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花兒影視招聘兒童
1、★包拯額頭上怎麼長了一個月亮似的東西,真的有嗎?★
歷史上的包青天真的是黑黑的,而且額頭上有個月亮的嗎?
應該沒月亮
中國古代的史書上,對包公有不少記載。現存的有宋朝人撰寫的《兩朝國史·包拯傳》,元朝人撰寫的《宋史·包拯傳》,包公的門人張田編的《孝肅包公奏議集》,以及南宋李燾所著《續資治通鑒長編》中的有關記載等等;1973年,在合肥市東郊又出土了包公及其家族的六方墓誌銘,為研究包公提供了寶貴的資料。我們談歷史上的包公,主要是根據這些史料,而不是根據《鍘美案》、《包龍圖公案》、《三俠五義》一類的戲劇、小說。
歷史上的包公,姓包名拯字希仁,北宋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出生於廬州合肥縣,就是現在的合肥市肥東縣包村;宋仁宗嘉佑七年(1062)五月,死於東京開封,就是現在的河南開封市,終年64歲。次年葬於廬州合肥公城鄉公城裡,就是現在的安徽合肥市東郊大興集鄉雙圩村。現在的包公墓則是1987年改葬重新修建的。
包拯自稱「生於草茅」,史書記載,他的父親叫包令儀,曾做過福建惠安縣知縣,官階至虞部員外郎。看來,他只是出生於一個中小地主家庭,而非高官顯宦之家。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仰慕古代聖賢所為,有「竭忠死義」之志。宋仁宗天聖五年(1027),包拯29歲,一舉考中第一甲進士,授官為大理評事、知建昌縣(今江西南城)。宋代科舉進士一般分五甲即五等,天聖五年王堯臣榜,共取進士377人,其中第一甲為30人。包拯高中第一甲進士,授官知縣,這在當時是很突出的。不但可以藉此登上政治舞台,而且預示在仕途上有著光明的前景。當時,包公的父母年事已高,均在家居住,不願遠離家鄉。包拯為了照顧父母,放棄建昌縣知縣的官職而改任職位較低的監和州稅。和州(今安徽和縣)雖鄰近合肥,父母仍不願意隨同前往,而讓包拯一人前去上任。是上任為國盡忠,還是在家為父母盡孝?使包拯進退兩難。將近而立之年的包拯,是多麼渴望實現治國平天下的抱負呀,但是經過比較,他還是毅然辭去官職,屏居鄉里,奉養雙親。直到父母去世、守喪三年期滿之後,已經39歲的包拯才正式登上仕途,出仕做官。包拯為了侍奉年邁的雙親,居家長達十年之久,不去做官,真可以說是「至孝」。由此足以證明,包拯絕不是孜孜追求功名利祿的庸人,而是一個淡泊名利、品德高尚的人。
在這十年之間,包拯都做了些什麼呢?歷史上沒有明確記載。不過,從他重登仕途時的一首明志詩中可以看出,他在居家盡孝的同時,仍然在做修身的功夫,即繼續研讀經史之書,培養高尚的情操,探求治國安民之道,為將來出仕之後報國盡忠做准備。其詩雲:
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秀干終成棟,精鋼不作鉤。
倉充鼠雀喜,草盡狐兔愁。史冊有遺訓,毋遺來者羞。[1]
這首詩的大意是:居心清正是治理政事的根本,正道直行是做人的准則。秀美的樹干終將成為棟梁之材,精純的鋼鐵決不應該做成彎鉤。倉庫充盈老鼠麻雀也會歡喜,地光草盡狐狸兔子都要發愁。史書上記載著歷代先賢的遺訓,從政做官不要留下劣跡招致後人的羞辱。詩言志。這首詩充分表明了包拯廉潔奉公、剛直不阿的從政為人的道德准則,也表明了他立志做國家的棟梁、為民造福、留名史冊的決心。
從包拯39歲正式登上仕途,到他64歲死於任上,共為官從政26年。在這26年間,他先後擔任過知天長縣、知端州、三司戶部判官,京東、陝西、河北等路的轉運使,以及知諫院,知瀛、揚、廬、江寧、開封等州府,直至權御史中丞、三司使、樞密副使等職。同時先後獲得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樞密直學士等帖職。三司使、樞密副使在宋代相當於副宰相,後代戲曲、小說中往往稱包拯為「相爺」,其根據大概即源於此。後人又往往稱包拯為「包待制」、「包龍圖」,則是由於他曾任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的緣故。
無論是外任,還是在朝;無論是做州縣的小官,還是居於副宰相的高位,他都把明志詩作為座右銘,言必信、行必果,表現出高尚的為官道德,做出了卓越的政績,終於成為史冊留名的「清官」的典範。
首先,包拯一生清正廉潔,從不貪污受賄。如康定元年(1040),他升任知端州(今廣東肇慶市)。端州有一種全國著名的特產——端硯。筆、墨、紙、硯合稱為文房四寶,而湖筆、徽墨、宣紙、端硯被稱之為四寶之最。端硯石質堅實溫潤,紋理細密,發墨快而不幹涸,書寫流利生輝,從唐代起就享有盛名,成為供朝廷享用的貢品。到宋代,朝野上下更是視端硯為珍寶。包拯以前的端州知州,往往在貢硯的數額之外,加征數十倍的端硯,用以賄賂朝中權貴,作為陞官發財的「敲門磚」。包拯上任之後,只按上貢數額徵收,不加重硯工的負擔,不去賄賂權貴。他十分喜歡書法,南宋人劉克庄稱包拯「筆法端勁,翰墨間風流蘊藉」。[4]他在端州任職將近三年,離任入朝時,竟然連一塊端硯也未帶走,其律己是何等的廉潔!正如明人於謙所說:「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5]
要做到清正廉潔,必須生活節儉,節儉方能養廉,奢侈必然導致貪污。包公正是如此。宋朝《兩朝國史·包拯傳》記載,包拯「居家儉約,衣服、器用、飲食,雖貴,如初宦時。」就是說:他家裡生活勤儉節約,雖然後來官至三司使、樞密副使,相當於副宰相,但是其穿的、用的、吃的,仍然和剛做官任天長縣知縣時一樣儉朴。其夫人董氏的《墓誌銘》也記載:
「孝肅漸貴,夫人與公終日相對,亡聲伎珍怪之玩,素風泊然。」宋代達官貴人素有蓄養歌伎之風,而包拯閑暇時只與夫人對談,而無聲色狗馬之類的娛樂。
他對貪官污吏十分憎惡,曾在《乞不用贓吏》疏中說:「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欲乞今後應臣僚犯贓抵罪,不從輕貸,並依條施行;縱遇大赦,更不錄用,或所犯若輕者,只得授副使、上佐。」[6]意思是說,清廉是人民的表率,貪污則是危害人民的盜賊。對於貪贓枉法者,要嚴懲不貸,並且永不錄用。
他不但自身廉潔,而且制定了一條「家訓」,勸誡子孫將來永遠清廉。這則家訓說:「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後,不得葬於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仰工刊石,豎於堂屋東壁,以詔後世。」[7]就是說,後世子孫當官有犯貪污罪的,活著不準放回包氏家族,死後不準歸葬包家的祖墳塋地。也就是宣布開除包氏的族籍,不承認他們是包拯的後代。這則家訓真是獨特而嚴厲。史書記載包拯子孫如其子包綬、其孫包永年等,也都一直恪守家訓,居官清廉,深受世人的稱贊。《包公(綬)墓誌銘》載:「公既終,發遺篋,誥軸、著述外,曾無毫發所積為後日計者。益知公生平清苦守節,廉白是務,遺外聲利,罕有倫比。孝肅以清白勁正光於青史,公可謂能克家者,孝肅之風,至於公而益熾也。」意思是說,包綬死後,箱篋中除了官誥、著述之外,沒有分文錢財。包拯的清正廉潔之風,到其子包綬時,更加發揚光大了。
談到包拯的後代,我們順便給大家插說一段關於「嫂娘」的佳話。包拯有子二人:長子名繶,皇佑五年(1053),英年早逝;其妻崔氏,雖無子女,但誓不改嫁。次子初名綖,後改名綬。包綬系包拯所出媵妾孫氏所生。包拯長子死後,次子綬始由崔氏收養。包拯逝世時,包綬才5歲,此後一直由崔氏撫養長大成人。包綬也便對其嫂崔氏「以母禮事之」,即所謂「嫂娘」。[8]宋代以後有關包公的戲劇、小說中,都說包公稱其嫂為「嫂娘」,這完全是將包綬之事移花接木安在了包拯頭上。因為包拯一來無兄長,二來直到三十五六歲時,其父母尚健在,怎麼會有「嫂娘」!不過這並非是憑空捏造,只不過為了藝術的需要,使包公的故事更集中、更有戲劇性罷了。
2.一般花卉植物生長的最適溫度為20~25℃,如採用20~25℃的溫水澆水,可加速土壤里有機物的分解,促進根部細胞的吸收,增強根部的輸送能力,供給枝、葉充足的養分,促進花卉早發芽、早孕蕾、早開花。這是因為植株的葉、莖平均溫度一般高於根部的溫度。用溫水澆水就能加速有機肥的分解過程,及時供給葉、莖充足養料。如果澆冷水,根部溫度低,養分分解慢,就會產生營養供不應求的現象,影響花卉生育。
冬季多數花卉處於休眠或半休眠狀態,根系活動大幅度減少,若用冷水澆花,對一些花卉有可能造成傷害,但水溫太高,根部也會受到燙傷,引起局部受害,甚至整株死亡。所以用溫水澆花較為穩妥。此外,早春播種或盆栽育苗,用溫水噴3.香皂最好買香料少顏色淡的
香皂是以脂肪酸鈉和其他表面活性劑為主要原料,添加品質改良劑和外觀改良劑,經過加工成型後製成的產品。
香皂主要有加入高級護膚因子的嬰兒香皂;為了殺菌和醫治淺部黴菌、寄生蟲加入硫磺的硫磺香皂和加入硼酸為消毒殺菌的硼酸浴皂產品;驅蚊的香皂是採用中葯驅蚊成份,經高濃度提取,融入皂基之中,可達到驅蚊效果。
市場上銷售的香皂製品品種繁多,但按其原料的組成可分為皂基型(Ⅰ型),含脂肪酸鈉、助劑的香皂和復合型(Ⅱ型)兩種。按產品的使用功能可分為嬰兒專用香皂、潤膚香皂、葯物香皂、透明皂和液體皂等。在使用香皂洗臉時要徹底清洗皮膚上的皂液。
消費者在選用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香皂使用後皮膚感覺不幹燥、不緊綳,並產生細膩、緊密而穩定的泡沫。
(2)香味濃郁,用後使人感到十分清爽。
(3)外觀輪廓分明,表面飽滿圓潤,儲存後不收縮、不開裂。
(4)軟硬適度,在溫水中不容易溶化解體。
(5)產品包裝上的標識齊全,應註明產品執行標准及功用,根據需要選擇適當的產品。
(6)選擇知名企業的名牌產品。
香皂產品在使用上也要注意以下幾點:
(1)洗臉香皂最好選用含香料或色素較少、鹼性稍弱些的淡色皂。
(2)嬰、幼兒最好選用嬰兒專用香皂。
(3)使用葯物香皂必須選用具備長期去臭、廣譜殺菌,對皮膚低刺激性的產品,例如硫磺皂、硼酸皂等。
(4)使用近期生產的香皂。
(5)在使用香皂潔面洗浴時應了解自己皮膚的性質,從而選擇合適的香皂
灌,也能促使早出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