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建是合肥什麼地方
1、這是合肥的什麼地方,或者在合肥周邊?
你要是發更多標志性圖片就好識別了,合肥有這么大水域的地方不多,濱湖新區那邊是巢湖,這個大家都知道,很多標志性的建築,去過的都能認出。還有就是北邊的董鋪水庫,這個還真不太好判斷。沒有這兩個大的就太多了。建議你發到合肥論壇里,合肥哪個區的人都有,隨便發幾張都會有人認出的。
滿意請採納!
2、安徽合肥什麼地方 [安徽]
合肥市是安徽省的省會,位於安徽省中部,東南臨巢湖
3、合肥哪個地方
肥,簡稱廬或合,古稱廬州、廬陽,是安徽省省會,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1],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雙節點城市[2],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之都,國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現代製造業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1],合肥都市圈中心城市[3],皖江城市帶核心城市[4],G60科創走廊中心城市。
合肥市地處中國華東地區、江淮之間,環抱巢湖,[5]總面積11445.1平方公里。
4、合肥什麼地方最繁華
合肥政務區最繁華。
合肥大劇院、天鵝湖、雙子塔、安徽廣播電視中心、安徽省博物館新館、合肥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天鵝湖萬達廣場、萬象城。這里是合肥市乃至安徽省高層建築最集中、商務業態最密集的商務區,成為名副其實的合肥「曼哈頓」 ,即中部崛起的亮點經濟示範區之一。
步行街,其實也不僅僅只是步行街,因為在步行街的周邊還有著市府廣場、逍遙津公園、李鴻章故居等等。再外圍,還有著包公園,稻香樓,三孝口、城隍廟等合肥知名地。
這里除了繁華的商業外,還有著很多特色的小吃。每逢節假日,步行街的飯店一定是各種爆滿。
合肥東門城區,面積142.9平方公里!由於建設,渣土車什麼的一直是車來車往,每到夜晚轟隆隆的聲音不絕於耳!但這也沒能掩蓋了瑤海區昔日的輝煌,昔日安坊總廠還記憶猶新,現在的瑤海萬達場又重新崛起。瑤海區的每個人都在感慨,如今瑤海也有萬達了,看誰還看不起我大瑤海
5、金陵十三釵是什麼地方話好像是合肥話
古稱南京為金陵,金陵十三釵說的是日軍佔領南京初期的事情,劇中人物有說南京話的,有說江蘇其他地方方言的,因為合肥和南京距離較近,有些詞的說法確實類似,所以你可能覺得像合肥話。
6、合肥地方名人有哪些
李鴻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稱李中堂,亦稱李合肥,本名章桐,字漸甫或子黻,號少荃(泉),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謚文忠。作為淮軍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的主要倡導者之一、晚清重臣,他官至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華殿大學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其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楊振寧,出生於安徽省合肥市,著名美籍華裔科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其於1954年提出的規范場理論,於70年代發展為統合與了解基本粒子強、弱、電磁等三種相互作用力的基礎;1957年由於與李政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觀念被實驗證明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此外曾在統計物理、凝聚態物理、量子場論、數學物理等領域做出多項貢獻。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瞞, 三國時沛國譙(今亳州市)人。古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少時機警,有權術,任俠放盪。黃巾起義爆發後,曹操以騎都尉參與鎮壓,遷為濟南相。建安元年(196年),迎漢獻帝都許縣(今河南許縣東),被封為大將軍、武平侯。從此曹操大權在握,號令四方,滅呂布,破袁紹,征烏桓,統一了中國北方。建安十三年(208年),進位為丞相,率軍南下,被孫權和劉備的聯軍擊敗於赤壁,遂同孫、劉形成三國鼎立之勢。建安二十一年進位魏王。其子曹丕稱帝,曹操被追尊為武帝。與其子曹丕、曹植皆為先秦文學之後又一個輝煌期——建安文學時期。曹操的遺著有《魏武帝集》。
7、三國演義皖城合肥是哪裡
皖城,現為安慶市,潛山縣
獻帝初平末年(公元193年),廬江太守陸康為遠避戰亂,將廬江郡治遷至皖縣城。此後,袁、曹、孫三家交替據有此地,皖城成為兵爭的重鎮。
合肥:自東漢末年以來,合肥數為州郡治所,一直是江淮地區重要的行政中心和軍事重鎮,素以「淮右襟喉、江南唇齒」「江淮首郡、吳楚要沖」著稱,歷來是重要商埠和兵家必爭之地。西漢時,合肥是全國除長安外十八大商貿市場之一。三國時,合肥成為「恩化大行」「官民有畜」的江淮「巨鎮」。隋唐時期,合肥社會繁榮,百姓殷富。宋元時期,合肥為江淮之間首屈一指的政治軍事重鎮。南宋築斗梁城,城中「百貨駢集,千檣鱗次」,金斗河(南淝河流經城區的一段)兩岸「悉列貨肆,商賈喧闐」。直到鴉片戰爭前,合肥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全國大部分地區相比,仍毫不遜色。
8、這是合肥的什麼地方
合肥沒有做過王朝都城。
合肥古為淮夷地,商朝稱虎方,西周稱夷虎。周時廬子國建都於此。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廢分封,立郡縣,合肥屬九江郡。
西漢高祖元年(前206年),項羽在九江郡地置九江王國。高祖四年,改九江王國為淮南王國。漢文帝六年(前174年),改淮南王國為淮南郡;十二年,復將淮南郡改為淮南王國。漢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改淮南王國為九江郡,轄合肥等縣,合肥縣名始見於此。漢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置十三州,合肥縣屬揚州九江郡。
東漢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改合肥縣為合肥侯國。漢獻帝建安五年(200年),廢合肥侯國,復改為合肥縣,揚州治合肥。
三國時,合肥縣屬魏國淮南郡,為揚州治。
西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改九江郡為淮南郡,合肥縣屬淮南郡。
東晉時,南北分裂,合肥為雙方爭奪的重鎮,縣廢。
南朝宋置南豫州,於舊合肥縣地置汝陰縣。汝陰屬南豫州南汝陰郡,為郡治。梁武帝天監五年(506年)改屬汝陰郡。梁武帝普通七年(526年),以壽陽置豫州,汝陰為南豫州治。梁武帝太清元年(547年),置合州,汝陰屬合州汝陰郡,為州、郡治。北周宣帝大成元年(579年),合州為北周佔領。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年),改汝陰縣為合肥縣,改合州為廬州,合肥屬廬州,為州治。大業初,改廬州為廬江郡,合肥屬廬江郡,為郡治。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改廬江郡為廬州,治合肥。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置十道,合肥屬淮南道廬州。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改廬州為廬江郡,仍治合肥。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又改廬江郡為廬州。唐僖宗中和到唐昭宗天復年間(883年~902年),楊行密先後為揚州刺史和吳王,轄合肥。
後梁到後唐(907年~936年),合肥縣屬吳國廬州,昭慶軍節度。後晉到後漢(936年~950年),合肥縣屬南唐廬州,保信軍節度。後周時(951年~960年),合肥縣屬後周廬州,保信軍節度。
北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年),合肥縣屬淮南道廬州,為州治。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改道為路,合肥縣屬淮南路廬州,為州治。
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年),淮南路分東西兩路,後並又分,合肥屬淮南西路廬州,為州治。宋朝廬州屬保信軍節度。南宋高宗紹興初,廬州寄治巢縣。紹興十年(1141),合肥為金朝佔領,旋即收復。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廬州仍治合肥。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廬州為廬州路,隸淮西江北道,合肥屬淮西道廬州路。至元二十八年,合肥縣屬河南江北行省廬州路。元泰定二年(1325年),合肥縣仍屬淮西道廬州路。元順帝至正十二年(1352年),合肥縣復屬河南江北行省廬州路。至正二十四年,朱元璋占廬州,改路為府,置江淮中書行省於此,合肥縣屬江淮行省廬州府,不久改屬江浙行省廬州府,為府治。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合肥改屬中書省直隸廬州府,為府治。洪武十三年,合肥改屬六部直隸廬州府,為府治。明成祖永樂十八年(1420年)置南京直隸,合肥屬南京直隸廬州府,為府治。
清朝順治二年(1645年),改南京直隸為江南省,合肥縣屬江南省廬州府,為府治。順治十八年,設江南左右布政使司,江南左布政使司轄廬州等府、州。清朝康熙六年(1664年),江南左布政使司改為安徽布政使司,安徽正式建省,合肥縣屬安徽省廬州府。清朝咸豐三年到十一年(1853年~1861年),安徽巡撫治於合肥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