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姚公廟招聘
1、請問合肥市姚公廟的由來?
為何這里叫姚公廟?有當地居民說,在數百年前,姚公廟有一位姓姚的先人,他在姚公廟居住期間,為當地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去世之後,當地百姓為了紀念他,由當地的「八大戶」(當地八個「大姓」)組織發起,為其修建了一座廟宇。還有居民說,住在姚公廟的幾個大姓先人,數百年前曾犯了「政治錯誤」,為了逃避官府的追捕,在逃亡過程中來到這里居住下來,繁衍至今。
關於姚公廟的來歷,在《嘉慶·合肥縣志》里有這么一段記載:「姚李二公廟,在德勝門外十三里,祀宋統制姚興、招撫使李顯忠。」「姚李二公廟」是一座廟堂,後來改名叫姚公廟,而姚公廟就是為了紀念姚興這個人的。下面就讓我們來認識認識姚興。
編輯本段抗金名將戰死後留英名
話說南宋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當時的皇帝就是那個下了十二道金牌詔回岳飛的宋高宗趙構。是年,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鐵騎直抵江淮。
當時的江淮制置使劉錡命淮西守將王權迎戰,結果貪生怕死的王權遲遲不敢到前線
,直到完顏亮攻陷軍事重鎮壽春(今壽縣),才不得已入駐廬州。而王權的前鋒正是兵馬副都監姚興。這個姚興和抗金名將岳飛是老鄉,都是河南相州人。他接令後率部飛速向廬州挺進,在廬州定林鋪(今合肥北鄉一帶)遇敵先頭部隊五百騎。這個姚興打起仗來非常厲害,在他的指揮下,金軍被打敗,並且生擒了敵首領「女直鶻殺虎」。
不過,金兵大批部隊還是強渡了淮河,而陽奉陰違的王權命令姚興出戰迎敵,而自己則慌忙後撤。其後,姚興帶著自己17歲的兒子與金兵相遇於和州尉子橋(今屬巢湖市居巢區),在號稱十萬金兵的金戈鐵馬面前,姚興所部的三千將士(也有說四百騎)毫無懼色,與敵人展開了殊死搏鬥,而此時王權躲避在仙宗山上,嚴兵自衛,置酒取樂,全然沒有援助姚興之意。
前有強敵,後無援軍,姚興卻越戰越勇。據載,金兵最後無可奈何,便暗地裡派人收買了漢奸李二。而這個漢奸李二對王權有私恩,能夠出入王權軍營,他乘機偷盜了王權的軍旗交給金人。金人將軍旗豎立在今含山縣姚廟鎮東側的一座小山上誘騙姚興。而姚興猛見軍旗,以為王權派兵來援,便奮不顧身地前往迎合,等攻擊到軍旗前面時才發現中了敵人詭計,他憤然砍斷軍旗旗桿(後人因此稱此山為「倒旗山」),大聲痛罵了敵人一通後,返身復入敵陣廝殺,最後終因敵眾我寡,姚興與其子壯烈犧牲,同時遇難的,還有拱衛大夫、忠州防禦使鄭通等50人。
據說,姚興犧牲後,其部屬為了迷惑敵人,將姚興身軀扶坐戰馬,前呼後擁沖向敵營。金兵乍見姚興戎裝甲胄,一時魂飛魄散,潰敗而逃。
姚興戰死的消息最終還是傳到了金主完顏亮的耳朵里,而這個完顏亮聞報後並沒有很開心,而是寫了《吊姚興》詩一首,詩雲:
「獨領孤軍將姓姚,一心忠孝為南朝,
元戎若假徵兵檄,未必將軍死尉橋。」
1161年11月份,在宋軍主戰派的頑強抗擊下,宋軍收復淮西,而金兵也北退。朝廷追贈姚興為觀察使,並將他的三位後人也封了官。第二年,人們為了紀念這位為國捐軀的抗金英雄,在他浴血奮戰的地方,今巢湖含山縣姚廟鎮,建起廟宇,名「姚興廟」,宋高宗趙構親賜「旌忠」兩字匾額。宋寧宗開禧元年又追謚「忠毅」,稱他為「中興之將」。百姓出於對他的尊敬,稱之為「姚公廟」。廟內還有一聯語:「遺恨未能擒兀術,論功應不下睢陽。」「兀術」指的就是金朝悍將金兀術,而聯中「睢陽」指的是唐朝安史之亂的中興之將張巡,當年誓死守衛睢陽,並屢次擊敗叛軍,最終因寡不敵眾,戰死於睢陽。以名將張巡比作姚興。
由於姚興曾在廬州抗擊過金兵,而他在巢湖抗擊金兵也保護了廬州城,所以姚興在廬州民間很受推崇。老百姓為了紀念姚興而建立的「姚公廟」。
2、合肥姚公廟那裡屬於什麼區
合肥姚公廟在金寨路南邊,屬於包河區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