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霸都查詢 » 合肥物探院二手房

合肥物探院二手房

發布時間: 2021-12-14 02:34:01

1、女生學物探專業怎麼樣,是不是很難找工作?

是金子總會發光!

2、我是學物探專業的,想問問安徽省地礦局下屬單位哪個比較好,安徽省物化探院薪資待遇以及福利如何?

學物探的,到地礦系統的物探分院肯定是不錯的,安徽有幾個地質隊這幾年發現了幾個大型礦,這些單位的福利肯定不會差,物探這行業,本科畢業,一般的勘察單位的年薪估計5-7萬,稍好些的10萬左右,今後的發展還有看個人能力,祝好運!

3、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分為兩個方向,一個物探,一個測井,這兩個方向到底怎麼樣?誰更有前景?

物探好些,本人長江大學勘查技術與工程測井方向大三在校生,去年就業物探形勢明顯好於我們測井。物探就業方向廣,不像測井,沒油井了還拿什麼來測。物探還可以用於找礦找一些其他重要資源,前景肯定比測井好。

4、勝利油田物探研究院的單位簡況

勝利油田物探研究院成立於2001年1月,是中國石化集團重點科研院所。
主要從事石油勘探地震資料處理解釋和地質綜合研究、油田勘探部署、井位部署和圈閉管理;負責勘探資料庫建設與管理、油藏地球物理技術研究、勘探開發信息化建設與服務。是中國石化最大的地震資料處理解釋、地質綜合研究單位之一。
全院現有油田高級專家7人,院首席專家7人,專家22人,局級學術帶頭人111人。特別聘請了劉光鼎、李慶忠等院士為學術顧問。
地震處理計算機系統CPU總數達6500多個,理論運算速度達到每秒40萬億次。具有多套世界先進的地震處理軟體。與同濟大學、石油大學等高校合作建立了《油藏綜合地球物理實驗室》、《信息與軟體工程實驗室》、《地震反演聯合實驗室》、《地震成像聯合實驗室》、《多波多分量地震聯合研究中心》等多個實驗室。
物探研究院作為中國石化股份公司重點科研院所,肩負著支撐油田勘探開發,開展綜合物探技術開發研究和地球物理技術研發的重任。建院以來,高質量地完成了勝利油田地震勘探綜合研究及井位部署等工作,為勝利油田增儲上產和中國石化實現資源戰略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5、興隆台區物探南區小戶型二手房有出售的嗎

遼寧盤錦市興隆台區物探南區小戶型二手房有出售的!尋找該類房源的具體方式,共分為以下三種方式:

1、網路渠道:

找房網,58,趕集,當地論壇等網路尋找(優勢是信息量大,成本低;劣勢是虛假房源多,良莠不齊);

2、中介機構:

當地品牌中介機構或直接委託一家全國連鎖的正規品牌中介機構辦理(優勢是房源真實有效,隨時看房,還免費;劣勢是需要花錢);

3、個人人脈資源:

自己去找,或者熟人介紹(優勢是對房源絕對了解,劣勢是砍價難)。

物探烤肉筋

地址:興隆台區物探南區院內(近盤錦汽車客運站)

6、水文巷物探家屬院老樓能通天然氣嗎

今晚你要向上面的人反映,如果上面的人是不管這些事的,除非你的能力足夠強,合能不能夠評級對話多麼才好一個女生?這個群上不存在這個世界就是弱肉,你沒有關系和他媽誰跟你搞他媽想幫你搞這事,出於憐憫可憐好無聊的新1 bar了,所以說你要努力的爭取自己做這個來修這個東西,如果你如果你認識部長,省長級別的,那你說他狼播你凶吧,如果你一個平頭老百姓,他是不會把你放在眼裡的,真正的愛民的人是很少的,其他人都有利益關系的當官,一切便是如此,無論它是什麼?屬於什麼時代,都改變不了這種東西的。

7、物探院宿舍怎麼樣?好不好?值不值得買?

樓盤名稱:合肥物探院宿舍

城市:合肥

樓盤位置:包河-東陳崗-九華山路

規劃信息:其佔地面積為0平方米,容積率暫無數據,綠化率33%,共0棟樓,停車位暫無數據

(所載信息僅供參考,最終以售樓處信息為准。)

點擊查看更全面,更及時,更准確的新房信息

8、區域物探

一、概述

1985年在開展寶安等4個圖幅1∶5萬區域地質(礦產部分)調查工作時,以縱坐標20°帶200km線為界分東、西兩區,東區448km2面積採用1∶5萬比例尺500m×50m測網;西區443km2面積採用1∶10萬比例尺1000m×100m的測網,進行磁法測量普查。通過以上工作,共圈定磁異常47個。根據磁場變化特徵,全區劃分為8個磁場區(帶)並進行地質解譯。同時系統測定了該區各類岩石(礦)的磁參數,掌握了岩石的磁性特徵。在電法測量方面,沒有系統開展電法工作,僅在區內打鼓嶺鐵礦區和山仔下多金屬礦區進行過1∶1萬和1∶1000的電法剖面工作。此外,羅湖-深圳水庫一帶開展構造地質電法普查,及羅湖橋-南頭開展水文與工程地質電法普查工作。2008年開展的「深圳市地震活斷層探測與危險性評價」中,第一階段進行了淺層地震勘探和活斷層深部結構大地電磁陣列探測。鄰近香港地區進行過區域重力調查,該區重力場通過632個站(包括499個陸地站和133個海底站)測取。同時根據數字岩區模式進行了岩區校正。

二、磁法測量

(一)區域磁性特徵

1.地磁要素

從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1970年編制的地磁圖中,獲悉深圳地區的地磁要素為:

1)正常地磁場水平分量(Ho)為37958nT。

2)正常地磁場垂直分量(Zo)為22577nT。

3)地磁傾角(I)為30°40′2″。

4)地磁偏角(D)為1°24′1″西。

5)地磁場垂直分量緯度變化為13nT/km。

到1980年後,地磁傾角增大12′,對推斷解釋無影響。

2.岩石的磁性特徵

(1)測定方法

1985年利用實測地質剖面和異常區採集的岩石標本,以磁秤法第二位置的方式測定,並將儀器向南轉一角度使儀器靈敏度提高至3 nT左右,測定標本的3個軸6個面共24次讀數進行計算整理,對讀不出數的標本視為無磁性。

(2)沉積岩磁性特徵

1)泥盆系:泥盆系沉積岩分布於深圳市的中北部和東部,局部岩石具有磁性,主要為含鐵細粒石英砂岩、粉砂岩和雲母石英片岩。磁鐵礦物為磁鐵礦,呈浸染狀,其磁化率幾何平均值在(90~1200)×10-6 4π(SI)之間變化,剩磁較強,幾何平均值為(50~6770)×10-3 A/m,一般能形成200~800nT。

2)下石炭統:石磴子組地表出露僅見於葵沖豐樹山、高圳頭等地,由灰岩和大理岩組成,磁測反映不具磁性。測水組主要沿深圳斷裂帶分布,其下段的下部磁性岩石由於鐵質含量不均,磁性變化較大,磁化率幾何平均值為(100~800)×10-64π(SI),剩磁幾何平均值為(200-1200)×10-3A/m,最大可達12500×10-3A/m,一般可引起200~600nT連續的磁異常帶;測水組上段上部的含鐵砂岩、石英片岩等磁性比下段下部稍弱,其磁化率幾何平均值為(30~380)×10-6 4π(SI),剩磁為(80~2600)×10-3 A/m,一般可引起100~200nT的磁異常。

3)下侏羅統:金雞組和橋源組主要分布在東部葵沖之北,金龜—羅屋田一帶。岩性為石英砂岩和泥質頁岩等,一般無磁性。但在金雞組的局部地段因受蝕變、變質等作用,局部含磁性礦物富集,其岩性主要為變質砂岩、絹雲母板岩等,經岩礦鑒定鐵質含量為3%~5%,其磁化率幾何平均值為(70~765)×10-64π(SI),剩磁較強,幾何平均值為(70~2800)×10-3A/m,一般可引起200~400nT的磁異常。

4)下中侏羅統:塘廈組分布於布吉-橫崗一帶,岩石一般不具磁性,但局部地段因夾有中酸性熔岩而具有一定的磁性,或因侵入岩侵位圍岩受接觸變質形成磁鐵礦,而具有磁性。磁化率幾何平均值為(70~390)×10-6 4π(SI),剩磁為(50~500)×10-3 A/m,一般可引起100~200nT的磁異常。

(3)火山岩磁性特徵

深圳市的火山岩分布於中部梧桐山、東部壩光-筆架山、七娘山等3處,岩石一般不具磁性。但局部英安-流紋質凝灰岩,由於含磁性礦物而具有較強磁性,磁性率幾何平均值為(400~1300)×10-64π(SI),剩磁為(50~11000)×10-3 A/m,一般可引起100~300nT的磁異常。

(4)侵入岩磁性特徵

1)中侏羅世大嶺山序列:鹽田坳單元為黑雲母二長花崗岩,片麻狀花崗質混染岩等,一般屬弱磁性或無磁性。其磁場普遍反映為較高背景值,強度一般為100~150nT,磁化率為(30~600)×10-6 4π(SI),剩磁為(30~170)×10-3 A/m,能在高背景的磁場上產生個別點的跳躍。

2)晚侏羅世龍崗序列:王母單元和屯洋單元主要岩性為黑雲母花崗岩,因局部磁性礦物富集而具有一定的磁性,其磁化率一般為(200~5000)×10-6 4π(SI),剩磁為(70~1700)×10-3 A/m,一般可產生200~400nT的局部磁異常;在屯洋單元西南側大梅沙一帶具較強磁性,磁化率為(200~1700)×10-6 4π(SI),剩磁為幾十10-3 A/m至4000×10-3 A/m,此處出現明顯的磁異常,實測強度為200~500nT。

3)早白堊世高潭序列:主要分布有白芒、南頭、赤澳、下徑心、鵝公等單元。其中白芒單元普遍具有一定的磁性,而南頭單元僅在北側與元古宙變質岩接觸帶的局部地段見石英正長岩具有較強磁性。白芒單元經岩礦鑒定含磁鐵礦,通過重砂分析磁鐵礦含量達23g/10km。磁化率幾何平均值為(630~12000)×10-6 4π(SI),剩磁變化較大,幾何平均值為(60~1600)×10-3 A/m。

4)晚白堊世樟洋序列:主要有大新、插旗山、半天雲等單元,岩性以花崗斑岩為主,一般不具磁性。

(5)變質岩磁性特徵

變質岩分布於西部福永、梅林至深圳水庫一帶,磁測岩性主要為石英片岩、雲母片岩、黑雲母斜長變粒岩和混合花崗岩等。這類岩石一般不具磁性,反映多為平穩的負磁場,強度在-50nT至-100nT。

(二)區域性磁場分布與解釋

深圳市的沉積岩一般以平緩的負磁場並局部有異常變化為其特徵,而岩漿岩則常以正磁場出現。全區大致劃分為8個磁場區(帶)。

1.白芒-南頭正、負磁場區

該磁場區位於西部九圍一白芒-板田、南頭一帶。

1)白芒跳躍正磁場區:位於九圍-白芒-板田一帶,面積約180km2。強度一般為50~100nT正異常。該磁場區是由白芒單元侵入岩體所引起。

2)南頭-福田低弱平緩磁場區:位於南頭-蛇口-福田一帶,以土50nT並以負值為主的平緩磁場與特徵。磁場區的東北部一般為低弱平緩的正值,南部為低弱平緩的負值,其分布范圍與南頭單元侵岩體邊界基本吻合。另外,南頭與白芒兩單元之間,地表為無磁性的元古宙變質岩,在其東部相應部位出現升高的磁場,推測在變質岩的下部兩個單元侵入岩體可能相連;而在西部相應位置強度則為負磁場,推測兩個侵入岩體不相連或埋藏較深,該處變質岩厚度較大。

2.黃田-西鄉平緩負磁場區

該磁場區位於西部福永-西鄉一帶,北東側與白芒跳躍正磁帶相接,以-50nT至-100nT的平緩磁場為其特徵。該區地表出露變質岩、混合花崗岩及第四系,經測定這些岩石均不具磁性,磁場帶基本是變質岩系的反映,因此推測第四系覆蓋層之下,仍是變質岩的分布區。

3.布吉-橫崗正負跳躍低值磁場區

該磁場區分布於羅湖-布吉-李朗、橫崗一帶,西與白芒磁場帶相連,東側為赤水洞-橫崗異常帶,以±20nT至±80nT的跳躍磁場為其特徵,地表出露塘廈組,磁場區南部為變質岩,北部有小面積的測水組出露,這些地層岩石一般為無磁性,但局部地段塘廈組含火山碎屑岩,具有一定的磁性,因此在低弱磁場背景上出現較明顯的局部異常。

4.赤水洞-橫崗正負伴生異常帶

該異常帶位於中部赤水洞-橫崗一帶,基本沿深圳斷裂帶(田螺坑斷裂南段西側、橫崗斷裂北段東側)展布,走向北東。異常帶由赤水洞和橫崗4個異常組成,呈帶狀分布,正負相間,負值在北西測,其中有兩個異常規模較大,長6~10km,寬200~1000m不等。峰值強度200~800nT,最小值為-200nT至負數百納特(nT)。呈鋸齒狀跳躍,梯度大,連續性好,與斷裂帶分布有關。異常所對應的地層為下石炭統測水組,據異常展布與岩石磁參數測定結果分析,岩層本身含有鐵質,是由於受強烈的動熱變質形成磁鐵礦所致,同時異常帶受深圳斷裂帶控制。

5.梧桐山平穩正磁場區

該磁場區分布在梧桐山周圍,以強度100~130nT的平穩正磁場為其特徵。出露的岩石為梧桐山群酸性-中酸性火山岩,一般不具磁性,這表明磁場的成因與出露的火山岩關系不大,而可能是深部磁性岩體的反映。在磁場區東部與鹽田一小梅沙(中侏羅世或晚侏羅世中酸性侵入岩)升高磁場帶相接,且與相接部位的磁場反映基本相同。另從區內岩石磁性資料分析,推斷深部磁性岩體可能為中酸性侵入岩體。

6.鹽田-小梅沙升高正磁場區

該磁場區位於東部鹽田-小梅沙一帶,向南延伸入海,陸地面積約13km2。以300~500 nT的升高正磁場為其特徵。異常區出露中侏羅世花崗閃長岩和晚侏羅世黑雲母花崗岩,岩石磁性測定結果,普遍具較強的磁性,這表明異常是與對應的磁性岩石所引起。

7.鹽田坳-屯洋正負伴生磁場區

該磁場區位於東部三洲田-赤澳-屯洋一帶,磁場總體特徵為正負伴生,負值在北部,正值強度一般為50~150nT,負值相對較弱,一般為-20~-100nT,個別達-200nT。該區主要出露中侏羅世鹽田坳單元、晚侏羅世屯洋單元、早白堊世赤澳單元等侵入岩,北部邊緣出露泥盆系沉積岩。以上岩體和地層一般屬無磁性或弱磁性,這表明磁場起因與地表出露岩石關系不大。從磁場反映的特徵來看,可能是深部磁性體的反映,推斷有隱伏的具磁性的岩體存在。

8.壩光-南澳低弱負磁場區

該磁場區位於東部葵沖金龜-壩光-南澳一帶,以-30~-80 nT的平緩磁場為其特徵,與相鄰磁場區有明顯的區別,在其局部地段疊加了各種性質不同的局部異常。該區出露的地層岩石,如火山岩、泥質粉砂岩、砂岩、灰岩以及花崗岩等,一般為無磁性,顯然這平穩低弱磁場區是其本身的反映。

三、電法測量

(一)打鼓嶺鐵礦區和山仔下多金屬礦區

1.岩(礦)石電性特徵

經對野外岩石露頭採用小四極及小測深法進行電阻率及極化率測定,區內的大理岩電阻率平均值為657Ω·m,極化率平均值為22%;中粒黑雲母粉砂岩電阻率平均值為1152Ω·m,極化率平均值為6.4%;絹雲母粉砂岩電阻率平均值為1745Ω·m,極化率為14.7%;變質砂岩電阻率平均值為800Ω·m;絹雲母片岩電阻率平均值為2049Ω·m;極化率平均值為16.5%;花崗岩電阻率平均值為590Ω·m;半風化花崗岩電阻率平均值為730Ω·m極化率平均值為153%;風化花崗岩電阻率平均值為1098Ω·m,極化率平均值為11.5%;塊狀黃鐵礦電阻率平均值為0.2Ω·m;浸染狀黃鐵礦電阻率平均值為9Ω·m;磁鐵礦矽卡岩電阻率平均值為16Ω·m。

由此可見,山仔下黃鐵礦的電阻率最低,磁鐵礦矽卡岩屬低阻體,通常可引起復合聯合剖面的正交點;打鼓嶺的絹雲母片岩和絹雲母粉砂岩的電阻率及極化率均較高,而花崗岩、大理岩以及變質砂岩的電性差異不大。

2.電法異常解釋

1)打鼓嶺區:通過復合聯合剖面法和激發極化法,明顯地反映該區存在3個不同的電性層。測區南部普遍而有規律地反映為高阻層,曲線跳躍變化較大,是該區電阻率最高的一層,為大片晚侏羅世中粒黑雲母花崗岩出露地帶;第二電性層位於測區中部,曲線穩定,為該區電阻率最低一層,並被大片第四系所覆蓋,厚度可能較厚;第三電性層位於測區北部,電阻率介於上述兩電性層之間,屬中阻層,為石炭系下統石磴子組大理岩的反映。

2)山仔下區:該區只在鐵帽分布地段布置了電法剖面工作,採用激電、聯合剖面法。在引起磁異常的含磁黃鐵礦、含銅黃鐵礦的鵝公吉區出現激電異常和聯合剖面的正交點。

(二)羅湖-深圳水庫電法普查

1.電性特徵

1)岩石電阻率特徵:普查區主要地層岩石為下石炭統、元古宇變質岩、第四系等,應用小四極露頭法,獲得元古宙條帶狀混合岩電阻率常見值1678Ω·m;下石炭統片岩、千枚岩、片理化砂岩電阻率常見值2265Ω·m;砂岩、凝灰岩電阻率常見值2881Ω·m。

2)斷裂破碎帶電阻率特徵:斷裂破碎帶的電性特徵有兩種情況,一是由於破碎帶含水而形成低阻體;二是由於破碎帶被硅化岩脈貫入形成的高阻體。

3)地層視電阻率特徵:聯合剖面視電阻率在元古宙地層中,由西部中阻區到中部黃貝嶺至深圳水庫堤壩附近為低阻區,再往東下石炭統躍變為帶狀、台階狀的高阻區,至東面蓮塘附近第四系覆蓋區又呈現為低阻區。

2.電異常解釋

通過復合聯合剖面法普查和電測深剖面測量,大致圈定了4組視電阻率低異常帶,大致呈北東和北北東向展布,並推斷為含水構造破碎岩帶所引起。另外根據聯合剖面視電阻率曲線正反交點、拐點和同步升降點連結軸,初步解釋了羅湖斷裂帶13條北東向斷層、兩條北西向斷層的分布位置。

(三)羅湖橋-南頭電法測量普查區

1983年,該區開展的1∶2.5萬比例尺的水文及工程地質電法普查,面積約100km2。通過電測深、復合聯合剖面、自電、激發電位等方法試驗後,確定以復合聯合剖面法為主、電測深為輔的工作方法。因該項工作當時還在進行中,詳情可查閱該普查報告。

四、淺層地震勘探和大地電磁陣列探測

2008年在進行「深圳市地震活斷層探測與地震危險性評價」中,採用淺層地震探測方法,笫一期的探測目標主要有:橫崗-羅湖斷裂束、石井嶺-田螺坑斷裂組、丹竹頭(觀瀾圩)斷裂。應用美國勞雷公司生產的NZXP型24道地震儀、採用人工錘擊震源。完成38條淺層地震測線,總長度10.469km。探測結果表明:橫崗-羅湖斷裂束是一系列走向北東的斷層組成,傾向以北西為主,局部地段傾向南東,總體表現為逆斷層,部分地段為正斷層;石井嶺-田螺坑斷裂組(原報告稱蓮塘斷裂)走向北東、傾向北西,為正斷層;丹竹頭(觀瀾圩)(原報告稱溫塘-觀瀾斷裂)為走向北西、傾向南西的平移正斷層。

另外,採用大地電磁陣列方法首次在深圳城市中心地帶進行高密度點位的系統測量。應用了遠參考道觀測、數據處理採用人工選圖和robust數據處理技術,獲得優良級別的視電阻率曲線。根據大地電磁二維電性結構模型以及一維反演結果,結合地質情況分析:推測隱伏基底中元古代地層電阻率總體在100Ω·m,泥盆紀鼎湖山群地層、電阻率總體100~1000Ω·m,石炭紀測水組地層電阻率為10~400Ω·m,侏羅紀吉嶺灣組火山岩電阻率為10~100Ω·m,第四紀沉積物電阻率為10Ω·m,白堊紀花崗岩體相對應的電阻率最高,總體在1000Ω·m以上。對斷裂帶探測,發現了4處區域性斷裂和9處局部斷裂。從北東向斷裂構造在深部帶狀展布以及電性異常帶在淺層位向局部集中的特徵,可能反映了測區主幹斷裂在淺表分支、而深部趨於復合的展布特徵。北西向斷裂在仙湖段向南西緩傾斜而在石樟坑水庫附近,則向北東陡傾斜。根據各剖面的一維反演結果,發現深部較普遍地存在低電阻率層,低阻層埋深一般在10~30km,局部可達更深層。

五、重力測量

據1997年前《香港區域構造背景:新重力模型的意義》一文的報道,毗鄰香港地區進行過區域重力測量,其讀數與1971年國際重力標准網相連。通過布格重力異常圖的計算得2.62×103kg/m2的還原密度,代表著已知的岩石類型並接近於不同花崗岩體所測的平均密度。大於-30mGal最低重力異常值出現在元朗的南部和西部,大於-20mGal的低值帶穿過香港北西部。在香港東南部,一個南東走向的陡傾負異常梯度帶發育於沙田和港島之間,最西端可以追蹤到大嶼山,異常等值線向南突出,重力異常值向海面持續升高,並在港島東南15km處達最高值5mGal。在香港北部,顯示出低重力梯度區的局部變化,如在元朗西部可見到一條北北東向異常脊,而北東向的異常脊則出現在沙田北部,其餘北北西向和東西向異常脊也有所顯示。

應用歐拉反褶積技術,無需事先知道地質構造資料或岩石的物理特徵,即能判定源區的位置和深度。根據該區重力測量數據求得的歐拉解形成了線狀、弧形和「S」形等異常。當構造系數取值1時,顯示的異常最為清晰,並給出深度解范圍為1~8 km;當構造系數取值2時,一些異常拉長了,並明顯出現新異常。線性異常的長度變化范圍通常為2~10km,寬度可達500m。這些線性異常一般被認為代表中地殼頂部和上地殼中的斷層,4組近平行的主幹線狀異常被釐定為北東向組、南北向組、北西向組及東西向組。其中部分異常位於或臨近地表顯示的斷層帶,說明斷層陡立地穿入上地殼;有些異常不與地表顯示的斷層帶相對應,可能是代表未切至地表的斷層。以線狀異常組之間的交切關系分析,東西向斷層最老,然後是北東向斷層,北西向和南北向斷層是最新的。北西部清晰的「S」形異常或許起因於北東向走滑斷層之間的逆掩斷層。

香港地區建立的地殼模型,下部由狹長的北東向長英質中下地殼組成,兩側為更富鐵鎂質的太古宙及元古宙岩區;上部則被約6km厚的中生代花崗岩、火山岩及顯生宙所覆蓋。這個構造模型與上述重力資料相吻合,並從岩漿岩的鋯石中識別出顯生宙至新太古代的殘留年齡而得到證實。例如:九龍、沙田及針山一帶的花崗岩具有最多的幔源組分和最少的地殼混染;而其北西的花崗岩和花崗閃長岩具強的太古宙特性,而東南部的花崗岩則顯示出漸強的元古宙特徵。太古宇與元古宇之間的不連續面起到了通道的作用,使到幔源岩漿上侵至上地殼,並周期性地切穿上覆地層,表現在拉伸型花崗岩體的侵入,破火山口的發育及寬脈狀雜岩的定位。

中下地殼的北部存在一個不連續面,基本位於深圳斷裂帶之下,歐拉異常表明該邊界斷裂走滑變形下延至可觀的深度。該不連續面認為與華夏地塊內的主幹剪切帶有關,粵東蓮花山斷裂帶是中下地殼北東向主幹剪切帶在地表的出露,其形成時期最大可能是中生代至新生代。由於作用在華夏地塊邊緣的區域應力影響,該斷裂帶反復活動,對中國東南部的地質發展帶來重要影響。

9、合肥坳陷油氣勘探歷程

1.油氣普查勘探階段(1958~1964年)

1958年,地質礦產部第一石油普查大隊對合肥坳陷進行了1:20萬石油地質普查,鑽地質淺井43口,總進尺25172m,在朱1井發現了下白堊統朱巷組可能的烴源岩——暗色泥岩;石油部華東石油局304、305聯隊完成了全盆地1:20萬地面重、磁普查。1964年第一石油普查勘探大隊安徽區隊撤銷,合肥坳陷油氣勘探中斷。

2.光點-模擬地震油氣普查勘探階段(1970~1976年)

自1970年起,安徽省地質局完成1:20萬全盆地區域地質測量。隨後,安徽石油普查隊伍重新組建,成立安徽石油勘探處。該勘探處先後在合肥坳陷完成光點地震559km,模擬地震961km;在盆地東部和中部的局部構造高和深凹部位鑽深井6口(合深1井至合深6井),總進尺16511m;鑽地質普查淺井57口,進尺12293m。在鑽井中雖然見油氣顯示,但其可靠性尚有疑問。該階段除證實了下白堊統朱巷組有烴源岩外,還新發現了上白堊統響導鋪組中上部和古近系定遠組中上部夾有數量不等的暗色泥岩,揭示了盆地東部為勘探白堊系-古近系的有利地區。

從1976年開始,安徽省石油勘探工作重點轉移至天長地區,合肥坳陷油氣普查勘探工作又因此而中斷了11年。

3.數字地震油氣普查勘探階段(1988~1996年)

1988~1996年期間,原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物探局第二地質調查處在合肥坳陷再次開展地震勘探工作。其中,1988~1989年及1991~1992年以盆地東部白堊系、古近系為主要目的層,完成數字測線13條,694km,未發現可靠的局部構造。在此期間,石油物探局五處及中國科技大學先後在盆地中部、北部及東北部完成5條MT區域大剖面。1992~1993年,石油物探局二處繼續完成數字地震測線3條,257km,其中2條為部署在盆地中部及西部的區域大剖面,特別是貫穿盆地中部的SN向H F93-L23測線,因在下侏羅統上部發現可能的煤系反射組合及古生界內幕背斜構造顯示等情況,便將合肥坳陷油氣勘探主要目的層向下轉移為石炭-二疊系及侏羅系。

1993年下半年新區事業部南方新區勘探經理部成立,在合肥以西目標區開展地震普查的同時,部署2條區域地震大剖面。至1994年底,共計完成數字地震測線11條,568km。為了進一步落實合肥以西目標區的古生界內幕斷背斜構造、小廟及吳山廟侏羅系斷鼻構造,同時為了查明盆地西部地質結構,南方新區勘探經理部又於1995年在合肥以西實施普查地震測線8條,共172km、盆地西部南北向區域地震大剖面1條,長140km。而為了搞清合肥坳陷西部結構及其與東部的關系,南方新區勘探經理部又在1996年部署了3條區域地震測線,合計約285km。綜上所述,南方新區勘探經理部自1993年成立至1996年,共完成23條,1165km 數字地震測線(圖1-3)。

圖1-3 合肥坳陷早期勘探程度圖

在此期間,杭州石油地質研究所完成了合肥坳陷早期圈閉評價,石油大學(北京)完成了生烴及保存條件的研究,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完成了油氣地質綜合研究和二維盆地模擬,原地質礦產部合肥化探中心完成了生油岩有機地球化學研究。

在1997~1999年間,因石油、化工機構重組,未投入任何工作量。

4.綜合油氣普查勘探階段(1999年至今)

1998年底,勝利油田有限公司取得合肥坳陷的油氣勘探權,開始了新一輪的勘探,先後開展了地震、重力、航磁、電法、化探、遙感、地電化學、水化學、區域地質調查及鑽探等綜合勘探研究。實施二維地震覆蓋面積3374.75km2;重力覆蓋面積27686km2;化探24645km2;電法EMAP 5條707.3km和MT 3條484km;航磁30416km2;地面地質調查330km2;疊前深度偏移處理剖面7條,共1015.25km;恢復平衡剖面7條(圖1-4);完鑽參數井1口——安參1井,進尺5200m。

通過安參1井的鑽探,發現下侏羅統防虎山組含有80m厚烴源岩,還鑽遇了石炭-二疊系的烴源層,初步確立了盆地北部的地層層序。通過二維地震勘探,初步積累了復雜地表條件下地震採集及處理技術,發現並落實了一批局部構造;通過重力勘探,建立了該坳陷重力場,確定了主要斷裂體系分布特徵;通過地化勘探,建立了該坳陷的地球化學場,發現坳陷具有4種類型、3種分區的油氣屬性;通過電法勘探資料分析,發現坳陷具有2個電性標志層以及南北三分、東西兩分的電場特徵;通過航磁探測發現坳陷具有雙層磁性結構及一批火山岩構造;通過地面地質調查,研究了該坳陷與大別造山帶的耦合關系,以及郯廬斷裂活動對坳陷演化的影響,還發現了兩處油苗,揭示了該坳陷存在著有效烴源岩的實事。特別是通過重-磁-電-震聯合反演,研究了各種地球物理場的內在聯系,獲得了該坳陷第一張重-磁-電-震聯合反演構造圖,確定了斷裂體系和隱伏構造的展布狀況。同時,通過大量課題的研究,深化了地質認識,為進一步評價合肥坳陷的含油氣遠景及制定勘探部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圖1-4 合肥坳陷勘探程度圖

A—地震;B—電法;C—井位;D—化探

然而,就目前勘探程度而言,合肥坳陷尚處於區域勘查階段,盆地的主力烴源岩層尚未確定,對盆地下伏的古生界及下侏羅統烴源岩條件了解不夠深入,盡管侏羅系發育深湖相烴源岩有過生烴及成藏過程,但演化程度太高;舒城凹陷古近系可能是最有勘探潛力的層位,但其資源潛力有待進一步落實。對盆地的油氣地質特徵、成藏規律和保存條件研究有待深入,造成對盆地油氣勘探有利區帶缺乏清晰的認識。

熱點內容
合肥瑤海區招投標中心 發布:2020-09-09 14:35:50 瀏覽:505
合肥長城寬頻價格表 發布:2020-09-09 02:57:42 瀏覽:505
合肥小區名稱 發布:2020-09-10 05:51:24 瀏覽:504
365房產合肥 發布:2020-09-09 22:32:45 瀏覽:504
成都大巴包車 發布:2020-09-09 21:03:12 瀏覽:504
合肥萬達城摩天輪營業 發布:2020-09-10 08:43:47 瀏覽:503
上海合肥高鐵 發布:2020-09-09 20:23:53 瀏覽:503
合肥立特科技 發布:2020-09-09 16:27:05 瀏覽:503
合肥徽昌苑二手房 發布:2020-09-09 03:48:06 瀏覽:503
杭州到合肥高鐵時刻表查詢 發布:2020-09-17 08:24:49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