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傳說第二季
1、巢湖的傳說?
日前,安徽巢湖市文物管理所考古人員經過悉心研究,正式披露,流傳在民間的有關巢湖的由來,即"陷巢州"的傳說極有可能是事實。
據介紹,關於巢湖的形成,一直眾說紛紜,主要有3種:一種是民間流傳的、史書上也有所記載的——"陷巢州"的傳說,認為巢湖水域在古代是一座城市,後沉入湖底。另一種是地質學者的觀點,認為巢湖是在地殼運動過程中由陸地下陷而形成,屬於陷落湖,時間在秦漢以前,與民間傳說無關。還有一種是歷史學者的看法,他們從字面上對史料進行反復論證,找出了一些漏洞,得出結論,史書記載的有關"陷巢州"的傳說不過是神話故事而已,並非有事實依據。
2001年底,媒體上報道了"巢湖市發現隋代窯址"的消息後,便有群眾提供線索,說巢湖北岸在冬季水位下降時河床上露出大量的陶片,可能和窯址有關。考古人員遂趕到了距市區不遠的現場,發現在沿湖濱大道的護坡下露出水面的約有二、三百米的河床上到處都散落著陶片,陶片分布的范圍向湖中延伸有4、5公里遠,陶片多的地方有厚厚的一層。這些陶器,以泥質灰陶和夾砂灰陶為主,同時還有泥質紅陶、褐陶、夾砂黑陶以及一些燒成溫度略高的硬陶等。器物以圈足器為主,一般都比較大,無論是口沿,還是底座弧度都很大,品種有瓮、盆、缸、罐,壇,釜等生活用品。少部分陶器上有印紋,主要有方格紋、席紋、弘紋、繩紋和刻劃水波紋。一些泥質灰陶比較精細,胎體很薄,表面有貼塑。當地漁民還能說出了這座城址四個城門的位置,在一般的年份,冬季的河床上能夠看到有十多口水井,其中有一個水井旁還可以看到一棵兩人都合抱不過來的古樹樹根。很多人曾在這里撿到過青銅器,古錢幣,印章和完整的陶器。在村民家中,考古人員還見到了他們在河灘撿到十分完整的陶釜、陶壺等。經過數月的艱苦研究,考古人員確認這些物品是陶器製作和使用鼎盛時期的產物,基本斷定這是一處沉入湖底的秦漢時期的城市遺址,並很自然地把它和"陷巢州"的歷史傳說聯系起來。
巢湖市文物管理所考古人員介紹,關於巢湖的形成,雖然有多部史料記載它是在秦漢時期,但這些記載都是只言片語。居巢國在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重要的方國,在探尋這一古國時,始終有一些難解之迷,這些迷似乎都和它的神秘消失有關。首先它的地理位置十分不確切。有人說在巢湖,也有人說在在桐城,還有人說在壽縣,沒有確鑿的證據能夠說明它的准確位置。其次是在漢代以前在多部史書里都提到過"巢伯""南巢""居巢"這一諸侯國,但是在漢代以後和"巢"這座城市相關的人和事的記載卻很少,這一現象表明了它的社會地位已經大大的下降了,或者是消失了。結合巢城這幾年來的考古發掘成果來看,也能夠明顯的感覺到這一地區文明發展曾被中斷過。漢代以前的出土文物反映出這是一個政治強大,經濟繁榮的地區。如北山頭戰國皇族墓,出土了很多十分珍貴文物,放王崗漢代呂柯墓曾獲全國考古十大發現提名獎。無論是在規格上還是在規模上,在全國范圍已出土的同時代墓中都是屈指可數的,但是在漢代以後,卻看不出這種社會發展的延續性。高規格的墓葬和遺址幾乎沒有發現。
對巢湖形成,以及居巢國的探索,過去一直都停留在以古籍史料為依據的歷史學范疇內,這次偶然的機會使現代考古學介入其中。湖底這一古遺址的發現,從考古學的角度證實了史料記載有關"陷巢州"的故事的可能性。大量的陶片和古人生活的遺跡,告訴我們在八百里浩瀚的湖面下,有著一段不平凡的歷史。當然這一處遺址是否就是歷史上的居巢國,湖中還有沒有其它遺址存在,它是因水位上漲而淹沒的,還是由於地面下沉而陷落的,只有等進行全面系統的科學考古發掘以後才能知道。
2、巢湖龜山傳說
到巢湖圖書館借本有關巢湖傳說的書,我以前見過也看過,上面有,具體什麼的我忘了.另外網上好像還有.
右邊大家看到的是龜山,登山瞰湖,只見萬頃碧波至此陡然收縮,東擁而去,大有湖水自西天傾潑而來之勢。此山酷似巨龜故名,是巢湖的三龜之首。另二龜分別為南龜山和東龜山,南龜山位於巢湖南岸的桃溪嘴,與此龜山是遙遙相望,東龜山也就是濡須山,位於湖東釣魚台。與龜山相對的是一座石龜,此石龜為四不像,因為它是龍頭、鳳爪、龜身、··,此龜為我們巢湖的鎮湖之龜,相傳很久以前,湖內有一水怪,常年在湖中興風作浪,使周邊的百姓不得安寧,且莊稼遭秧,顆粒無收,後來人們聽說此水怪最怕的就是龍、鳳、龜及·,於是人們就在湖邊建了這一石像,因與龜山相對,故稱為石龜。巢湖又稱為焦湖,關於它的形成在我們巢湖流傳著一個動人的故事,相傳很久以前華東大地上有一座巢州城,城內……(故事略)。到前面就是中廟——姥山景區。中廟有名「忠廟」,位於巢湖市居巢區中廟鎮,距市區48千米,古因居巢州、廬州中間,故曰「中廟」,號稱「湖天第一勝境」。由於歷代香火旺盛,素有「南九華,北中廟」之說。中廟初建於漢代,歷代屢廢屢修。後唐龍紀元年重修的廟宇,「鴛瓦攙空,虹梁用狀,妙臻土木,美極丹青」。南唐保大二年再修,共6排24間,「丹臉桃紅,雙眉柳綠」的太姥神像「立於寶室,列位於香壇」。元朝將廟基圈拱成橋,稱「熬背洞」,在洞上建殿。清時廟有「傑閣,有拜殿,有亭,有欄榭」。光緒十五年李鴻章倡募重修,分前、中、後3殿,70餘間,後殿藏經閣3層,窗開八面,四角飛檐,角角系鈴。民國十年加以裝修,民國二十七年底,後殿因火災被毀,僅存前、中兩殿及廂房。1986年以來中廟多次整修,再具規模,殿內壁梁壁畫也更彩換顏。中廟坐落在巢湖北岸延伸湖面百米的巨石磯上。石磯呈硃砂色,突入湖中,形似飛鳳,通稱鳳凰台。古廟坐北朝南,橫峙湖岸,凌空映波,殿高壓雲。
3、巢湖ziana
我國第五大淡水湖棗巢湖,方圓800里,是皖中著名的旅遊勝地。它煙波浩渺,白帆點點,宛如一隻碗夾在長江和淮河之間。湖中央有姑山,姥山兩個島嶼,湖四周有半湯,香泉,湯池,三大溫泉和太湖山,雞籠山,冶父山,天井山四個國家森林公園,還有仙人,紫薇,王喬,華陽,伯山五大溶洞。這些天然奇觀,點綴著巢湖沿岸,猶如「眾星捧月」,組成了一幅絕妙的立體山水畫。
關於巢湖的成因,民間有這樣一個傳說:巢湖本是陸地,一夜之間陷成湖泊。當地一位焦婆,先知先覺,引導百姓登山避災,人們為了感激她,把巢湖又稱為「焦湖」。實際上,巢湖是斷陷構造湖,湖型狹長,從空中鳥瞰,像一鳥巢,故名「巢湖」。
巢湖地區物產豐富,湖蟹、銀魚、蝦米、珍珠是這里著名的「水上四珍」。歷史上,許多耐人尋味的故事發生在這里,「商湯放桀於巢湖」,「五子胥過韶關」,「楚霸王烏江自刎」等都是家喻戶曉。著名愛國將領馮玉祥、張治中、李克農「三上將」也出生在這里。眾多的名勝古跡和秀美的湖光山色交相輝映,形成了巢湖獨特的風景線。
淮南鐵路上每天只有「杭州--太原」,「蚌埠、阜陽--廈門」,「淮北、合肥--蕪湖」,「合肥--黃山」等為數不多的幾班過路車停靠巢湖站。這段鐵路車速很慢,如果您是去合肥、蕪湖的短途旅客,要不是為了貪圖省錢,最好不要坐火車。
參考http://iask.sina.com.cn/b/9676470.html
4、關於巢湖的美麗傳說
在長江北岸,江淮之間鑲嵌著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她煙波浩森,蒼茫無際,有著許多美麗的傳說。在漢劉安《淮南子》中,就記載了「歷陽之都,一夕鹹湖」的故事。東漢王充的《論衡》中還有一個巢湖出黃金的故事。至於「巢湖」得名,一種說法是湖泊形狀像個鳥巢;還有一種說法是古代湖邊人為了避水災,以樹為巢。
古詩雲:「大湖淡雅西湖媚,未若巢湖氣象雄」。巢湖之美,主要在湖,在島,在山。姥山位於碧波盪漾的湖心,上有玲瓏精巧的文峰塔。中廟是巢湖神女廟,聳峙於突入湖中的鳳凰磯上。從中廟向東可見隱約的銀屏山,千年銀屏牡丹紮根峭岩之上。奇花之下,傳說是呂洞賓修煉的「仙人洞」。關於銀屏牡丹,傳說它是違抗武則天旨意的牡丹仙子,拒絕雪天開放,由牡丹之都洛陽貶到巢湖邊。另一則神話說,呂洞賓來銀屏山修煉,不小心留下一粒仙丹,得天光地氣孕育而成。正因為銀屏牡丹有那麼多神奇的傳說,每年穀雨前後,遠近遊客前去看牡丹的絡繹不絕。
巢湖水產豐富,特產有銀白鮮嫩的白米蝦、體大肉肥的金甲紅毛蟹。小小的銀魚是魚中珍品,說是孟姜女千里尋夫,途經巢湖,淚珠滴落湖中變成。湖中還產毛刀魚,相傳魯班建中廟時,撒下的刨花。姥山是巢湖第一勝境。相傳巢湖將陷時,有一焦婆先知,備船救民。後船上人滿,焦婆恐船翻,自己跳入湖中化成一山,後人稱為姥山。捨己救人的焦毋化為姥山,女兒化為姑山,母女可望不可及,女兒晝夜傷心啼哭,淚如泉涌。巢湖水漲,百姓紛紛逃離。呂洞賓雲游至此,對焦氏母女十分同情,對玉帝陷巢州非常不滿。遂使法術,使駭浪淘天的巢湖變得平靜清泓,焦姑的眼淚變成了串串銀魚,浮游姥山與姑山之間,傳遞母女的愛文峰塔高七層,共100多級,為條石青磚砌成,每層風鈴8隻,塔內有磚雕佛像和石刻匾額題詞。塔始建於明崇禎年間,清代李鴻章倡議重修。據民間傳說,李鴻章為清代重臣之後,正「擋浪」(合肥方言,即有權有勢)時,有位地理先生對他說:「合肥地勢好,出了不少人。只是府門對著巢湖姥山,姥山平了些,不能出人頭地,所以合肥出不了狀元。如果塔修好,起名叫『文峰塔』,就可以應一句謠諺:『姥山尖一尖,合肥出狀元』。」第二年,李鴻章的子侄正是考期,他委託江蘇補用道吳毓芬募了一筆錢又續添了三層。可是這「尖一尖,中狀元」的消息不知怎麼讓工匠知道了,他們不滿李鴻章這種「假公濟私」的做法,就找個借口沒有把塔頂裝上,姥山並沒有「尖一尖」,這樣合肥也就沒有出狀元。
5、巢湖的由來和傳說。
由來:
巢湖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古稱「居巢」、「南巢」,「成湯放夏桀於南巢」即出於此,文字記載的歷史有3000餘年,秦時設居巢縣,唐朝設立巢縣。
1984年1月撤巢縣設立縣級巢湖市,1999年7月撤市設立居巢區,2011年8月撤區設縣級巢湖市。下轄17個鄉鎮、街道,總面積2046平方公里,總人口92萬。
傳說:
古時候,巢湖城裡的焦玉姑、焦姥姥祖孫倆偶遇小白龍,並把它帶回家。玉帝為了避免黃霸天作亂,下令把巢州沉到水底。小白龍奮力與黃霸天周旋,玉姑與姥姥則帶著一州的百姓撤出巢湖城。最後,大水把下沉的巢湖城與黃霸天一起淹入水底,變成了巢湖。
(5)巢湖傳說第二季擴展資料:
巢湖市(原巢縣)的歷史源遠流長,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就有三千多年。商時地屬南疆,故名南巢。
周時為巢(伯)國地。春秋時為楚屬國。四至大致東到昭關(今屬含山縣),西至廬江,南達長江,北到巢湖。巢國多次被吳國所佔,《春秋》:魯哀公十二年(公元前483年),「公會吳於橐皋」,即今柘皋。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2年),越滅吳,巢國還楚。
秦統一後,置郡縣,柘皋一帶為橐皋縣,巢湖以南為居巢縣,也作居鄛。兩縣均屬九江郡。漢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設淮南國,領居巢。景帝四年(公元前153年),居巢改屬廬江郡(橐皋仍屬九江郡)。
6、巢湖 傳說
巢湖本是一片平坦豐腴的魚米之鄉,有一座商埠興旺的城鎮。東海鯉魚精嫉妒這里百姓的富足生活,想要淹沒這里,被觀音菩薩知曉。
城裡有一對貧苦母子,觀音念其平日吃齋念佛,盡做善事,決定搭救這對母子。於是觀音菩薩托夢於母親告訴她滅頂之災即將來臨。菩薩說,土地廟門口的石獅子眼睛變紅了,就是大水到來之日,你們母子倆趕緊逃命去吧。最後不忘囑咐,此乃天機,萬萬不可告訴他人,否則自身難保。
善良的母親自從知道了鯉魚精的陰謀後,每天早晨都去土地廟看獅子的眼睛。她挨家挨戶告訴大家大禍即將來臨,勸大夥逃命,但是沒有一個人相信她的話,都認為她瘋了。
終於有一天早上,母親看見石獅子的眼睛紅了,母子倆再次挨家挨戶動員大夥,此時風起雲涌,大家才知道之前錯怪了這對母子,於是大家開始扶老攜幼拚命向高處奔去。當這對母子通知完最後一戶時,鯉魚精已經趕到。
兒子背著目前艱難地向高處奔去,然而氣急敗壞的鯉魚精看到這對母子破壞了他的陰謀,便要懲罰他們,當他舉起浪頭准備向他們打去的時候,泥沙湧起,托著母親化成了一座山,這就是巢湖中風景秀麗的姥山。與姥山相對的湖中還有一座小一點的山叫孤山,也叫兒山,是兒子化成的山。遠遠的湖邊兩座小小的孤島,叫鞋山,那是他們跑丟的兩只鞋。
7、1.請問巢湖的姥山島有沒有美稱? 2.有沒有關於它的傳說?
傳說很久以前,巢湖是個盆地,盆地中有一座城池叫巢州。某一天,一位漁人捕捉了一條千斤大魚,運到城內廉價出售。全城人爭相購買食魚肉,唯獨一老婦焦姥和女兒玉姑不食。一叟者過閭對焦姥說:「此魚系吾兒,汝母女不食,必有厚報。見城東石魚目赤,城將陷。」果然不久的一天,焦姥見東門石魚目赤,她心急如焚,奔走大街小巷呼號,請全城百姓避災,然後才攜女欲行。忽然晴天一聲巨響,大雨如注,洪水橫流,巢州下陷。焦姥母女被濁浪沖散淹溺。正在危急之時,小白龍急施法術,從湖內長起三座山,將其母女和焦姥失去的鞋托出水面。後人為頌揚焦姥的德行,又將巢湖取名焦湖,將湖中的山取名姥山、姑山和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