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地鐵南北
1、合肥地鐵的線路概況
<
2、合肥即將迎來的新地鐵,沿途會經過哪些地方?
合肥作為安徽省的省會是我國東部地區的中心城市,其面積為11408.48平方千米,截止到2019年常住人口為810多萬。且2019年合肥的GDP達到9400多億元,預計2020年能突破萬億,擠入全國前20名。如今它也被列入一線城市,但想要大力發展肯定少不了交通建設。
在城市地鐵建設方面合肥起步較晚,目前市內地鐵里程只有89km,為彌補這一空缺,官方早在2015年就規劃出21條地鐵線路,其中有3條已正式建設,又將迎來新地鐵4號線。地鐵4號線從2016年開始正式建設,整體走向為“L”型,起於龍青崗站,止於綜保區站,全長41km左右,共投資276億元。
該線路分為東、西兩段建設,東段是葛大店南~綜保區,預計要2021年底才能竣工,西段是青龍崗~望湖城南,預計在2020年底就能開始運營。4號線沿途共設置31個站點,大大提高了區域居民的交通便利,這下當地的市民要有福了。31個站點中有8個站點是後期南沿線增設的,這8座車站中含有一座區間風井、一座主變電所、車輛段一座。
2019年年初合肥鐵道部門確定將創新大道站設計成合肥首個科創主題站,該車站要兼顧軟體上的創新和前沿的硬體設施,體現出站點的前衛與科技性。創新大道站是地下雙層單柱雙跨島站台,有4個出入口,出入口周邊和候車區域有科技展品區和科技展示牆,這些科技展區的面積有350平米左右。
此外,車站其它部分都是圍繞優質企業、高新區創新平台、高端人才等元素設計。2019年5月份創新大道站正式封頂,是全線14座建成的車站。到2020年中旬,豐樂河路站安裝了我國自產的首個智能化標准泵組模塊,該智能泵組從運輸到安裝只需10天。開始運用後泵組能監測機房中的儀器震動、水壓、溫度等方面,可實現數據分析、自動調節、遠程式控制制。
這能大大延長機房設備的壽命,使設備的保養過程更安全、高效。智能化標准泵組模塊的安裝也標志著地鐵4號線進入尾聲,該路線將政務中心、科技創新基地、合肥南站連成一線,這是合肥南北走向人流量最大的線路,將成為合肥市的骨幹線。地鐵4號線的建成也能促進合肥的旅遊業發展,其作為一座有著3000年歷史的古城知名度一直不高,這和它的位置、交通無不關系。
然而這里的好景並不少,大蜀山的海拔雖然只有280多米,卻也是居民休閑的好地方。山上有開福寺、名人園、野生動物園,既能體驗山水又不用爬山勞累,最適合周末踏青和親子旅遊。大蜀山的山下有一條叫“半邊街”的文藝街,這里全是仿古的徽式建築。不過大家可別被它騙了,半邊街實際上只建成兩年。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它有一半與公園銜接。
3、請問合肥地鐵什麼時候建成通車啊,有人知道嗎。 有沒有具體的路線圖啊。
不是地鐵,是輕軌。2014年左右
4、合肥地鐵什麼時候通啊》?
1號線 南北方向骨幹線,起點位於合肥火車站北天水路,以地下線形式沿新蚌埠路向南,經北二環路,穿過合肥火車站,沿勝利路、馬鞍山路向南,至望湖中路轉向西,再向南沿佳洲路直穿高鐵站,之後沿青海路、廬州大道、珠江路至線路終點徽州大道站。線路全長約28.99公里,全部為地下線。全線共設車站25座,全部為地下車站。 已於2009年下半年開工,預計2014年底開通運營。 合肥軌道交通一期(合肥站~徽州大道站)北起合肥站,南至濱湖新區徽州大道站,線路全長24.58km,全地下線,設23座車站,最大站間距2462m,最小站間距714.5m,平均站間距1106m,1號線全線平均旅行速度33km/h。採用B型車6輛編組,設濱湖車輛段及綜合維修基地1座和大連路停車場1座,控制中心1座,勝利路主變電所和廬州大道主變電所2座。 2號線 東西方向骨幹線,西起長江西路與長寧大道交叉口東側,終點至長江東路與大眾路交叉口西側處。全線長27.20公里。 力爭2011年開工,預計2016年底開通運營。
希望採納
5、合肥地鐵1號線詳細站點有哪些?
合肥火車站(可換乘3號線)、長淮站、明光路站、大東門站(可換乘2號線)、包公園站、合工大南區站、朱崗站、秋浦河路站、葛大店站、望湖城站、合肥南站、南站南廣場、駱崗站、高王站、濱湖會展中心站、紫廬站、塘西河公園站、金斗公園站、雲谷路站、萬達城站、萬年埠站、丙子鋪站、九聯圩站 。
合肥軌道交通1號線是安徽省首條地鐵線路,也是合肥第一條建成運營的地鐵線路,於2016年12月26日開通運營,其標志色為紅色,合肥軌道交通1號線,北起張窪站,南至九聯圩站,呈南北走向,途經瑤海區和包河區。
相關信息:
合肥軌道交通1號線列車採用4動2拖6輛編組,最高運行速度每小時可達80千米。車輛外形為國內先進的B型「鼓型車」,比傳統的B型車寬80毫米,載客量更大,每列車最多可載客2084人。列車從設計之初就注入了節能環保及人性化的設計理念,客室照明系統全部採用國內先進的LED光源。
空調系統能自動調節客室溫度,還配置了先進的光等離子空氣凈化裝置。車上的所有坐椅和扶手均採用人體工程學的要求進行設計。客室內還設有愛心專座,每節車還有2個多功能區域,設置有靠扶,可以靠在上面休息,該區域也可以用作殘疾人停放輪椅。
6、合肥地鐵的規劃階段
總體規劃分為四個階段建設:
第一階段:2009年~2016年,建設合肥地鐵1號線、合肥地鐵2號線,形成「十」字形的基本骨架;
第二階段:2017年~2020年,建設合肥地鐵3號線、合肥地鐵4號線、合肥地鐵5號線,與合肥地鐵1號線、合肥地鐵2號線共同形成以主城區為中心向外圍組團放射的基本骨架網路,基本覆蓋了中心城區的主要客流走廊;
第三階段:2020年~2025年,在骨架網路基礎上,建設合肥地鐵6號線、合肥地鐵7號線、合肥地鐵機場線即8號線,在中心城區范圍內形成完善的城市軌道交通線網。
第四階段:2025年後,建設合肥地鐵9號線-合肥地鐵12號線擴展延伸線,實現線網規劃的遠景目標。 合肥地鐵1號線中濱湖新區錦綉大道站(含)至雲谷路站(不含),完成四站四區間土建工程,全長4.404公里。車站設計為地下負一層側式站。 合肥地鐵1號線是一條南北方向的骨幹線,北起新蚌埠路與湯池路交叉口北側,終點在濱湖新區規劃的廣西路與遵義路交叉路口東側,全線長28.75公里,全部為地下線,共設置車站23座,其中五座換乘樞紐,項目總投資184億元(含預留工程)。該線路覆蓋主要客流走廊,聯接合肥新站地區、老城區、新合肥站樞紐地區、濱湖新區北部次中心、濱湖新區啟動區、濱湖新區CBD,為主城區與濱湖新區提供快速聯系,2016年12月31日開通運營。
合肥地鐵2號線是一條東西方向的骨幹線,聯系老城區、高新區、科學城,引導和促進高新區和科學城的發展。西起長江西路與長寧大道交叉口東側,終點在長江東路與大眾路交叉口西側。全線長30.06公里,共設置車站24座,全部為地下線,其中有五座換乘樞紐,項目總投資145.31億元。2012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准了合肥地鐵2號線可行性研究報告。2013年02月19日零點,合肥地鐵2號線潛山路站正式封閉施工,標志著合肥地鐵2號線正式開工建設,建設工期4年零5個月。
合肥地鐵1號線、合肥地鐵2號線僅僅是合肥市軌道交通建設的一個開端,未來的合肥軌道交通將會四通八達。 據合肥市在2013年08月前公布的軌道交通遠景、遠期和2013年規劃,合肥市軌道交通遠景線網總長322.5公里,其中市區線路7條,全長215.3公里;市域線5條(含1條機場專用線),全長107.2公里。遠期中心城區軌道交通規劃方案由6條城市軌道交通線路組成,共設置了15個軌道交通樞紐,其中有兩個為城市軌道交通與鐵路換乘的綜合樞紐,全長181.1公里。
合肥地鐵3號線為東北—西南方向的直徑線,聯系大學城、蜀山區(政務區)、森林公園、職教城。合肥地鐵4號線位於主城區南部,東西走向並聯系東、西部組團,呈「L」形,聯系科學城、高新區、蜀山區(政務區)、合肥高鐵站。 5號線為南北走向,將與北門換乘樞紐銜接,連接北、西部城鎮密集帶,支撐中心城區、西部沿線特別是政務區和濱湖新區的區域連接。遠景規劃方案中,合肥地鐵6號線主要連接主城區與東部組團;合肥地鐵7號線將連接濱湖新區、北部次中心、經開區中心和科學城中心;合肥地鐵8號線在與合肥地鐵5號線銜接基礎上,向北部組團延伸;合肥地鐵2號線則與合肥地鐵9號線銜接,向東部組團延伸;合肥地鐵10號線則主要連接濱湖新區、西南組團和東部組團;11號線連接機場和主城區。
7、合肥地鐵建設
合肥市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從合肥站至徽州大道站,線路長約24.65公里,全部為地下線。正式開工建設的軌道交通1號線試驗段,選址於濱湖新區錦 綉大道站(含)至雲谷路站(不含),試驗段工程為四站四區間土建工程。車站設計為地下負一層側式站,區間覆土滿足主要市政管線通過要求,車站及區間均採用明挖法施工,試驗段全長4.404公里,工程概算投資約為6.9億元,共劃分為三個標段。
該試驗段工程計劃工期為10個月,這也就意味著,如果工程進展順利,預計到明年5月份之後,該試驗段軌道線路將基本完成建設,成為合肥軌道交通規劃的首段建成亮相線路。不過,試驗段建設只完成土建施工,暫時不會正式開通運營。
總體規劃
「十」字骨架8年內建成
根據《建設規劃》,合肥軌道交通建設分為遠景、遠期和近期。軌道交通遠景線網總長322.5公里,其中市區線路7條,全長215.3公里;市域線5條(含1條機場專用線),全長107.2公里。遠期中心城區城市軌道交通遠期規劃方案由6條城市軌道交通線路組成,共設置了15個軌道交通樞紐,全長181.1公里。
總體規劃分為四個階段建設,第一階段:2009~2016年,建設1號線、2號線,形成「十」字形的基本骨架;第二階段:2016~2020年,建設3、4號線,與1、2號線共同形成以主城區為中心向外圍組團放射的基本骨架網路,基本覆蓋了中心城區的主要客流走廊;第三階段:2020~2025年,在骨架網路基礎上,建設5、6號線和遠景7號線,在中心城區范圍內形成完善的城市軌道交通線網。第四階段:2025年後,建設遠景8號線及擴展延伸線,實現線網規劃的遠景目標。
近期規劃
◆1號線:南北方向骨幹線,起點位於合肥火車站北天水路,以地下線形式沿新蚌埠路向南,經北二環路,穿過合肥火車站,沿勝利路、馬鞍山路向南,至望湖中路轉向西,再向南沿佳洲路直穿高鐵站,之後沿青海路、廬州大道、珠江路至線路終點徽州大道站。線路全長約28.99公里,全部為地下線。全線共設車站25座,全部為地下車站。已於2009年下半年開工,預計2012年底開通運營。
▼2號線:東西方向骨幹線,西起長江西路與長寧大道交叉口東側,終點至長江東路與大眾路交叉口西側處。全線長27.20公里。力爭2011年開工,預計2016年底開通運營。
◆試驗段:
1號線中濱湖新區錦綉大道站(含)至雲谷路站(不含),完成四站四區間土建工程,全長4.404公里。車站設計為地下負一層側式站。
爭議輕軌,還是地鐵?
最早,大家對於合肥市的軌道交通,都以為是輕軌,不過,就目前公布的情況看來,合肥的軌道交通應該以地鐵設計。
「應該直接上地鐵,可以緩解路面的交通壓力,也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合肥的地下空間。」合肥工業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院長潘國泰認為。
根據客流預測確定的運量等級,近期建設規劃1、2號線初、近、遠期均採用B型車6輛編組,最高運行速度80公里/小時,設計行車能力30對/小時,遠期系統設計運輸能力為4.38萬人次/小時,初期配車63列/378輛。
1、2號線採用集中供電方式,牽引網採用DC1500架空接觸網供電,建設4座主變電所,信號採用完整ATC系統,設一座控制中心,一座車輛段,一座車輛維修基地,二座停車場。 1、2號線在大東門形成換乘。
=========================================================合肥軌道交通將有望升級為地鐵 年內或可批復 來源:安徽商報 @ 2009-08-27 或許在今年年底,合肥人就將把「軌道交通1號線」正式更名為「地鐵1號線」。昨日記者獲悉,繼全國22個城市79條地鐵獲批後,合肥也正在加緊爭取獲得一張地鐵建設的「入場券」。目前,國內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在沉寂7年之後再次呈現火爆局面。在近期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一場內部通氣會上,該部城市建設司司長陸克華透露,目前國務院已經批復了22個城市的地鐵建設規劃,總投資8820.03億元。目前出台的合肥市軌道交通路線中,包含有地下穿行的設計。因此引起市民諸多疑問:合肥軌道交通究竟是地鐵還是輕軌?對此,合肥市軌道辦曾公開回應:合肥軌道交通將走地下,按照地鐵規模設計。一般來說,地鐵能適應的單向最大高峰客流量每小時為2.5~6萬人次,這個數字是輕軌的2倍。對於是否能將合肥軌道交通視同為地鐵,官方回應一直非常謹慎。相關部門多次表示,無論使用什麼名稱,軌道交通項目在合肥都必然推行。但不難理解,對於迫切需要更快速的交通解決方案的合肥市而言,運輸能力更為強大的地鐵肯定更受期待。據透露,在這一輪「地鐵熱」中,國務院第一批、第二批批復了20個城市,其中包括北京、上海等,第三次批復了青島、南昌的地鐵規劃,總計22個城市79條規劃。其間合肥一直在盡力爭取,目前手續正在報批。知情人士透露,下一步國務院還將徵求建設部對於合肥地鐵建設規劃的意見,如果順利的話,預計今年年內就可以批復。
打字不易,如滿意,望採納。
8、合肥地鐵1號線和2號線是在哪裡相交啊
在大東門 相交
1號線有望2014年底運營
在昨天的揭牌儀式上,合肥市首度正式公布了城市軌道交通項目規劃。備受市民關注的近期建設項目,將由軌道交通1、2號線組成,總長約56公里,總投資279.29億元。根據《建設規劃》,軌道交通1號線計劃在2009年下半年開工建設,預計在2014年底正式運營;2號線爭取在2011年開工,預計2016年底正式運營。
1號線:北起新蚌埠路與湯池路交叉口北側,終點至濱湖新區規劃的廣西路與遵義路交叉路口東側。
該線路是一條南北方向的骨幹線,覆蓋主要客流走廊,聯系合肥站地區、老城區、新合肥站樞紐地區、濱湖新區北部次中心、濱湖新區啟動區、濱湖新區CBD,為主城區與濱湖新區提供快速聯系,引導和促進濱湖發展。 1號線路全長28.75公里,全部為地下線,共設置車站23座,其中五座換乘樞紐,項目總投資133.98億元
2號線:西起長江西路與長寧大道交叉口東側,終點至長江東路與大眾路交叉口西側處。
該線路是一條東西方向的骨幹線,覆蓋主要客流走廊,東西向貫通中心城區,聯系老城區、高新區、科學城,引導和促進高新區和科學城的發展。 2號線路全長27.20公里,其中地下線17.95公里,共設置車站23座,其中五座換乘樞紐,項目總投資145.31億元。
該兩條線路在大東門形成換乘。根據客流預測確定的運量等級,近期建設規劃1、2號線初、近、遠期均採用B型車6輛編組,最高運行速度80公里/小時,設計行車能力30對/小時,遠期系統設計運輸能力為4.38萬人次/小時,初期配車63列/378輛。 1、2號線採用集中供電方式,牽引網採用DC1500V空接觸網供電,建設4座主變電所,信號採用完整ATC系統,設一座控制中心,一座車輛段,二座停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