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西中學照片
1、青少年沉迷於網路游戲而導致犯罪的案例
案例:2名青少年模仿網游殺人 長期沉迷於網路找刺激
如皋商務信息網訊 近日,合肥兩名青少年模仿網游,相約殺人焚屍練膽,手段極其殘忍,經過20多個小時的縝密偵查,警方成功抓獲兩名犯罪嫌疑人。
9月11日6時許,合肥警方接報,稱在濱湖新區洞庭湖路某小區18棟203室發生火災,懷疑有一對老夫妻被困屋內。民警與消防官兵到場後馬上施救,然而,火撲滅後發現,兩名老人已身亡,其中一人有多處刀傷。
經民警現場勘查,發現二人是他殺,事發現場,被害人家中房屋門鎖完好,在卧室筆記本上畫著特殊圖案,並歪歪扭扭的寫著「絕殺、修羅、摩羯」等字樣。
通過調取附近攝像頭監控和調查走訪,民警發現,9月10日22時14分,有兩名男子從被害人家南陽台攀爬進入現場。幾個小時後,兩名男子又從被害人家中南陽台逃離現場。通過進一步調查,民警對犯罪嫌疑人最後出現的地點展開了地毯式的搜索和走訪。最終,在一家網吧里有人認出兩名嫌疑人中的一人正是就讀於合肥某技校的吳某某(男,16歲,肥西縣人)。
9月12日凌晨2時許,民警成功將犯罪嫌疑人吳某某和李某某(男,18歲,河南鄭州市人)兩名犯罪嫌疑人一並抓獲,並現場搜獲作案的刀具。
經審訊,兩人對自己的最新供認不諱,原來,吳某某長期沉迷於網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暴力,甚至產生了效仿游戲中砍殺人的想法,以滿足自己的成就感。而當日現場留下的文字就是他在游戲中的名字。
(1)肥西中學照片擴展資料:
青少年犯罪主要是依據人的生理年齡所作的犯罪類別劃分。在我國有關的法律文件中,對「青少年」的概念未予明確的界定。就其詞義而言,「青少年」即指青年與少年的合稱,「青年」是指人從十五六歲到三十歲左右的年齡段,「少年」指人從十歲左右到十五六歲的年齡段。理論界對青少年犯罪的概念有狹義和廣義之分。
狹義青少年犯罪的概念,是指從刑事法學觀點出發給青少年犯罪概念所下的定義。它一般是指14—25年齡段的人所實施的依法應當受刑事處罰的行為。它以我國開始追究刑事責任的年齡14歲為起點。
廣義青少年犯罪的概念,是從犯罪學的角度出發給青少年犯罪所下的定義。有學者認為,它是指6—25歲年齡段的人實施的犯罪行為、觸犯治安管理的違法行為和違反道德規范的不良行為。這種定義,是從犯罪預防的角度,將矯治的行為擴大到違法行為和不良行為(不道德行為或可能引起犯罪的行為),並將這個年齡段的下限予以降低。對這個下限存有不同意見。
有學者提出,應當定在10歲比較合適。其理由在於,從實證的角度,青少年犯罪人口中一般從10—12歲開始有劣跡,13、14歲開始走向社會進行違法犯罪,14—17歲進入犯罪的第一個高峰期。這樣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預防犯罪研究。
故而指出,青少年犯罪是指10至25歲的人實施的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的行為。筆者對此予以贊同。這一概念包括了未滿18周歲的少年犯罪和已滿18周歲不滿25周歲的青年犯罪。前者和刑法上規定的「未成年犯罪」的范圍應該是一致的,只不過「未成年犯罪」是一個准確的法律概念,而「少年犯罪」則是一個寬泛的社會學、犯罪學概念;後者的「青年犯罪」也指年輕的成年犯。
2、英語翻譯
Hello everyone! Today, I am very pleased to be able to stand here, I will introce my alma mater, Western College of fat.
My school was founded in 1957, is the provincial high schools in Anhui Province. Our school's motto is pure, real, Qin, Yan.
First of all, to see this picture is a panoramic view of our school is very beautiful, right? Our school has a small pond, and there is a pavilion in legislation in the next, surrounded by a lot of flowers and trees. This is a path, every morning, there will be many people study here. This next picture is our school's main teaching hug, it resembles an open book to symbolize deep! It is in this building, I spent three years of high school career. This is our school's science museum, we usually do here on experiments. This is a snow scene photo in 2008.
This photo was taken in the following 50-year anniversary of my school when they are singing the school song my school's "Let the soul stuck flying wings." So far, my alma mater more than 50 years of history, it was she had the door, it has the vicissitudes sense!
Now, I will introce two of heroine. This is Jin Jing, because of her bravery in France, she was known as "the most beautiful torchbearer" and she is on middle school Feixi secondary schools, and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my alumni. There are a named Cai Wei, she is also a secondary school graate from the fertilizer West. , The Olympic flame in Seoul, Korea transmission process, the Chinese students play in this giant banner, attracted international media attention. This is currently the Olympic torch relay in the whole process, the largest banner, and its creator is a micro-Choi, she is currently studying at the University of South Korea Han Rui Rui Shan City, Fine Arts Department.
This is my alma mater - fertilizer West Middle School!
3、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就讀是一種怎樣的感覺?
答主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一名大一學生,在科大學習生活近一年後,有些自己的感受,希望和大家分享一下。(個人感受,僅供參考哦~)
總的說來,壓力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主要是學業方面的壓力。而每個人的壓力具體來源是不太一樣的,或許和個人目標有關吧。有淡泊型的,不在乎GPA,學習,樂在其中即可;也有希望保研出國型的,同樣很努力,學習,刷績點。
USTCer是低調踏實,潛心學問的,在科大你會很容易地找到和你有著共同興趣的人。
科大是一所十分低調的大學,大牛很多,宣傳力度卻很小。就像校園里的孺子牛一樣吧,這里的人們踏實做學問,埋頭搞科研。甚至在食堂吃飯時,朋友間、情侶間也常有在交流某實驗或者某課程的。對於熱愛學術的人,科大稱得上是「能放得下一張安靜的課桌的地方」。
USTCer的抗壓性普遍是比較強的。
科大的大學生活被戲稱為「高四」,在這里,我們要繼續扎實自己的數理基礎。圖書館里經常是座無虛席(尤其是考試周hhh)。而且每次考完試或者做完某次實驗後,都會有人說要炸了,受不了了,然而牢騷過後,又是收拾心情,重新出發。
其實,科大生活也就是人們生活的縮影,會有壓力,而生活還是要繼續,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伴,微笑著也是一天,悲傷著也是一天,何不微笑呢?
以上就是我的一點感受啦,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4、楊振寧 鄧稼先資料
楊振寧(1922--),美國華裔物理學家。生於中國合肥。1938年考入西南聯大。1945年赴美國芝加哥大學留學,1948年獲博士學位。1949年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從事研究工作。1963年起任庫蘭特研究所管理委員會委員。1966年起任紐約石溪州立大學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1956年與李政道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字稱不守恆原理,並共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著有《基本粒子發展簡史》等。
不論在海內還是海外,楊振寧這個名字在華人中是很響亮的。他,1957年與李政道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這是中國人第一次登上斯德哥爾摩的諾貝爾領獎台,全世界的炎黃子孫無不為自己的同胞在世界科學殿堂上取得的輝煌成就感到驕傲。「中國人在國際科學壇上有建立不朽之功績者,乃自楊振寧始。」繼楊振寧、李政道之後在1976年也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丁肇中教授如是說。
楊振寧1922年出生在安徽合肥。父親楊武之曾留學美國攻讀數學,獲博士學位,回國後先後在廈門大學和清華大學任數學教授,是最早將西方近代數學引入中國的先驅者之一。聰穎的天賦,加上家庭的熏陶,使楊振寧從小就很有"異稟"。他不但書念得好,而且興趣廣泛,還是讀中學時,他就對父親說過:「我長大了要爭取得諾貝爾獎!」
抗日戰爭期間,楊武之任教的清華大學被迫南遷長沙,與北大、南開合並成臨時大學。日軍攻佔南京後,臨時大學撤至昆明,並改名西南聯合大學。楊振寧也隨父母顛沛流離長途奔波來到昆明,他在念完高中二年級之後,未上高三就考上了西南聯大。當時的西南聯大集中了許許多多各個學科的著名教授,形成一個燦爛的教師群,是中國最大的教育中心。在這里,楊振寧得到了名師們的極好指點。他在吳大猷教授指導下完成了學士論文。大學畢業並取得理學學士學位後,即入研究生院深造,在王竹溪教授指導下研究統計物理學,取得碩士學位。
1945年,楊振寧作為「留美公費生」赴美,尋找他所敬慕的物理大師E·費米教授,成為費米主持的芝加哥大學研究生班的博士研究生,並得遇後來被稱為「氫彈之父」的E·特勒教授。他深受費米的熏陶和影響,在泰勒指導下完成博士論文,於1948年獲博士學位。在應校方聘請,留校當了一年教員之後,他於1949年到普林斯頓高等學術研究所工作,1955至1966年任該所教授。從1966年起,他擔任了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的愛因斯坦物理學講座教授,並任新創辦的該校理論物理學研究所所長。
鄧稼先,1924年出生於安徽懷寧縣一個書香門第之家。翌年,他隨母到北京,在擔任清華、北大哲學教授的父親身邊長大。他5歲入小學,在父親指點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礎。1935年,他考入志成中學,與比他高兩班、且是清華大學院內鄰居的楊振寧結為最好的朋友。鄧稼先在校園中深受愛國救亡運動的影響,1937年北平淪陷後秘密參加抗日聚會。在父親安排下,他隨大姐去了大後方昆明,並於1941年考入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
1945年抗戰勝利時,鄧稼先從西南聯大畢業,在昆明參加了共產黨的外圍組織「民青」,投身於爭取民主、反對國民黨賣國獨裁的斗爭。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擔任了北京大學物理系助教,並在學生運動中擔任了北大教職工聯合會主席。抱著學更多的本領以建設新中國之志,他於1947年通過了赴美研究生考試,於翌年秋進入美國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學研究生院。由於他學習成績突出,不足兩年便讀滿學分,並通過博士論文答辯。此時他只有26歲,人稱「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鄧稼先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九天後,便謝絕了恩師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決定回國。同年10月,鄧稼先來到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員。此後的八年間,他進行了中國原子核理論的研究。1953年,他與許鹿希結婚,許鹿希是五四運動重要學生領袖、後來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許德珩的長女。1954年,鄧稼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58年秋,二機部副部長錢三強找到鄧稼先,說「國家要放一個』大炮仗『」,征詢他是否願意參加這項必須嚴格保密的工作。鄧稼先義無反顧地同意,回家對妻子只說自己「要調動工作」,不能再照顧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難。從小受愛國思想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從事對國家有重大意義的工作,表示堅決支持。從此,鄧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對外聯絡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現在嚴格警衛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鄧稼先就任二機部第九研究所理論部主任後,先挑選了一批大學生,准備有關俄文資料和原子彈模型。1959年6月,蘇聯政府中止了原有協議,中共中央下決心自己動手,搞出原子彈、氫彈和人造衛星。鄧稼先擔任了原子彈的理論設計負責人後,一面部署同事們分頭研究計算,自己也帶頭攻關。在遇到一個蘇聯專家留下的核爆大氣壓的數字時,鄧稼先在周光召的幫助下以嚴謹的計算推翻了原有結論,從而解決了中國原子彈試驗成敗的關鍵性難題。數學家華羅庚後來稱,這是「{集世界數學難題之大成」的成果。
鄧稼先不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費盡心血,還經常到飛沙走石的戈壁試驗場。1964年10月,中國成功爆炸的第一顆原子彈,就是由他最後簽字確定了設計方案。他還率領研究人員在試驗後迅速進入爆炸現場采樣,以證實效果。他又同於敏等人投入對氫彈的研究。按照「鄧-於方案」,最後終於製成了氫彈,並於原子彈爆炸後的兩年零8個月試驗成功。這同法國用8年、美國用7年、蘇聯用4年的時間相比,創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72年,鄧稼先擔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長,1979年又任院長。1984年,他在大漠深處指揮中國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試驗成功。翌年,他的癌擴散已無法挽救,他在國慶節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門。1986年7月16日,當時的副總理李鵬前往醫院授予他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同年7月29日,鄧稼先去世。他臨終前留下的話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並叮嚀:「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他們是抄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