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男性醫院關心柏拉圖
1、柏拉圖式愛情真的存在嗎?
這三個人對西方的文明和思想有著深遠的影響。 蘇格拉底微笑著說:「你去麥田裡摘一株最大最好的麥穗回來,在這過程當中,只允許摘一次,並且只能往前走,不能回頭。」柏拉圖按照蘇格拉底的話去做,很久才回來。柏拉圖搖搖頭說:「開始我覺得很容易,充滿信心地出去,但是最後空手而歸!」柏拉圖嘆了口起氣說:「很難得看見一株不錯的,卻不知道是不是最好的,因為只可以摘一株,無奈只好放棄;於是,再往前走,看看有沒有更好的,可是我越往前走,越發覺不如以前見到的好,所以我沒有摘;當已經走到盡頭時,才發覺原來最大的最飽滿的麥穗早已錯過了,只好空手而歸咯!」這個時候,蘇格拉底意味深長地說:「這就是『愛情』。」之後,就產生了柏拉圖式愛情。柏拉圖出生於公元前427年,逝於公元前347年,他不僅是古希臘哲學,也是全部西方哲學乃至整個西方世界中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他的哲學思想涉及領域極其寬泛,在天文、數學、教育、政治經濟方面都有建樹,而其中柏拉圖的愛情觀最為人們所熟知。柏拉圖高深的理性哲學深奧難懂,通過後人腦子過濾之後,那些哲學概念或是走形,或是流失。而人們又將這些一知半解的理解和塵俗世欲混雜在一起,於是得到了一個錯誤的信念:男人和女人可以在靈魂裡面談戀愛,柏拉圖式愛情的改變便應運而生。人們似乎誤解了柏拉圖的真正身份,他是一個哲學家而非婚戀專家。也就是說,柏拉圖關於愛情的解釋不過是為了突出一個哲學概念。而柏拉圖式愛情的真正含義,就是哲學當中的節制。節制才是柏拉圖真正想要表達的理念,他並非讓愛情穿越了時空,也並非將愛情限定在靈魂交流之中,而是推崇節制。在柏拉圖看來,有所節制地釋放自己的熱情和慾望,才能獲得愛情。節制不會令人意亂神迷,不會讓人輕易就在巔峰與低谷之間擺動。而愛情卻是一種讓人大起大落的情緒波動,只有在愛情上加點節制,才是幸福。柏拉圖為世人構築了一個如夢似幻的愛情殿堂,然而,這個殿堂卻是帶有濃烈理想主義色彩的烏托邦。在他的眼中,愛情就應該像宗教一樣,崇尚愛情的人應該像教徒一樣虔誠和善良。顯然,柏拉圖是個理想主義者,他的思維高深莫測,並非常人所能理解。他腦海中所有關於愛情的理念,都應該是在節制之下進行的,只有節制的愛情才能給人帶來愉悅。現代人理解中那種超乎時空的愛戀,並不是柏拉圖愛情的精髓。愛情帶來的盲目和迷亂,都是柏拉圖所排斥的。然而,柏拉圖大概不會想到,愛情這玩意兒還能從生理上來詮釋。當大腦發育到一定程度,就會在尾核部分泌出大量的多巴胺和內啡肽。多巴胺就相當於一種麻醉劑,當男女陷入情愛的時候,多巴胺就會散發到大腦各處,以至於令人瘋狂。而內啡肽中著名的羥色胺讓熱戀跟吸毒一樣令人產生幻想,讓愛情失去理智。當男女進一步渴望對方的時候,大腦就會分泌出催產素,進而發展成為性愛關系。而這些荷爾蒙激素存活的時間都在兩到三年左右,也就是說,愛情的保鮮期只有兩到三年。倘若柏拉圖研究生物就會發現,有節制的愛情似乎不太容易實現。愛情在柏拉圖的渲染下如此讓人嚮往和崇敬,別看柏拉圖把愛情描述的如夢似幻、美不勝收,可事實上,在真正的古希臘女性看來,愛情這東西完全不存在。在古希臘,男女兩性的地位非常懸殊。女性的感情一直被壓抑,男性的感情可以隨意釋放。也就是說,感情的產生只能是男性的單方面活動,女人根本沒有權力產生感情。這聽上去有些不可理喻,但古希臘的愛情的確如此。生活在古希臘的女人,除了呆在家裡洗衣、做飯、伺候男人、生兒育女之外沒有其他生活樂趣。現代人總以為古希臘是唯美愛情的產生地,就因為那裡出了個柏拉圖。然而,古希臘卻是個最為偏執的地方。女性從出生就要活在監護人的監督下,在法律地位上相當於一個男性未成年人。連生活起居都得受人監督,就更別說什麼政治、經濟權力了。所有的權力都應該建立在人的基礎上,可古希臘的女人是女的,卻沒被看作人。她們的歷史使命就是給男人當性工具,繁衍後代以及管理家事,而且不能有任何埋怨或是不服從的情況。僅憑這點,就能得出崇尚美與善的愛情世界和古希臘的婦女沾不上邊。在現實中,女性在愛情的世界中被驅逐。在柏拉圖理想的愛情世界中,女性的命運同樣如此。在柏拉圖心中,發生在男男之間的同性之愛才是真正的天上之愛。男女之間的愛,以及男子與男童之間的愛是地上之愛,因為這些愛大多處於情慾,是談不上善和美的。這些理論如果被那些一直夢想得到柏拉圖式愛情的女性聽到,必然大失所望。柏拉圖所說的此愛情非彼愛情,壓根把女人隔絕在愛情之外。他推崇的是男男之間的愛情,也就是同性戀。的確,在性解放、女權主義、一夜情、無性婚姻、試婚等事物像白色塑料袋一樣充斥在我們周圍的時候,在人類行為越來越放縱的時候,很多人都渴望能有一場類似於柏拉圖式的愛情那樣純粹,不摻雜任何肉慾的愛情,試圖以此還原和拯救心中那份被打碎或已經模糊的愛的印象。可在物慾橫流的現代社會,柏拉圖式的愛情不過是崇高的理論,完全不切合實際。柏拉圖式的愛情不過是牆上的一個影子,沒有血肉,沒有實質,不能獨立生存。柏拉圖式的愛情是一個夢幻泡沫,無法存在於現實之中。在現代社會中,除去極少數性冷淡和潔癖患者,絕大多數柏拉圖式愛情的擁護者都是荷爾蒙正常分泌者。當男男女女們口口聲聲標榜自己在精神上的純潔和唯美,嘮嘮叨叨之餘卻又不免將自己的身體獻了出去,那似乎太心口不一了。真正為愛能孤獨終老,真正為愛人冰清玉潔,真正不食人間煙火不逾雷池半步,僅靠神交而不性交的精神戀愛又有多少?不可否認,世界上沒有愛的性到處都是。人們貪圖一時的肉體快樂,或者逢場作戲,沒有美感也沒有深意。從某種意義來說,有了性的愛不但美麗,且富有滋養性。因為性是愛情的血液,沒有性的愛等於沒有血液的軀體。當然,對於這點,男性和女性的感知、認可的程度也有所不同。在女性心中,兩人要有感情,也要有性,但相對來說更熱衷於享受柏拉圖式的精神戀愛。相對於女人在性方面的保守,男人則更重視性,他們可以沒有愛,但不能沒有性。男人可以很容易地把愛和性像油和水一樣的分離開來,對他們來說,沒有愛的性是一種輕松、愉快的娛樂。當一個男人愛上一個女人的時候,他的愛必有強烈的性慾存在,他願意等那個女子一段時間,但當他發現他永遠得不到後者性愛的回饋時,便會轉舵,向其他女性發起進攻。這雖然不是定律,但卻有著一定的道理。摘編自亞偷情 性愛分離的年代危險男女關系【注】柏拉圖式愛情柏拉圖式愛情,以西方哲學家柏拉圖命名的一種異性間的精神戀愛,追求心靈溝通,排斥肉慾。最早由Marsilio Ficino於15世紀提出,作為蘇格拉底式愛情的同義詞,用來指代蘇格拉底和他學生之間的愛慕關系。柏拉圖認為:當心靈摒絕肉體而嚮往著真理的時候,這時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當靈魂被肉體的罪惡所感染時,人們追求真理的願望就不會得到滿足。當人類沒有對肉慾的強烈需求時,心境是平和的,肉慾是人性中獸性的表現,是每個生物體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謂的高等動物,是因為人的本性中,人性強於獸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美國東西部社會學會主席、《美國家庭體制》一書的作者伊拉·瑞斯(Ira·reiss)經研究後認為,柏拉圖推崇的精神戀愛,實際上指的是同性之間的一種愛,也就是「同性戀」!古希臘人認為,同性戀的過程更多地是靈交、神交,而非形交。而在女性很少受教育的古希臘社會,男人很難從女人中找到精神對手。這就是柏拉圖偏重男性之間的愛情的原因。柏拉圖堅信「真正」的愛情是一種持之以恆的情感,而惟有時間才是愛情的試金石,惟有超凡脫俗的愛,才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2、關於柏拉圖式的愛情的傳說。
名稱定義
柏拉圖式戀愛,也稱為柏拉圖式愛情,以西方哲學家柏拉圖命名的一種精神戀愛,追求心靈溝通,排斥肉慾。最早由Marsilio Ficino於15世紀提出,作為蘇格拉底式愛情的同義詞,用來指代蘇格拉底和他學生之間的愛慕關系。
什麼是柏拉圖式的愛情?
理性的精神上的純潔戀愛。
哲學家的愛情與情感生活一般是不美滿幸福, 不少哲學家甚至於是情願單身。
愛情是一種很美好的感覺,是生活中的精神支柱, 是浪漫溫馨的溫柔,甜蜜快樂的幸福.
愛情是不要給它附加太多的東西, 諸如道德、責任、義務等等,那些東西本不屬於愛情的, 而是屬於婚姻的,愛情的本質是精神上的, 愛若沒有物質依託,一切都是鏡花水月, 是一件虛無縹緲的海蜃盛樓,可望不可及.
我遊走徘徊於都市單身完美咖啡廳, 事實上我重視婚姻的本身,卻不怎麼願走進圍城, 希望愛情天長地久,愛情是強烈的情感, 愛情是是易變的情感,愛情像光火花樣絢麗, 也像光火花樣容易熄滅,我(上海)擁有過了愛情, 卻感覺是那麼的短暫,永恆----只有讓愛情上泰坦尼克號!
柏拉圖的思想
柏拉圖認為:『當心靈摒絕肉體而嚮往著真理的時候,這時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當靈魂被肉體的罪惡所感染時,人們追求真理的願望就不會得到滿足。當人類沒有對肉慾的強烈需求時,心境是平和的,肉慾是人性中獸性的表現,是每個生物體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謂的高等動物,是因為人的本性中,人性強於獸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
柏拉圖式愛情的意義
柏拉圖式的愛情有以下的意義:
1. 理想式的愛情觀 (比喻極為浪漫或根本無法實現的愛情觀)
2. 純精神的而非肉體的愛情
3. 男女平等的愛情觀
4. 在這世上有, 且僅有一個人, 對你(你)而言, 她(他)是完美的, 而且僅對你(你)而言是完美的。也就是說, 任何一個人, 都有其完美的對象, 而且只有一個。
第一個意義最常被使用, 但其實是一個誤解。不過既然大家都這樣用, 也就算是另一個意義了。這誤解來自於柏拉圖的一個有名的著作"理想國"。該書探討如何建構一個理想的國度, 因其或許過於理想化而難以實現, 故有人以此來詮釋何謂柏拉圖式的愛情。
第二個意義也經常被使用, 但基本上也是誤解。這誤解來自柏拉圖的形上學, 他認為思想的東西才是真實的而我們看見的所謂的」真實世界」的東西反而不是真實的。
第三和第四個意義才真的是柏拉圖的愛情觀或兩性觀
柏拉圖認為人們生前和死後都在最真實的觀念世界, 在那裡, 每個人都是男女合體的完整的人, 到了這世界我們都分裂為二。所以人們總覺得若有所失, 企圖找回自己的"另一半"(這個詞也來自柏拉圖的理論)。柏拉圖也用此解釋為什麼人們會有」戀情」。
在他的理論中, 沒有那一半是比較重要的, 所以, 男女是平等的。而且, 在觀念世界的你(你)的原本的另一半就是你(你)最完美的對象。他/她 就在世界的某個角落, 也正在尋找著 你/你
柏拉圖式愛情的傳說
有一天,柏拉圖問老師蘇格拉底什麼是愛情?老師就讓他先到到麥田裡去,摘一棵全麥田裡最大最金黃的麥穗來,期間只能摘一次,並且只可向前走,不能回頭。
柏拉圖於是按照老師說的去做了。結果他兩手空空的走出了田地。老師問他為什麼摘不到?
他說:因為只能摘一次,又不能走回頭路,期間即使見到最大最金黃的,因為不知前面是否有更好的,所以沒有摘;走到前面時,又發決總不及之前見到的好,原來最大最金黃的麥穗早已錯過了;於是我什麼也沒摘。
老師說:這就是「愛情」。
之後又有一天,柏拉圖問他的老師什麼是婚姻,他的老師就叫他先到樹林里,砍下一棵全樹林最大最茂盛、最適合放在家作聖誕樹的樹。其間同樣只能砍一次,以及同樣只可以向前走,不能回頭。
柏拉圖於是照著老師的說話做。今次,他帶了一棵普普通通,不是很茂盛,亦不算太差的樹回來。老師問他,怎麼帶這棵普普通通的樹回來,他說:「有了上一次經驗,當我走到大半路程還兩手空空時,看到這棵樹也不太差,便砍下來,免得錯過了後,最後又什麼也帶不出來。」
老師說:「這就是婚姻!」
人生就正如穿越麥田和樹林,只走一次,不能回頭。要找到屬於自己最好的麥穗和大樹,你必須要有莫大的勇氣和付出相當的努力。
柏拉圖式愛情如是說
在西方哲學史和文化史上,柏拉圖是一位有著舉足輕重地位的人物,他的老師是蘇格拉底,學生是亞里士多德。這三個人對西方的文明和思想有著深遠的影響。
有一天,柏拉圖問蘇格拉底:「什麼是愛情?」
蘇格拉底微笑著說:「你去麥田裡摘一株最大最好的麥穗回來,在這過程當中,只允許摘一次,並且只能往前走,不能回頭。」柏拉圖按照蘇格拉底的話去做,很久才回來。
蘇格拉底問他摘到沒有?
柏拉圖搖搖頭說:「開始我覺得很容易,充滿信心地出去,但是最後空手而歸!」
蘇格拉底繼續問道:「什麼原因呢?」
柏拉圖嘆了口起氣說:「很難得看見一株不錯的,卻不知道是不是最好的,因為只可以摘一株,無奈只好放棄;於是,再往前走,看看有沒有更好的,可是我越往前走,越發覺不如以前見到的好,所以我沒有摘;當已經走到盡頭時,才發覺原來最大的最飽滿的麥穗早已錯過了,只好空手而歸咯!」
這個時候,蘇格拉底意味深長地說:「這就是『愛情』。」
之後,就產生了柏拉圖式愛情。
誠然,我們這些芸芸眾生,天生一副肉眼凡胎,又如何體會人類最為高尚、最為聖潔、最為理想、最為自由、最為完美的愛情呢!
柏拉圖式愛情是一種理想式的愛情觀。極為浪漫或根本無法實現的愛情觀。站在愛人的身邊,靜靜地付出,默默地守候。不奢望走近,也不祈求擁有;即便知道根本不會有結果,也仍然執著不悔。也許這種不求回報註定了一個悲劇的結局。最終,也只能是兩條在遠處守候的平行線,留下回憶中最為美好的片段當作永恆!
柏拉圖式愛情是一種純精神的愛情觀。追求心靈的溝通。當心靈摒絕肉體而嚮往著真理的時候,這時的思想才是最好的(美幻的);而當靈魂被肉體的罪惡所感染時,人們追求真理的願望就不會得到滿足;當人類沒有對肉慾的強烈需求時,心境是平和的,肉慾是人性中獸性的表現,是每個生物體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謂的高等動物,是因為人的本性中,美好而又道德的人性強於獸性。真正的愛情是一種持之以恆的情感,惟有時間才是愛情的試金石。惟有超凡脫俗的愛,才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柏拉圖式愛情是一種男女平等的愛情觀。愛情具有平等性,不存在依附或佔有關系,相愛的雙方是自願、絕不勉強的,即無怨無悔地愛你所喜愛的人。在觀念世界裡,你原本的另一半就是你最完美的對象。他/她就在世界的某個角落裡正等待尋找著你。「雨中站崗」、「每日一花」那是種浪費奢侈。要知道愛情在培育發展過程中,男女雙方都是平等的。
柏拉圖式愛情是一種完美的愛情觀。感情的事沒有誰對誰錯。正如歌里唱的那樣:「不在乎天長地久,只願曾經擁有」。在你的意念里,這個世界上存在一個生動而又完美的他(她),他(她)對你而言是毫無瑕疵、唯一永恆的。也許他(她)不會出現在現實,但永遠存活在你的心底。
柏拉圖式愛情是一種自由的愛情觀。愛需要有足夠的空間和時間,才能茁壯的成長。愛,不是犧牲,不是佔有;愛,是一種成全。擁有愛情的時候,要讓對方自由;失去愛情的時候,更要讓對方自由。愛就像風箏一樣,你要給它飛翔自由,也要懂得適時把它拉回來。沒有自由的愛情,也會慢慢趨向自然死亡。愛需要自由,正如同愛也需要呼吸是一樣的。距離和神秘感,才是維系愛情溫度的好方法。
在濁世之中,心靈留出一方凈土,讓純純的柏拉圖式愛情紮根,多一些簡單,多一些幻想,便會多一些美好!如果你願意,不妨泡上一杯咖啡,在陽光下繼續寫柏拉圖式愛情的文字!
人總是在渴望愛情,古今中外、男女老少,概莫能外。但是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個人,愛情的內容和形式有很大不同。原始人的愛情大概不需要寫情書,因為那時還沒有文字;十九世紀的人也不知道可以通過煲電話粥來卿卿我我、海誓山盟;直到二十世紀後期,人們才知道上網也可以傳情達意。
在西方愛情文明的發展過程中,現存最早的有關文獻就是柏拉圖(公元前427~347年)的論述,他的論述被認為是一座豐碑,「柏拉圖式的愛情」作為一種觀念,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西方人,東方人也將他的名字當作「精神戀愛」的代名詞。
那麼,究竟什麼是「柏拉圖式的愛情」呢?
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哲學家中最有影響的人,而在他們兩個人中間,柏拉圖對於後代所起的影響尤其來得大。柏拉圖著書以他的老師蘇格拉底之口表述說,當心靈摒絕肉體而嚮往著真理的時候,這時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當靈魂被肉體的罪惡所感染時,人們追求真理的願望就不會得到滿足。
在歐洲,很早就有被我們中國人稱之為「精神戀愛」的柏拉圖式的愛,這種愛認為肉體的結合是不純潔的是骯臟的,認為愛情和情慾是互相對立的兩種狀態,因此,當一個人確實在愛著的時候,他完全不可能想到要在肉體上同他所愛的對象結合。
在今天的人們看來,柏拉圖的愛情觀讓人不可思議。而有一位美國學者卻對今人所理解的這種柏拉圖的愛情觀,提出了新的見解。美國東西部社會學會主席、《美國家庭體制》一書的作者伊拉·瑞斯(Ira·reiss)經研究後認為,柏拉圖推崇的精神戀愛,實際上指的是同性之間的一種愛,也就是「同性戀」!古希臘人認為,同性戀的過程更多地是靈交、神交,而非形交。而在女性很少受教育的古希臘社會,男人很難從女人中找到精神對手。這就是柏拉圖偏重男性之間的愛情的原因。柏拉圖堅信「真正」的愛情是一種持之以恆的情感,而惟有時間才是愛情的試金石,惟有超凡脫俗的愛,才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而美國的社會學者對「柏拉圖式的愛情」是只有神交的「純愛情」,還是雖有形交卻偏重神交的高雅愛情,也眾說紛紜。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即柏拉圖認為愛情能夠讓人得到升華。他說,對活得高尚的男人來說,指導他行為的不是血緣,不是榮譽,不是財富,而是愛情。世上再也沒有一種情感像愛情那樣深植人心。一個處在熱戀中的人假如作出了不光彩的行為,被他的父親、朋友或別的什麼人看見,都不會像被自己的戀人看見那樣,使他頓時蒼白失色。
愛情,無疑是使人向善、向上的力量。
3、如何看待柏拉圖式的戀愛?
柏拉圖式愛情,也稱為精神戀愛,以西方哲學家柏拉圖命名的一種人與人之間的精神愛情。
追求心靈溝通,排斥肉慾,理性的精神上的純潔愛情。其主要針對對象是古希臘時期的同性戀群體。但是之前我一直認為其范圍可以拓展到異性之間,產生「柏式愛情觀」,即處於戀愛狀態下的兩人進行精神交流,通過討論理性與感性事物以促進感情,最終達到無話不說的程度。但是,這是有問題的。
首先,在當今社會,即使不利益熏心,不貪圖財富,有幾人不想傳承香火,或者說不被家族要求傳承香火?僅憑這點,柏拉圖式愛情就難以被多數人認可。
這是社會觀念。柏拉圖式愛情排斥生育,也就是排斥繁衍。如果所有人都信奉柏拉圖式愛情,那麼最終結果就是人類的毀滅。所以,從人類的角度來說,柏拉圖式愛情是反人類反社會的。
其次,柏拉圖式愛情因為沒有肉慾,故男女雙方皆會因為無法享受到肌膚之親帶來的快感而感到無法遏制的慾望。試想,在人一生中最激情澎湃,最值得懷念的日子裡卻無法享受到可以享受到的快樂是一件多麼悲傷的事。因此,柏拉圖式愛情是略微「反人類」的。為了彌補這一缺陷,有兩種解決方式:自慰和去招妓。
這就牽扯到了一個問題,一個人的靈和肉是應該以分開還是合並的方式與他人交融。如果是合起來,那就違反了柏拉圖式愛情的一大要素:沒有肉慾。因此,它必然是分開的,即便那是是傳統意義上的精神出軌或是肉體出軌。而精神/肉體出軌帶來的後果就是一定程度上的背叛。日積月累的自慰和招妓,兩人最終會分手。
4、什麼是柏拉圖式戀愛啊
柏拉圖式戀愛,也稱為柏拉圖式愛情,以西方哲學家柏拉圖命名的一種異性間的精神戀愛,追求心靈溝通,排斥肉慾。最早由Marsilio Ficino於15世紀提出,作為蘇格拉底式愛情的同義詞,用來指代蘇格拉底和他學生之間的愛慕關系。
柏拉圖認為:當心靈摒絕肉體而嚮往著真理的時候,這時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當靈魂被肉體的罪惡所感染時,人們追求真理的願望就不會得到滿足。當人類沒有對肉慾的強烈需求時,心境是平和的,肉慾是人性中獸性的表現,是每個生物體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謂的高等動物,是因為人的本性中,人性強於獸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
柏拉圖式的愛情有以下的意義:
1. 理想式的愛情觀 (比喻極為浪漫或根本無法實現的愛情觀)
2. 純精神的而非肉體的愛情
3. 男女平等的愛情觀
4. 在這世上有, 且僅有一個人, 對你(你)而言, 她(他)是完美的, 而且僅對你(你)而言是完美的。也就是說, 任何一個人, 都有其完美的對象, 而且只有一個。
第一個意義最常被使用, 但其實是一個誤解。不過既然大家都這樣用, 也就算是另一個意義了。這誤解來自於柏拉圖的一個有名的著作"理想國"。該書探討如何建構一個理想的國度, 因其或許過於理想化而難以實現, 故有人以此來詮釋何謂柏拉圖式的愛情。
第二個意義也經常被使用, 但基本上也是誤解。這誤解來自柏拉圖的形上學, 他認為思想的東西才是真實的而我們看見的所謂的」真實世界」的東西反而不是真實的。
第三和第四個意義才真的是柏拉圖的愛情觀或兩性觀
柏拉圖認為人們生前和死後都在最真實的觀念世界, 在那裡, 每個人都是男女合體的完整的人, 到了這世界我們都分裂為二。所以人們總覺得若有所失, 企圖找回自己的"另一半"(這個詞也來自柏拉圖的理論)。柏拉圖也用此解釋為什麼人們會有」戀情」。
在他的理論中, 沒有那一半是比較重要的, 所以, 男女是平等的。而且, 在觀念世界的你(你)的原本的另一半就是你(你)最完美的對象。他/她 就在世界的某個角落, 也正在尋找著 你/你
參考資料:http://blog.ghy.cn/user1/6468/archives/2005/4260.shtml
5、柏拉圖的精神戀愛是同性戀嗎
「精神戀愛」實際就是同性戀——柏拉圖愛情觀新解
人總是在渴望愛情,古今中外、男女老少,概莫能外。但是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個人,愛情的內容和形式有很大不同。原始人的愛情大概不需要寫情書,因為那時還沒有文字;十九世紀的人也不知道可以通過煲電話粥來卿卿我我、海誓山盟;直到二十世紀後期,人們才知道上網也可以傳情達意。
在西方愛情文明的發展過程中,現存最早的有關文獻就是柏拉圖(公元前427~347年)的論述,他的論述被認為是一座豐碑,「柏拉圖式的愛情」作為一種觀念,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西方人,東方人也將他的名字當作「精神戀愛」的代名詞。
那幺,究竟什幺是「柏拉圖式的愛情」呢?
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哲學家中最有影響的人,而在他們兩個人中間,柏拉圖對於後代所起的影響尤其來得大。柏拉圖著書以他的老師蘇格拉底之口表述說,當心靈摒絕肉體而嚮往著真理的時候,這時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當靈魂被肉體的罪惡所感染時,人們追求真理的願望就不會得到滿足。
在歐洲,很早就有被我們中國人稱之為「精神戀愛」的柏拉圖式的愛,這種愛認為肉體的結合是不純潔的是骯臟的,認為愛情和情慾是互相對立的兩種狀態,因此,當一個人確實在愛著的時候,他完全不可能想到要在肉體上同他所愛的對象結合。
在今天的人們看來,柏拉圖的愛情觀讓人不可思議。而有一位美國學者卻對今人所理解的這種柏拉圖的愛情觀,提出了新的見解。美國東西部社會學會主席、《美國家庭體制》一書的作者伊拉·瑞斯(Ira·reiss)經研究後認為,柏拉圖推崇的精神戀愛,實際上指的是同性之間的一種愛,也就是「同性戀」!古希臘人認為,同性戀的過程更多地是靈交、神交,而非形交。而在女性很少受教育的古希臘社會,男人很難從女人中找到精神對手。這就是柏拉圖偏重男性之間的愛情的原因。柏拉圖堅信「真正」的愛情是一種持之以恆的情感,而惟有時間才是愛情的試金石,惟有超凡脫俗的愛,才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而美國的社會學者對「柏拉圖式的愛情」是只有神交的「純愛情」,還是雖有形交卻偏重神交的高雅愛情,也眾說紛紜。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即柏拉圖認為愛情能夠讓人得到升華。他說,對活得高尚的男人來說,指導他行為的不是血緣,不是榮譽,不是財富,而是愛情。世上再也沒有一種情感像愛情那樣深植人心。一個處在熱戀中的人假如作出了不光彩的行為,被他的父親、朋友或別的什幺人看見,都不會像被自己的戀人看見那樣,使他頓時蒼白失色。
愛情,無疑是使人向善、向上的力量。
所以同人之戀是世上最純潔的感情! !!!
6、請問一般男性能接受柏拉圖式愛情嗎?無性生活,只建立精神上的愛戀?
除非有病的男人,才會接受這樣的愛情。男人沒有了性,還叫男人嗎?沒有了性生活,還會有精神上的愛戀嗎?所謂無性生活,只是說說而已,千萬別當真,當真了就會害死人。做正常人,過正常人的生活,才是天經地義的人間正道!
7、柏拉圖式戀愛是什麼意思?
柏拉圖式愛情,是以西方哲學家柏拉圖命名的一種愛情觀,追求心靈溝通和理性的精神上的純潔愛情。
按照《會飲篇》的理論而言,柏拉圖式的愛情主要是指成年男子與美少年之間的愛情,而這個也和當時希臘風氣相關。希臘學者認為同性之間的愛情才是真正屬天的愛情,異性的婚姻制度不過是為了社會的建構。而現今柏拉圖式愛情已經扭曲成精神愛情,基本上是斷章取義用來形容男女之間的愛戀,這正是因為現代社會對於同性戀的排斥。
學術觀點
在今天的人們看來,柏拉圖的愛情觀讓人不可思議。而有一位美國學者卻對今人所理解的這種柏拉圖的愛情觀,提出了新的見解。美國東西部社會學會主席認為,柏拉圖推崇的精神戀愛,實際上指的是同性之間的一種愛,也就是同性戀。
古希臘人認為,同性戀的過程更多地是靈交、神交,而非形交。這就是柏拉圖偏重同性之間的愛情的原因。柏拉圖堅信「真正」的愛情是一種持之以恆的情感,唯有時間才是愛情的試金石,唯有超凡脫俗的愛,才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北大哲學系教授先剛也提出:柏拉圖在談論愛情時,如果不是全部,那也絕大多數都是指同性戀,尤其是指成年男子與少年男子之間的愛情。
古希臘時期,男人是喜歡女人的,但他們更喜歡男人。在柏拉圖的愛情觀里特別明顯,他所討論的愛情基本上是男子之間的感情,就是同性戀。
在柏拉圖的愛情里,主要是指成年男子與少年男子的戀愛,當時流行於古希臘尤其是雅典的貴族階層。成年男子愛戀美少年,屬於主動的「愛人」,被愛的少年則是「情人」。
在這種關系中,處於被動一方的社會地位往往比較低,而主動方的社會地位則較高。
在柏拉圖看來,最崇高的愛情是精神之愛,擁有能使人靈魂上升的力量。但柏拉圖認為,這種高尚而珍貴的愛,僅限於同性之間。陷入愛情中的男人願意為他們所迷戀的少年做任何事,不惜一切代價
附:柏拉圖經典語錄
把你的臉迎著陽光,那就不會有陰影。
人生最遺憾的,莫過於輕易地放棄了不該放棄的,固執地堅持了不該堅持的.
智者說話,是因為他們有話要說;愚者說話,則是因為他們想說。
我們一直尋找的,卻是自己原本早已擁有的;我們總是東張西望,唯獨漏了自己想要的,這就是我們至今難以如願以償的原因。
無論你從什麼時候開始,重要的是開始後就不要停止。無論你從什麼時候結束,重要的是結束後就不要悔恨。
如果,不幸福,如果,不快樂,那就放手吧。
如果,捨不得、放不下,那就痛苦吧。
若愛,請深愛;若不愛,請棄之;不要曖昧,傷人傷己。
8、男生進 男生會喜歡柏拉圖式的戀愛嗎
柏拉圖式的愛情不太現實,男生喜歡女生一般首先是看女生外表怎麼樣,不會太往精神方面思考,所以我認為喜歡的會很少,至少我是不喜歡
9、關於柏拉圖的所有
摘 要:柏拉圖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系統論述教育的教育家,他對教育的政治意義與作用、教育的實施、人才的選拔等方面都作過精闢的論述,本文對此進行了簡略的歸納述評。
關鍵詞:柏拉圖;教育思想;研究
一
柏拉圖是古希臘屈指可數、名聞遐邇的大哲學家,他既是蘇格拉底的直接繼承者,又是另一位著名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思想的重要影響者。他在哲學、政治學、倫理學、邏輯學等領域均做出了開拓性的貢獻,近現代的幾乎所有學術思想均可在柏拉圖的思想中找到源頭,因此,說柏拉圖是古代、中古和近現代哲學家中最有影響的人實不為過。柏拉圖思想中最有影響的恐怕是其哲學思想,同時他還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在其流芳後世的《國家篇》和《法律篇》中,他關於幼兒教育、女子教育、音樂文藝教育、體育及軍事教育等思想對古希臘及後世的教育均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一、早期教育
在西方教育史上柏拉圖第一個提出學前教育思想。他認為對兒童的教育開始得越早越好。「凡事開頭最重要,特別是生物,在幼小柔嫩的階段,最容易受陶冶,你要把它塑成什麼型式,就能塑成什麼型式。」(《國家篇》377B)他甚至主張胎教,「我們同時應該甚至在孩子出生以前就著手這一工作:待產的婦女必須接受為了有利於未出生的孩子所需要的那種訓練。」(《法律篇》789D)他認為,孩子出生後,必須確保護士甚至在他能走路之前給他有益的運動和空氣,尤其不許他由於過早走路而傷害自己(《法律篇》789E)。嬰孩應盡可能接近於彷彿他一直在大海上那樣生活;應該把他上下擺動,給他唱歌,以便使他免受驚嚇(《法律篇》790C—E)。這是為發展勇敢和堅定性格的首要的准備工作。當孩子3歲或更大一點,我們可以開始審慎地糾正他,讓他開始玩游戲,最好讓孩子發明自己的游戲;在6歲時,就要認真開始授課,隨之把女孩和男孩隔離開來,應當教他們騎、射、投、擲,應該注意把孩子們訓練成左右手並用(《法律篇》793D—794D)。現代腦科學表明,兒童的大腦具有極強的可塑性,柏拉圖早在兩千多年前就認識到小孩的肉體和精神具有極大的可塑性,因而提出了早期教育的思想,我們不得不為柏拉圖的睿智所折服。
二、音樂及體育教育
柏拉圖特別重視對兒童的音樂文藝教育和體育教育。他認為「教育就是用體操來訓練身體,用音樂來陶冶心靈,教育要先教音樂後教體操,將故事包括在音樂里。」(《國家篇》376E)古代希臘重要的文化生活是聽民間藝人彈著豎琴演說史詩故事,故「音樂」一詞包括音樂、文學等義,相當於現在的「文化」一詞。
他認為兒童階段的文藝教育至關重要。「一個兒童從小受了好的教育,節奏與和諧浸入了他的心靈深處,在那裡牢牢地生了根,他就會變得溫文有禮;如果受了壞的教育,結果就會相反。」(《國家篇》401)他認為,一切種類的音樂、詩歌和藝術的教育目的都在於陶冶人的道德情操,培養人的道德品格,音樂教育的最後目的在於達到對美的愛。 (《國家篇》403c)因為音樂詩歌由於其潛移默化的作用,自幼便會把真、善、美同假、惡、丑的區別注入人心,使兒童「從童年時就和優美、理智融合為一。」(《國家篇》401D)正因為他對兒童的音樂文藝教育非常重視,柏拉圖主張對音樂文藝教育的內容應嚴加審定。「先入為主,早年接受的見解總是根深蒂固不容易更改的。因此我們應特別注意,為了培養美德,兒童們最初聽到的應該是最優美高尚的故事。」(《國家篇》378E)因此,「我們首先要審查故事的編者,接受他們編得好的故事,而拒絕那些編得壞的故事。」(《國家篇》377C)他提出要制定一個限制音樂、詩歌的法律,規定哪些內容的音樂、詩歌可以提倡,哪些內容的音樂、詩歌必須取締,以「鼓勵母親和保姆給孩子講那些已經審定的故事,用這些故事鑄造他們的靈。」( 《國家篇》379C)
柏拉圖認為音樂教育之後,年輕人應該接受體育鍛煉,「體育方面,我們的護衛者也必須從童年起就接受嚴格的訓練以至一生。」(《國家篇》403D)他認為,體育訓練的目的是使護衛者的身體狀況能適應護衛者的工作,「他們有必要像終宵不眠的警犬;他們在戰斗的生活中,各種飲水和各種食物都能下咽;烈日驕陽狂風暴雨都能處之若泰。」(《國家篇》404B)因此,他要求護衛者必須戒除酗酒,食物應當簡朴,不能嗜睡。
柏拉圖認為應將音樂教育與體育鍛煉有機地結合起來,因為「專搞體育鍛煉的人往往變得過度粗暴,專搞音樂文藝的人又不免過度軟弱」(《國家篇》410D),因而應使音樂和體育良好地配合,使「音樂和體育服務於人的兩部分——愛智部分和激情部分。」(《國家篇》412)
三、女子教育
柏拉圖的教育思想中不僅非常重視對男子的教育,而且提倡給女子以同樣的教育,他是西方第一位主張「男女平等」的思想家,他用動物作比方,以此來證明男女應受同等教育。「我們除了把母的警犬看做較弱者,公的看做較強者以外,應當一切工作大家同干。」(《國家篇》451E)「那麼,如果我們不分彼此地使用女子,照使用男子那樣,我們一定先要給女子以同樣的教育。」(《國家篇》452)他提出應該同樣用音樂和體操來教育女子,並且還要給她們軍事教育。他認為兩性之間惟一的區別不過是生理上的區別,在一些方面如織布、烹飪、做糕點等,女人比男人更擅長,在諸如行軍作戰方面男人比女人更擅長,因此,沒有任何一項管理國家的工作因為女人在干而專屬於女性,或者因為男人在干而專屬於男性.女人男人可以有同樣的才能和稟賦適宜於擔任國家保衛者的職務,分別只在於女人弱些男人強些罷了。
四、城邦護衛者的教育
柏拉圖的教育思想是直接為其所構建的理想國服務的。他認為,統治者最需要抓好的大事只有一個,就是教育,即通過音樂和體育培養出優秀的公民。良好的教育和培養造成良好的身體素質,良好的身體素質再接受良好的教育,產生出比前代更好的體質,這除了有利於別的目的外,也有利於人種的進步。在這里,柏拉圖充分認識到了教育對於富國強民的重大意義和作用。他認為,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具有最高知識的真正的善良的城邦護衛者,這一目的進一步體現了他的教育為國家政治服務的思想。
關於護衛者的學習內容,柏拉圖認為應先學習五門預備性學科:數學、平面幾何學、立體幾何學、天文學和音樂理論。他認為,治國者之所以應學習這些知識,是因為它們不僅在軍事作戰上有用,更重要的是能鍛煉人的心靈,發展抽象思維的能力.這些知識的對象都是不能用感覺來觸摸的,「只能用理性去把握,別的任何方法都不行。」(《國家篇》526A)通過這些知識的學習,將治國者的靈魂「從變化世界轉向『真理和實在』,最終達到最高知識— —『善』」的理念。他認為,所有這些預備性科目應趁護衛者年輕時教給他們,不能用強迫的方式進行傳授。
柏拉圖認為,在學完預備性學科之後,要想達到「善」的境界,還必須接受「辯證法」的訓練。對於為什麼要學習「辯證法」,他用著名的「洞穴的比喻」加以詳細的闡述。他把洞穴內的世界稱為「可見世界」,把洞穴外的世界稱為「可知世界」。在洞內看到洞壁上木偶的形象,相當於認識的「猜測」階段,轉身看到木偶的實物相當於認識的「相信」階段,及至走出洞穴到光天化日之下,認識便進入「理念世界」(「知識」的階段)。而洞穴外的太陽則喻作理念世界中最高的「善」的理念。他指出,正像整個身體不改變方向就無法離開黑暗轉向光明一樣,我們必須「有一種靈魂轉向的技巧」,使學習的器官——整個靈魂(它類似看物的眼睛)轉離變化世界的個別事物,正面觀看實在世界的理念。這種「靈魂」轉向的技巧或學問就是他所說的「辯證法」。
關於學習前面提到的課程的對象,柏拉圖認為必須挑選出最堅定,最勇敢,在可能范圍內也最有風度的人,此外,他們不僅要性格高貴嚴肅而且應具有適合這類教育的天賦,如必須刻苦學習,強於記憶等。
柏拉圖不僅對護衛者的教育目的、內容作了明確規定,還就教育的時間安排及人才選拔作了詳細論述。他將護衛者教育的時間安排分為六個階段:(1)童年——青少年時期。護衛者自幼接受音樂和體育教育,目的是照看心靈,培養他們高尚的道德情操,他們的學習和哲學功課應適合兒童的接受能力。(2)十七八歲——二十歲。這一階段主要是進行必要的體育訓練,為哲學研究准備體力條件。(3)二十歲——三十歲。進行第一項選拔,把那些在「勞苦的身體鍛煉、學習和戰爭恐怖中總是表現得最能乾的孩子挑選出來」(《國家篇》537A),對他們施以數學、幾何、天文、音樂等「辯證法」預備性學科的教育。(4)三十歲——三十五歲。進行第二次選拔,「選出其中最富這些天賦條件的青年,在他們年滿三十的時候,給以更高的榮譽,並且用辯證法考試他們。」(《國家篇》537D)凡經過考試的,可讓他們「用六年或者四年」(後「定為五年」) 時間「專心致志地學習辯證法」(《國家篇》539DE)。(5)三十五歲——五十歲。用十五年時間到實際工作中鍛煉,「強迫他們負責指揮戰爭或其他適合青年人乾的公務」,目的是「讓他們在實際經驗方面不低於別人」(《國家篇》539E),同時還可以在公務中繼續考驗他們的素質。(6)五十歲以後——去世。他們必須接受最後考驗,使他們最終達到「善」本身,管理好國家、公民個人及他們自己。在剩下的歲月里用大部分時間研究哲學,在培養出國家的繼承人後他們便可辭去職務,進入樂土,並安居下來。
五、柏拉圖的學園
為了把自己的教育理想付諸實施,柏拉圖在雅典的阿卡得穆建立了自己的學園。關於學園建立的確切日期無從查考。「從建園的綱領和柏拉圖說起曾在40歲那年訪問義大利和西西里時確立的信念之間的明顯聯系來看,我們自然應該設想建園大概是在這個時期(公元前388—387年)。」〔1〕
學園的活動以「講學」為主,學習和研究幾何學在學園中佔有相當重要的位置。學園入口處懸掛的「不懂幾何學者,請勿入我門」的名言充分說明了柏拉圖對於幾何學的重視。除幾何學外,柏拉圖學園對生物學、地理學、天文學、宇宙學等學科也開展了廣泛的學習與研究。學園除重視文、理科學習之外,最重要的,凌駕於一切學科之上的課程當屬柏拉圖的哲學,他將哲學之前的各門具體學科稱為「預備性學科」,而將學習哲學作為通向最高知識的「善」的理念的惟一途徑。
阿卡得穆學園作為教育科學中心雖然以教學和科研為主,但它並不是與世隔絕的象牙塔。柏拉圖創辦學園的目的,就是要實現哲學和政治的新的結合,培養一批既精通哲學、自然科學又善於治國的政治人才,為他心目中的理想國服務。
二
柏拉圖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提出系統教育理論的人,其教育思想涵蓋了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所有階段,其關於教育的許多主張與思想至今仍熠熠生輝。但其教育思想如同其他思想一樣,也或多或少帶有時代的局限性和保守性。
柏拉圖非常重視教育的政治意義和作用,其教育思想是為其烏托邦式的國家政權服務的,其教育目的是培養經世致用的治國人才——城邦護衛者,因而其教育活動具有明顯的社會功利性,過分注重教育的政治功能,而且他這種培養護衛者的教育只能是極少數人享有的教育。柏拉圖重視早期教育,提倡公共學前教育,重視女子教育,主張男女平等,提倡德、智、體、美和諧發展,但他認為對兒童的游戲故事,唱歌的內容必須加以選擇,進行嚴格審查,原則是必須符合統治階級的利益,忽視了兒童的個性和獨立人格的發展,他關於婦女兒童社會公有的思想更是有悖於社會倫理道德而應加以批判的。
柏拉圖的教育思想與他的人性論思想是密切結合的。他認為,上帝造人 分為三等,即金質、銀質和鐵質。他認為,「一個人屬於哪一種,他所生下來的子女就屬於哪一種。」〔2〕其遺傳決定論的觀點實質是論證奴隸社會階級統治的合理性。
柏拉圖的教育旨在與智者教育對城邦所造成的離心力相抗衡。對柏拉圖來說,教育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在孩子們身上培養音樂的機敏與身體的靈巧,也不是通過在神話和詩歌中所反映的人類生活來培養政治的和實踐的智慧,真正說來,它是一個人靈魂的內在和諧的塑造,即內在於人的不和諧因素的協調一致。教育是人身上難以調和的東西--野獸性與天使性--的統一。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形成這種統一,使人既不變成一頭馴順的綿羊(奴隸),也不變成一頭貪婪的狼(僭主)。〔3〕人變成一個政治存在的潛能依賴在他之中這種哲學本性與尚武本性的統一。因此,教育並不是對某種技能的培養,而是要形成權力與愛知識的統一。
10、什麼是柏拉圖式
柏拉圖是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式的愛在中國人稱之為「精神戀愛」,這種愛認為肉體的結合是不純潔的是骯臟的,認為愛情和情慾是互相對立的兩種狀態,因此,當一個人確實在愛著的時候,他完全不可能想到要在肉體上同他所愛的對象結合。
柏拉圖式戀愛,也稱為柏拉圖式愛情,以西方哲學家柏拉圖式愛情柏拉圖命名的一種男性間的精神戀愛,追求心靈溝通,排斥肉慾,理性的精神上的純潔戀愛。最早由馬西里奧·斐齊諾於15世紀提出,作為蘇格拉底式愛情的同義詞,用來指代蘇格拉底和他學生之間的愛慕關系。柏拉圖式愛情根植於古希臘的理性主義傳統和同性戀愛風尚。哲學界對愛情的定義是理性的,所以它包容了如:道德、責任、義務等等這些充滿人類理性光芒的社會化的衍生物。柏拉圖認為:「當心靈摒絕肉體而嚮往著真理的時候,這時才是最好的。而當靈魂被肉體的罪惡所感染時,人們追求真理的願望就不會得到滿足。當人類沒有對肉慾的強烈需求時,心境是平和的,肉慾是人性中獸性的表現,是每個生物體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謂的高等動物,是因為人的本性中,人性強於獸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柏拉圖式愛情是一種理想式的愛情觀。極為浪漫或根本無法實現的愛情觀。站在愛人的身邊,靜靜地付出,默默地守候。不奢望走近,也不祈求擁有;即便知道根本不會有結果,也仍然執著不悔。也許這種不求回報註定了一個悲劇的結局。最終,也只能是兩條在遠處守候的圓弧,留下回憶中最為美好的片段當作永恆!柏拉圖式愛情是一種純精神的愛情觀。追求心靈的溝通。當心靈摒絕肉體而嚮往著真理的時候,這時的思想才是最好的(美幻的);當人類沒有對肉慾的強烈需求時,心境是平和的,肉慾是人性中獸性的表現,是每個生物體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謂的高等動物,是因為人的本性中,美好而又道德的人性強於獸性。真正的愛情是一種持之以恆的情感,惟有時間才是愛情的試金石。惟有超凡脫俗的愛,才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柏拉圖式愛情是一種雙方平等的愛情觀。愛情具有平等性,不存在依附或佔有關系,相愛的雙方是自願、絕不勉強的,即無怨無悔地愛你所喜愛的人。在觀念世界裡,你原本的另一半就是你最完美的對象。他就在世界的某個角落裡正等待尋找著你。「雨中站崗」、「每日一花」那是種浪費奢侈。要知道愛情在培育發展過程中,雙方都是平等的。摘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