族。孫權侄婿。精於謀略,曾與呂蒙定襲取關羽之計。黃武元年(222年),劉備率軍數十萬伐吳,銳不可擋,他領兵抗擊,在兵力懸殊情況下,堅守七八月不戰,待蜀軍疲憊,實行火攻,取得彝陵之戰的勝利。吳黃武七年(228年),破魏揚州牧曹休於石亭(今安徽懷寧、桐城間)。加拜輔國將軍,領荊州牧。後佐太子孫登鎮守武昌,官至丞相。
陸抗
(226—274)三國吳國名將。字幼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陸遜子。年20為建武校尉,領其父眾5000人。後遷立節中郎將、鎮軍將軍等。孫皓為帝,任鎮軍大將軍、都督西陵、信陵、夷道、樂鄉、公安諸軍事,駐樂鄉(今湖北江陵西南)。鳳凰元年(272年),擊退晉將羊祜進攻,並攻殺叛將西陵督步闡。後拜大司馬、荊州牧,卒於官。
魏國名將:魏國將領之陳禁
6、三國時期魏國有哪些名將
三國時期魏國有哪些名將
許儲,魏武衛將軍。太褚素呆滯,征戰英勇,人稱「虎痴」,曾裸衣惡斗馬超。後漢中之戰護糧,因醉為張飛所敗。為曹操爭戰各地,曹操死後不久許褚亦病逝。
典韋,典韋是陳留己吾人。他形貌魁梧,膂力過人,有大志氣節,性格任俠,醉酒被殺。
李典,李典年少好學,博覽群書,有才華。從父李乾,早期跟隨橋手曹操破黃巾、擊袁術。
樂進,字文謙,陽平衛國人,三國時曹魏名將。最早投到曹操帳下,膽勇過人,隨軍多年,南征北討,戰功無數。
徐晃,字公明,河東郡楊縣(今山西省洪洞縣)人。生年不詳,卒年太和元年(公元 227年)。徐晃一生做事謹慎細心,初為河東小吏,隨楊奉討敵有功而升任騎都尉,後封為都亭侯。在曹操討伐楊奉時投降曹操,此後曾任裨將軍、偏將軍。
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州)人。三國時期曹魏著名將領。曾從屬丁原、董卓、呂布。下邳之戰後,歸順曹操。此後隨曹操征討,戰功累累。與關羽同解白馬圍,降昌豨於東海,攻袁尚於鄴城,率先鋒在白狼山斬殺烏桓單於蹋頓,又討平遼東柳毅、淮南梅成、陳蘭等。
張頜,字儁乂,河間鄚人。東漢末年,應募參加鎮壓黃巾起義,後屬冀州牧韓馥為軍司馬。191年,袁紹取冀州,張郃率兵投歸,任校尉。因破公孫瓚有功,遷為寧國中郎將。後在官渡之戰中投降曹操。此後,隨曹操攻烏桓、破馬超、降張魯,屢建戰功。
曹洪,字子廉,漢族,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曹操從弟,三國曹魏名將。樂城侯,謚曰恭侯。
曹真,字子丹,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三國時期曹魏武將,曹操的族子。其父為曹操招募人馬時被州郡所殺,曹操因憐憫曹真少年喪父而待其如親子一般,因贊賞曹真的勇猛而讓他率領虎豹騎。曹真在鎮守曹魏西北邊境時表現突出,魏明帝時期屢次對抗諸葛亮的北伐。公元231年,曹真病逝,謚曰元侯。
夏候淵,字妙才,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曹操部下名將。群雄征討董卓時隨曹操一同起兵,後征戰四方,屢立功勛。在平定馬超叛亂後負責西北防線的鎮守。公元219年劉備攻打漢中,他被劉備部將黃忠所殺。
夏候惇,年輕多剛烈,早年對曹操幫助很大,可以說是魏國武裝的締造者之一。無論治理地方,還是統軍都沒歷為曹操所信賴。
龐德,驍勇善戰,與關羽作戰時,抬棺大戰,以示決心,但因是副將,無權控制戰事,主將剛愎自用,被關羽水淹七軍,龐德終被關羽所擒,誓死不降,被殺。
鍾會,公元263年,鍾會攻打蜀漢,蜀漢滅亡。鍾會欲據蜀自立,與蜀漢降將姜維共謀,因部下的反叛而失敗,死於部將兵變。
鄧敏察嫌艾,字士載,義陽棘陽(今河南新野)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軍事家、將領。公元263年他與鍾會分別率軍攻打蜀漢,最後他率先進入成都,使得蜀漢滅亡。
拓展資料:
三國時蜀國和吳國的名將:
蜀國名將:
劉備———普通百姓,靠買草鞋草席維生——解決溫飽
關羽———通緝殺人犯,靠賣大棗維生——窮
張飛———普通百姓,靠殺豬維生——小康
趙雲———流浪漢,靠什麼維生不清楚,多半是搶劫——解決溫飽
馬超———朝廷貴胄後代,靠吃朝廷俸祿——富裕
黃忠———諸侯手下,靠吃朝廷俸祿——小康
諸葛亮——山野草民,靠種田維生——解決溫飽
龐統———落魄書生,靠辯論演講來騙吃騙喝——解決溫飽
徐庶———落魄書生,靠街頭賣唱來騙吃騙喝——解決溫飽
魏延———諸侯手下,靠吃俸祿——小康
姜維———魏國武夫,靠吃俸祿——小康
王平———魏國武夫,靠吃俸祿——解決溫飽
廖化———黃巾小頭目,靠搶劫維生——解決溫飽
周倉———黃巾小頭目,靠搶劫維生——解決溫飽
孫乾———諸侯手下,靠吃俸祿——小康
簡雍———諸侯手下,靠吃俸祿——小康
張翼———山賊,搶劫維生——解決溫飽
張嶷———諸侯手下,靠吃俸祿——解決溫飽
李嚴———諸侯手下,靠吃俸祿——小康
吳國名將:
孫權 (182—252)即吳大帝。三國吳國建立者。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父堅為長沙太守,兄策結交江淮世家,據江東六郡。
周瑜 (175—210)三國吳國名將。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舒城)人。世代為宦。助孫權兄策創立政權,官建威中郎將,吳中人稱呼為「周郎」。後克皖,與策納大喬、小喬。策死,與張昭同輔孫權,為前部大都督。
魯肅 (172—217)三國吳國名將。字子敬,臨淮東城(今安徽定遠南)人。出身世家大族。初率百餘人隨周瑜至江南,得孫權敬重。
呂蒙 (178—219)三國吳國名將。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人。從孫權轉戰各地,任橫野中郎將。後隨周瑜等大破曹操於赤壁。受孫權之勸,多讀史書、兵書,學識英博。魯肅卒,代領其軍,襲破關羽。旋病逝。
黃蓋 ,三國吳國將領。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零陵北)人。初為郡吏,舉孝廉。後從孫堅起兵,為別部司馬。繼從孫策、孫權征戰。為安撫山越,曾相繼任九縣令長,殺不法官吏,所在平定,遷丹陽都尉。
程普 ,三國吳國將領。字德謀,右北平土垠(今河北豐潤東)人。初為州郡吏,從孫堅征伐,鎮壓黃巾軍,破董卓。後助孫策經營江南,官拜盪寇中郎將,領零陵太守。策死,與張昭等共輔孫權。建安十三年(208年),與周瑜為左右督,大破曹操於赤壁(在今湖北蒲圻西北)。官至江夏太守、盪寇將軍。
甘寧,三國吳國將領。字興霸,巴郡臨江(今四川忠縣)人。初依附劉表,後歸孫權。曾從周瑜破曹操,又從呂蒙拒關羽,以功拜西陵太守、折沖江軍。後曹操進攻濡須(在今安徽),他為前都督,率兵百餘夜襲曹營,使魏軍大驚。建安二十年(215年),從孫權攻合肥,奮勇死戰,為孫權所重。
張昭 ,(156—236)三國吳大臣。字子布,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初從孫權兄策,任長史、撫軍中郎將。策死,與周瑜共輔孫權,赤壁戰前,主降曹,為權所不滿。官至輔吳將軍。著作今佚。
顧雍 (168—243)三國吳國大臣。字元嘆,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出身江南士族。初為合肥長。孫權領會稽太守,以他為丞,行郡守事。孫權為吳王,累遷大理奉常,領尚書令。黃武四年(225年)為丞相,平尚書事,在吳國執政達19年。選用文武將吏能隨才授任,以正直見重於孫權。
諸葛瑾 (174—241)三國吳大臣。字子瑜,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諸葛亮兄。東漢末避亂江東,為孫權長史。後從征關羽,以綏南將軍代呂蒙領南郡太守,駐軍公安(今屬湖北)。復遷左將軍,封宛陵候。為孫權所重,每大事咨訪。權稱帝後,官至大將軍。
諸葛恪 (203—253)三國吳大臣。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諸葛瑾長子。少知名,才捷善辯。嘉禾三年(234年)任抗越將軍,丹陽太守。率兵攻降山越,以其民充兵。陸遜卒,遷大將軍,駐武昌,代遜領荊州事。不久孫權死,輔立孫皓。專國政。
陸遜 (183—245)三國吳名將。字伯言,吳郡吳縣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出身世家大族。孫權侄婿。精於謀略,曾與呂蒙定襲取關羽之計。黃武元年(222年),劉備率軍數十萬伐吳,銳不可擋,他領兵抗擊,在兵力懸殊情況下,堅守七八月不戰,待蜀軍疲憊,實行火攻,取得彝陵之戰的勝利。
陸抗 (226—274)三國吳國名將。字幼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陸遜子。年20為建武校尉,領其父眾5000人。後遷立節中郎將、鎮軍將軍等。孫皓為帝,任鎮軍大將軍、都督西陵、信陵、夷道、樂鄉、公安諸軍事,駐樂鄉(今湖北江陵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