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龜山駐軍
巢湖的美,不僅在於它的遼闊,更在於它豐富的物產,深厚的文化脈絡,遍布海峽兩岸的景點。
中牟山寺有一幅絕妙的長聯。第一聯是:「一百八十里長勝不平,欲看春色美,煙雨漸消,岑樓上洞開疏,遠戴美人。」第二聯是:「千浪洶涌,不引靜秋色,風平浪靜,夜來倚。
巢湖著名旅遊景點大全:
巢湖半湯真人CS基地,地址:安徽省巢湖市半湯鎮公園
巢湖市龜山CS野外基地,地址:安徽省巢湖市龜山濕地公園
巢湖幹部溫泉療養院原帥樓露天溫泉,地址:安徽省巢湖市湯山路92號干療門內20米。
巢湖風景區(嶗山島),地址:安徽省巢湖市中廟鎮
鼓山,地址: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區長江東路鼓山風景區管理處
金孔雀旅遊度假村,地址:中國巢湖市廬江縣湯池鎮金孔雀溫泉旅遊度假村
香泉,地址:安徽省巢湖縣香泉
安徽深業半湯玉泉庄溫泉(半湯玉泉庄溫泉),地址:巢湖經濟開發區唐山路128-A號(近蕪合高速)
尹平山,地址:安徽省巢湖市南郊
寶蟾風景區地址:安徽巢湖含山縣環峰鎮華陽行政村
紫薇洞,地址:安徽省巢湖北郊紫薇洞旅遊區
2、關於巢湖名人鄭愛軍事跡的作文六百字
在巢湖,提到龜山,幾乎人人皆知。去年暑假,我就去一覽了龜山的美景。在那醉人的暖風中,觀石龜戲浪,登龜山峰頂,賞龜山夕陽,拍下了一張張珍貴的圖片,留下了一串串彩色的記憶……
靈龜望湖
到達龜山公園,走過幾條小徑,來到龜山腳下的觀景台上,上面矗立著一隻大石龜,身後石壁上刻著「靈龜望湖」四個大字。的確,你瞧瞧!這只石龜的樣子,面向湖心,背靠龜山,昂頭擺尾,好像在奮力地劃水前進,真是一隻靈動的石龜啊!我看到靈龜的身後有一個亭子,亭里豎著塊《龜山景區碑記》的石碑,它用優美的文字詳細的描述了龜山及其風景。
登山看水
沿著龜山公園的台階,拾級而上,可以直達龜山頂。站在山頂上看巢湖,才真正感受到巢湖的大氣磅礴。聽聞長輩們說,現在遊客所能達到的龜山頂,並不是龜山的最高點。到達最高峰,還需要走一段沒有路的路。峰頂有一塊巨石,形如魚的脊背。《龜山景區碑記》中記道:登望湖台閑眺,八百里巢湖,煙波浩渺,鷗鷺迴翔,銀帆點點,漁舟晚唱,彩霞似錦,遠峰蒼茫,無垠風光,盡收眼底……
龜山夕照
傍晚,站在龜山上看巢湖,煙波浩渺,紅日墜在湖面上,發出萬道霞光,把湖面染成金黃色。看到此景,我不禁感嘆:原來夕陽下的龜山才是龜山風景之最,大自然真美啊!「縱目湖天遠,煙霞一望收。」在龜山腳下的石壁上,就刻著清代詩人劉楨所寫的這一句詩。
從來沒有這么用心地觀賞過家鄉巢湖,原來巢湖這么美麗!也沒有如此細致的去游覽龜山,喜歡靈龜望湖的與眾不同,喜歡登山看水的煙波浩渺,更愛夕陽下的龜山之美。
3、有誰知道關於「居巢國」的詳細歷史記載嗎?
巢國(又稱居巢)是殷周時期的重要方國之一.春秋戰國時,它是吳、楚兩國相互爭奪的一個小國,先是歸服於楚,後為吳所滅,漢朝後則鮮見典籍.後人在從歷史文獻考察這一古國的都城時,對它的消失始終有一些難解之謎.近年唐家嘴遺址的發現,重新引發對這一問題的討論.通過對唐家嘴遺址文化層含碳較高的中間層位14C測年,距今年代2090±130aBP.結合文化層考慮,大約終止在1800年前的這個遺址,似乎可以與歷史記載赤烏二年(A.D.239年)發生的"陷巢州"相合.
1古居巢國位於何地
巢國(又稱居巢)是殷周時期的重要方國國之一《尚}JO中有兩處記載.《左傳》中有九處記載.青銅器《班
篡》以及《鄂君啟節》的銘文都有記載.在巢湖市拓皋鎮東南直線距離10公里有地名「夏閣」.傳說中夏柴被放
逐南巢.巢伯在此建閣接柴.直到春秋時巢國尚在.它是吳、楚兩國相互爭奪的日標.先是歸服」幾楚.最後為吳
所滅「}l但其後則不見典籍.後人在探尋這一占國時.始終有一些難解之謎.這些謎都和它的神秘消失有關.
楊東晨研究指出「z1夏代封親族擬姓巢國.在今河南唯縣.商滅夏.封親族r姓」幾巢國.周滅商後.r姓
巢國遷」幾今安徽巢縣.《春秋大事表》石:巢縣五里有居巢城.為巢國故地.與桐(城)相近.同為r姓國.與宗國
(今巢縣東北60里拓皋鎮)成為群舒之屬.
但占居巢國究竟在今人的子l一么位置.則說法不一「}l晉杜預在《左傳》文公十_年注:「巢.吳、楚間小國.
廬江六縣東有居巢城」.故有人認為巢國在今安徽省六安縣北;另種意見認為,春秋時巢或居巢非限一處,《左
傳》文公十一年.成公七年到十七年.襄公一十五年.昭公一十四年和一十五年所載之巢.是群舒中的附庸小
國.在今桐城縣尚有占巢城.秦置為居巢縣.昭公四年與五年.定公一年所載之巢.乃楚所置邊防要邑.即杜預
所謂「六安東居巢國」.
要解開上述不同意見.可以從廬江歷史沿革得到一些線索「}l一廬江」木是占代江南一條河的名字.學術
界關」幾這條河的位置有又幾種說法一說占廬江發源」幾今黃山的支脈率山.西南經番區陽縣流入番區陽湖.即今
江西省I }J江和番a江一說廬江發源」幾陵陽.即今安徽省青陽縣內的陵卜日河.雖兩說的具體位置不一樣.但都肯
定了占代江南有「廬江」這條河.
「廬江」在江南.然If1J《漢}J.地理志》中因廬江If1J得名的廬江郡統轄的十一縣卻都在江北.其原因是漢初
所設的廬江國地在江南.在漢景帝二年(T3. C. 154年)因發生了七國之亂.平亂後.景帝把江南的廬江國撤到
江北.故從T3. C. 153年起.廬江之名在江北If1J不在江南.到漢武帝.廢置廬江國.建廬江郡.郡管轄十一縣.郡
置舒縣.東漢初.廬江郡治仍在舒.章帝時改廬江郡為六安縣.又7{入安1幾、陽泉、安風二縣.轄縣山十一增至
十五.獻帝時復為廬江郡.郡治遷皖(今潛山).二國吳魏交爭時.廬江縣屬魏.西晉名舒縣.惠帝時分廬江郡之
得陽郡.屬江州.東晉初.又割廬江郡南部(今安慶、懷寧一帶)置晉熙郡.
山上簡述可見.「廬江」郡(國)置確實發生多次遷移.If1J晉杜預所說:廬江六縣東有居巢城的「六縣」.應當
就是漢章帝改廬江郡為「六安縣」的略稱.不是今人的六安市所在.If1J在今舒城.故「廬江六縣東有居巢城』,即
今舒城東部有居巢城.退一步說.即便對六縣做六安解.廬江、六縣東有居巢城.則山廬江、六安做一條北西向
連線的東部.與前一種認識的舒城的東部.均指向今巢湖方向.因此.杜預所指的居巢城不應在今桐城縣.亦
不應在今壽縣二義集「}} , Ifu就在今巢湖市的范圍.
2古居巢城的功能、規模與等級
巢湖處」幾南北生物區系交接帶.交叉組合的結果是使系統的生物多樣性增加.種群密度提高.這里山不
高.多為海拔200m- 400m之間.但石灰岩溶洞多.u時森林繁茂.能獲得1富的動、植物生活資源.又臨巢
湖一、_級階地發育.因此是占人類及現代人生存的理想境地.這便是和縣猿人、銀屏直立人.5500年前凌
家灘人以及商周一漢.人類均選擇這里為活動場所的重要原因.山此.這里也成為各方爭奪的重要日標.
2. 1重要的交通與軍事地理位置
巢湖之地是扼守東西、控制南北通道的咽喉.是介」幾楚、吳等國之間的重要的軍事戰略要地.向來為兵家
所重視.春秋時期.這里又是商賈石集.成為中原南卜達閩越的交通要塞.根據歷史記載.占城「居巢」就是楚
懷工經商線上的重要騷棧.拓皋在魯哀公十一年(T3. C. 483年)』曾是吳會陰諸侯的城邑.
春秋時期諸侯爭霸迭起「}l.齊、晉、楚相繼稱霸.特別是晉、楚兩霸爭霸進入相持階段時.中原小國夾在
其中.苦不堪言.同時.晉、魯、齊大夫的勢力上升.矛盾加劇.忙J幾國內爭奪.也希望有個和平的外部環境.在
這種形勢卜.出現了與中原各國的「弧兵之陰」.隨著中原弧兵成功.中原一度出現相對和平的局而.If1J隨著南
方吳、越的興起.爭霸戰則轉向南方.從弧兵之n}Jm,.之後.楚國的力量主要是對付吳國.吳楚戰事不斷.《左傳》最
旱關」幾巢的記載.是文公十一年(T3. C. 615年).「楚圍滅巢」.襄公一十五年(T3. C. 548年)「十有一月.吳r遏
伐楚.門」幾巢.卒,>fsl.這里.明確記載巢有城門昭公四年(T3. C. 538年).諸侯朝楚.楚靈工與諸侯在申(今河
南南陽北)相會.會上逮捕了服吳的徐國君,7{起兵進攻吳國.攻破吳邑朱方(今江蘇丹徒).順便滅了賴國(今
湖北隨縣東北).這年冬.吳軍攻楚復仇.攻入棘(今河南永城).棟(今河南新蔡北).麻(今安徽場山東北)二
邑.為了加強防守.昭公四年「楚沈尹射奔命J幾夏,薇尹宜咎城州離.遠啟強城巢.然丹城州來」.這里明確指
出:州離、州來當時尚沒有城.If1J巢己經有城.步{日日啟來加固巢城之事.次年(T3. C. 537年).楚靈工又聯合
蔡、陳、許、頓、沈、徐等國軍攻吳.越人首次來會兵.楚靈工和越大夫常壽在瑣(今安徽霍丘東)會合.楚大軍度
過羅(今湖南淚羅江).到達汝清.在低箕山(今安徽巢縣南)閱兵.山」幾吳軍旱有防備.楚軍不能攻入吳國.
只好無功If1J回.「楚r懼吳.使沈尹射待命」幾巢」.楚派沈尹射駐軍在巢.為了合力對付吳國.防備北方.令尹r
瑕還修築了鄭城(今河南鄭縣).楚平工又修復了州來的城牆.楚國不積極進攻.到處築城防備.表明其國力己
衰.只能以防為主.昭公一十四年(T3. C. 518年).楚平工組織水軍去侵襲吳軍.越軍也來相會.楚工到達目陽
(今安徽巢縣附近)後不戰就回軍.吳軍卻緊緊追逐楚軍.楚邊境的守軍又沒有戒備.吳軍破巢和鍾離一地If1J
回.昭公_十五年楚工為了應付吳軍的襲擾「使射城州屈復茄人焉二城丘皇遷皆人焉.使熊相郭巢季然郭卷」.這里指出T3. C. 517年楚在巢修築外城.鄭大夫r太叔聞訊後說:「楚工將死矣.使民不安其上.民
必憂.憂將及工.弗能久矣.」定公一年(T3. C. 508年).楚屬桐國叛楚.吳工派舒11i氏誘騙楚出兵.吳軍引其深
入.在豫章擊敗楚軍.包圍7{攻破巢地.俘其守軍將公子繁.至此.屬楚國的巢國滅亡.
2. 2古居巢城的規模與等級
西周開國之初.政治上實行的是宗法分封制度.周工大肆分封諸侯.每分封一個諸侯國.要舉行隆重的儀
式.這導致了大規模城邑營建活動.西周城邑制度規定:工城方九里.工裴達千里;諸侯國都城方七里.其疆域
大的不過幾百里.小的百里;卿大夫邑城方五里.統治區更小①.「都城過百堆.國之去也.先工之制.大都不過
叄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fsl堆」是占代計算城牆而積的單位.高一丈.長二丈為一堆.都邑之城
牆.不可修得太長.太高.否則勞民傷則.
居巢是一個子}一么等級的城呢?首先.「居巢」的「居』,是發語詞.故「居巢」就是「巢」.另.「巢」亦作「』,.至
魏晉後.「」均簡If1J作「巢」.兒右置之「雙耳旁」.占鈴通「邑」.「邑」乃一行政機構.為舊時縣的別稱.參考《漢
}J.百啟』公卿表》述:「列侯所食縣.曰國;皇太後、太後、公主所食縣.曰邑,>f61.另據《左傳》記載.定公一年(B.
C. 509年).吳國人包圍巢地.攻,片了巢城.俘獲楚國公r繁f51一居」當時楚公r在此親臨把守.正因為是太
後、太r或公主居住之地.或因為巢城戰略位置之重要.故巢城城牆在昭公四年(T3. C. 538年)加固一次.在昭
公一十四年(T3. C. 518年)又修築了外城.足以表明楚對該城的重視.故巢城地位當在伯、候之間.
我們從考占發掘的春秋城邑看.列國的城市規模旱己突破了西周的城牆規模等級規定「}l.如鍾離城.與
巢城同時期但低一個等級的城.位」幾安徽鳳陽東北.考占研究表明.其東西長360m.南北長380m.牆基寬
18m.頂寬 6m.城門5m左右.(城牆頂而積8880m2) .其周長1480m.近900丈的1/ 2.可見己經超過1/ 3的限
制「}l.
山此可推知.占居巢城的大小即便按照都城周長五里.一邊的長也會在600th左右.牆基厚應在15-
20m范圍.頂寬當在6m以上.N_巢城還有廓.
在西周之前.城是統治階級的堡壘.君工是城的核心和主宰.故產生了「築城以衛君」的規劃概念.西周之
後.城市的經濟基礎受到重視.手工作坊、市以及大量的城市居民.也成為保護的對象.這就產生了郭.「建郭
以保民」.
在都城的平而形態上.旱期都城的平而布局形態為同心圓式的「內城」才外郭」功能分區.至春秋戰國時
期.這個大動亂、大變革的時代.諸侯國都的城市平而形態也趨向多樣性.外郭的規模不再受西周舊制的限
制.如鄭韓故城遺址.時代較晚的東城的郭城而積約為西城的一倍.但城的選址均卻均具有臨水的特l從一珍.平
而布局似乎有「西城東郭」的形式「}l
在唐家嘴湖灘地上.被湖浪沖上來的現埋藏在巢湖東湖湖底的遺物(如從戰國時蟻鼻錢到秦半兩和漢半
兩、漢五株以及工莽時期的大布黃千.大泉五十等系列錢幣)傳遞了一個重要信乞居巢城的平而布局形態似
乎也是「西城東郭」之城郭步{列形式.它先築有小城(內城).後築郭.即唐家嘴遺址可以看作是後人對居巢郭
再向北、東的外延.
何駕對5000- 4000aT3. P.的江漢屈家嶺一石家河文化聚落歸納出四級等級結構:第一級聚落一文化中
心;第一級聚落一地方中心;第二級聚落一普通聚落;第四級聚落一聚l側91居巢城當屬」幾重要的地方中心
聚落.
4、巢湖龜山傳說
到巢湖圖書館借本有關巢湖傳說的書,我以前見過也看過,上面有,具體什麼的我忘了.另外網上好像還有.
右邊大家看到的是龜山,登山瞰湖,只見萬頃碧波至此陡然收縮,東擁而去,大有湖水自西天傾潑而來之勢。此山酷似巨龜故名,是巢湖的三龜之首。另二龜分別為南龜山和東龜山,南龜山位於巢湖南岸的桃溪嘴,與此龜山是遙遙相望,東龜山也就是濡須山,位於湖東釣魚台。與龜山相對的是一座石龜,此石龜為四不像,因為它是龍頭、鳳爪、龜身、··,此龜為我們巢湖的鎮湖之龜,相傳很久以前,湖內有一水怪,常年在湖中興風作浪,使周邊的百姓不得安寧,且莊稼遭秧,顆粒無收,後來人們聽說此水怪最怕的就是龍、鳳、龜及·,於是人們就在湖邊建了這一石像,因與龜山相對,故稱為石龜。巢湖又稱為焦湖,關於它的形成在我們巢湖流傳著一個動人的故事,相傳很久以前華東大地上有一座巢州城,城內……(故事略)。到前面就是中廟——姥山景區。中廟有名「忠廟」,位於巢湖市居巢區中廟鎮,距市區48千米,古因居巢州、廬州中間,故曰「中廟」,號稱「湖天第一勝境」。由於歷代香火旺盛,素有「南九華,北中廟」之說。中廟初建於漢代,歷代屢廢屢修。後唐龍紀元年重修的廟宇,「鴛瓦攙空,虹梁用狀,妙臻土木,美極丹青」。南唐保大二年再修,共6排24間,「丹臉桃紅,雙眉柳綠」的太姥神像「立於寶室,列位於香壇」。元朝將廟基圈拱成橋,稱「熬背洞」,在洞上建殿。清時廟有「傑閣,有拜殿,有亭,有欄榭」。光緒十五年李鴻章倡募重修,分前、中、後3殿,70餘間,後殿藏經閣3層,窗開八面,四角飛檐,角角系鈴。民國十年加以裝修,民國二十七年底,後殿因火災被毀,僅存前、中兩殿及廂房。1986年以來中廟多次整修,再具規模,殿內壁梁壁畫也更彩換顏。中廟坐落在巢湖北岸延伸湖面百米的巨石磯上。石磯呈硃砂色,突入湖中,形似飛鳳,通稱鳳凰台。古廟坐北朝南,橫峙湖岸,凌空映波,殿高壓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