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徽皆劇院招聘
1、安徽有哪些古鎮推薦?
<
2、問黃梅戲是不是安徽的?
人民日報《黃梅戲起源起源於安慶地區的懷腔》黃梅戲起源於安徽省安慶市,一代黃梅戲大師嚴鳳英就是安徽省安慶人,黃梅戲與湖北省黃梅縣並無關聯,並且黃梅戲一直用安徽省安慶市地方方言歌唱,起源於安慶地方黃梅時節採茶歌曲,大部分黃梅戲演員都是安徽人,而湖北省方言與安徽方言差異很大,湖北省只是借黃梅縣地名虛構起源歷史以爭奪黃梅戲文化遺產,黃梅戲在湖北並沒有太大知名度。
黃梅戲是深受群眾喜愛的地方戲曲劇種,也是安徽省重要的文化名片,從孕育、成形、發展、壯大,至今已走過兩百年的時光。但是,對於這一重要的地方戲曲劇種的起源,一直眾說紛紜。最近安徽省專家通過田野考察和資料研究,提出了新說法,認為黃梅戲起源於安慶地區。此說推翻了流傳較廣的黃梅戲起源於湖北黃梅縣的傳統說法。
2015年11月,在安徽省市兩級宣傳部門的支持下,安慶市黃梅戲劇院以《黃梅戲的起源與發展》作為學術課題,聘請多位多年從事黃梅戲藝術研究的專家學者,對黃梅戲起源進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調查研究。自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通過7個月的田野調查,對民歌、時調、鼓書、燈戲、佛道音樂、青陽腔、高腔、彈腔等音樂進行調查和取樣錄制,調查地域涉及安徽、湖北、江西、江蘇、陝西五個省區,采訪對象達413人,收集民歌3000餘首,錄制音像達900多分鍾。
參與此項調查的安徽黃梅戲研究者王秋貴說,黃梅戲的語言以安慶方言為基礎,聲腔以安慶民歌為基調,黃梅戲吸收的不少民歌早在黃梅戲誕生之前就已經在安慶地區流行。此次田野調查的一個重要發現是,遠在千里之外的陝西省南部商洛地區,居住著許多清朝康、雍、乾時期從安慶各縣遷過去的移民。他們早就失去了與家鄉的聯系,直到近年各家族才陸續尋宗認祖。盡管遠隔千里,但他們至今還操持著安慶方言,還傳唱著200多年前從老家帶過去的民歌,其中不少民歌已經成為黃梅戲的聲腔。比如商南《十二時會姐歌》無論是音樂還是唱詞與安慶的《探姐》如出一轍。此外,商南的《偷情歌》與安慶的《玉美郎》,商南的《姐的心思娘難猜》與安慶的《手拉槐樹望郎來》等也存在明顯的對應關系。王秋貴說,這說明黃梅戲的聲腔不是外來的,而是起源於安慶本地。
據課題組成員介紹,通過調查,他們發現黃梅戲的音樂95%來自安慶地區已經流傳的民歌、花鼓戲、道情、彈詞、高腔和徽調,而安慶地區當時又是民間戲曲的中心,這也佐證了黃梅戲起源於安慶地區。
此外,課題組通過對安慶方言與黃梅戲音樂的關系進行考察也發現,安慶方言與湖北黃梅方言的平仄關系存在明顯差異,這種差異也直接反映到唱腔之中。課題組在報告中認為,安慶方言的特色之一,就是語音平緩,很少出現高低陡峭的跳度音律,因此決定了黃梅戲唱腔的波紋形狀流暢,黃梅戲被觀眾稱道的特色:易懂、易學、易唱,和安慶方言存在因果關系。
此前戲曲學術界一般都認為黃梅戲是清末湖北黃梅縣水災難民在流浪過程中帶入安慶地區的,災民傳唱的湖北採茶調與安慶民間小調和其他戲曲形式融合形成了黃梅戲。但安徽戲曲研究者在查閱目前可見的所有關於黃梅戲的文史資料和田野調查中,都沒有發現有關湖北採茶調在安慶傳播的過程和事件。在調查報告中,安徽學者認為,湖北黃梅縣發大水的時候,地處下游、地勢更為低窪的安慶地區也是汪洋一片,難民想經過皖河流域各縣進入安慶城內是不可能的,因此假定災民沿途傳播採茶音樂的路線圖不能成立。
也有專家指出,當前能夠證明黃梅戲起源的文獻證據還很缺乏,此次調研中能找到的最早的記載黃梅戲的資料是1879年10月14日上海《申報》上的一則報道,證明在1879年之前,在安慶北門集賢關一帶每年都有「黃梅調小戲」上演。戲曲史專家廖奔說,缺乏文獻記載是地方戲曲普遍面臨的共性問題,因此建議下一步要擴大文獻的搜尋范圍。
安慶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陳愛軍表示,黃梅戲是安徽省的一張文化名片,弄清楚黃梅戲的起源對於更好地研究地方戲曲的誕生、發展的規律,更好地傳承和發揚這一民族藝術瑰寶都具有重要意義。
黃梅戲起源有了新說——起源於安慶地區
3、黃梅戲是不是安徽的?
黃梅戲起源有了新說——起源於安慶地區
湖北人怎麼和韓國人一樣喜歡偷文化然後說是自己的。黃梅戲起源於安徽省安慶市,一代黃梅戲大師嚴鳳英就是安徽省安慶人,黃梅戲與湖北省黃梅縣並無關聯,並且黃梅戲一直用安徽省安慶市地方方言歌唱,起源於安慶地方黃梅時節採茶歌曲,大部分黃梅戲演員都是安徽人,而湖北省方言與安徽方言差異很大,湖北省只是借黃梅縣地名虛構起源歷史以爭奪黃梅戲文化遺產,黃梅戲在湖北並沒有太大知名度。
黃梅戲是深受群眾喜愛的地方戲曲劇種,也是安徽省重要的文化名片,從孕育、成形、發展、壯大,至今已走過兩百年的時光。但是,對於這一重要的地方戲曲劇種的起源,一直眾說紛紜。最近安徽省專家通過田野考察和資料研究,提出了新說法,認為黃梅戲起源於安慶地區。此說推翻了流傳較廣的黃梅戲起源於湖北黃梅縣的傳統說法。
2015年11月,在安徽省市兩級宣傳部門的支持下,安慶市黃梅戲劇院以《黃梅戲的起源與發展》作為學術課題,聘請多位多年從事黃梅戲藝術研究的專家學者,對黃梅戲起源進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調查研究。自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通過7個月的田野調查,對民歌、時調、鼓書、燈戲、佛道音樂、青陽腔、高腔、彈腔等音樂進行調查和取樣錄制,調查地域涉及安徽、湖北、江西、江蘇、陝西五個省區,采訪對象達413人,收集民歌3000餘首,錄制音像達900多分鍾。
參與此項調查的安徽黃梅戲研究者王秋貴說,黃梅戲的語言以安慶方言為基礎,聲腔以安慶民歌為基調,黃梅戲吸收的不少民歌早在黃梅戲誕生之前就已經在安慶地區流行。此次田野調查的一個重要發現是,遠在千里之外的陝西省南部商洛地區,居住著許多清朝康、雍、乾時期從安慶各縣遷過去的移民。他們早就失去了與家鄉的聯系,直到近年各家族才陸續尋宗認祖。盡管遠隔千里,但他們至今還操持著安慶方言,還傳唱著200多年前從老家帶過去的民歌,其中不少民歌已經成為黃梅戲的聲腔。比如商南《十二時會姐歌》無論是音樂還是唱詞與安慶的《探姐》如出一轍。此外,商南的《偷情歌》與安慶的《玉美郎》,商南的《姐的心思娘難猜》與安慶的《手拉槐樹望郎來》等也存在明顯的對應關系。王秋貴說,這說明黃梅戲的聲腔不是外來的,而是起源於安慶本地。
據課題組成員介紹,通過調查,他們發現黃梅戲的音樂95%來自安慶地區已經流傳的民歌、花鼓戲、道情、彈詞、高腔和徽調,而安慶地區當時又是民間戲曲的中心,這也佐證了黃梅戲起源於安慶地區。
此外,課題組通過對安慶方言與黃梅戲音樂的關系進行考察也發現,安慶方言與湖北黃梅方言的平仄關系存在明顯差異,這種差異也直接反映到唱腔之中。課題組在報告中認為,安慶方言的特色之一,就是語音平緩,很少出現高低陡峭的跳度音律,因此決定了黃梅戲唱腔的波紋形狀流暢,黃梅戲被觀眾稱道的特色:易懂、易學、易唱,和安慶方言存在因果關系。
此前戲曲學術界一般都認為黃梅戲是清末湖北黃梅縣水災難民在流浪過程中帶入安慶地區的,災民傳唱的湖北採茶調與安慶民間小調和其他戲曲形式融合形成了黃梅戲。但安徽戲曲研究者在查閱目前可見的所有關於黃梅戲的文史資料和田野調查中,都沒有發現有關湖北採茶調在安慶傳播的過程和事件。在調查報告中,安徽學者認為,湖北黃梅縣發大水的時候,地處下游、地勢更為低窪的安慶地區也是汪洋一片,難民想經過皖河流域各縣進入安慶城內是不可能的,因此假定災民沿途傳播採茶音樂的路線圖不能成立。
也有專家指出,當前能夠證明黃梅戲起源的文獻證據還很缺乏,此次調研中能找到的最早的記載黃梅戲的資料是1879年10月14日上海《申報》上的一則報道,證明在1879年之前,在安慶北門集賢關一帶每年都有「黃梅調小戲」上演。戲曲史專家廖奔說,缺乏文獻記載是地方戲曲普遍面臨的共性問題,因此建議下一步要擴大文獻的搜尋范圍。
安慶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陳愛軍表示,黃梅戲是安徽省的一張文化名片,弄清楚黃梅戲的起源對於更好地研究地方戲曲的誕生、發展的規律,更好地傳承和發揚這一民族藝術瑰寶都具有重要意義。
---人民日報《黃梅戲起源有了新說——起源於安慶地區》
4、安徽有哪些旅遊景點
到黃山的時間夜裡了,匆匆忙忙趕來酒店餐廳申請辦理搬入,睡美了第二天才有精力開心玩。
最近的屯溪老街,作為當地的旅遊景點,有許多百年老店,而且還有少量的宋朝建築,古街兩獨特的設計風格,工程建築精美的磚、木、石雕工藝品,在這里可以清晰地看到很多作為全球理所應當的文化藝術資產、世界級地質公園、中國十大景區之一,黃山一直以「天下第一奇山」吸引住中國省份遊人前去去玩,徐霞客「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這話也是稱贊黃山的。
旅遊景區內的黃山松千姿萬態,不像一般的松柏樹那般生長發育在土壤里,只是依靠代謝一種酸性物質依地勢和風頻投身在大山懸崖峭壁縫隙中,不害怕寒冷,四季常青。
在古徽州的村莊中,紅村是最著名的一個,也是全球歷史文化遺產的島嶼。將會每日也不定時執行的也有講解員完全免費為遊人詳細介紹宏村,總之人們追上一波,跟隨講解員走一趟,用心聽有關宏村的歷史典故,人文風情,鄉規風俗習慣,對徽州文化的掌握又獲得了許多 。
塔川,在宏村到木坑竹海旅遊景點中間,是安徽諸多世外桃源中一個獨具一格風採的山中村落。每一年的塔川秋景,是諸多美術家、攝影師寫作的產業基地。2014年被列入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莊。穿行於塔川里邊,你能發覺無論是村落的整體規劃,還是平面圖及室內空間的解決、工程建築手工雕刻技術性的綜合性應用都集中體現了獨特的地方文化。
時間有點兒焦慮不安,下一次再填補此番種味道的地方的缺憾。
5、安徽合肥的特色小吃
給你一個比較全的
1、 三孝口金滿的刨冰好吃,比好利來的好吃的多啦!夏天逛街甜品首選。
2、 三孝口文采大廈向南行百米左右,有一個坐西向東的小鋪子,牛肉粉絲砂鍋賣瘋了(3.5元一碗)
3、 義倉巷西出口處(三中附近)有一個「劉五拉麵」(牛肉麵、牛雜面都是3.5元一碗)。
4、 肥東一家很小的店面,裡面的小吃很多,味道非常好,而且便宜,特別是裡面的牛肉饊子煲,想起來都會流口水~!
5、 還有南門小學北面那條路(不記得什麼路)有一個「圖門燒烤」,我愛吃那個戴眼睛的老闆烤的雞翅(2塊錢一串),美中不足的是老闆有點摳,從來不向食客施以小恩小惠打個折什麼的。
6、 還有黃山路上的羊肉串,就是環境太差,價格和味道都還不錯。
7、 桐城路上,也就是月光寶盒斜對面,有一個西北面館,麵食很不錯,推薦純湯牛肉麵和涼面!
8、 三孝口三九天都後面的小有天,牛肉麵味道不錯。
9、 七桂塘味全面館的純湯牛肉麵很好!
10、 宿州路商之都北面的錦綉年華那的牛肉炒飯和牛肉粉絲也很不錯,價格還便宜,還有那裡的燒餅也不錯!
11、 文采那的大老劉似乎也不錯,不過我還是喜歡吃安徽劇院旁邊的一個早點灘的包子。
12、 我還是覺得梅山路上的三河還有KFC(by the way KFc現在有列印的優惠券,上中國KFC網)旁邊的水餃店的水餃好吃!
13、 阜南西路上塞納河畔的旁邊有一個杏花小區,裡面有一家做牛肉麵,牛肉砂鍋,餛飩,蛋炒飯的小店也很好啊,我每次回家都要去吃的,再配上一瓶合肥產的酸奶,唉 !不要太爽啊!
14、 工大南區的小吃也很不錯,還有北區旁邊的一家三校快餐裡面的煎包很好吃!
15、 廬州烤鴨店旁邊走一點點的叫署渝山莊的地方的菜有幾個還是蠻好的,推薦一魚三吃!
16、 商之都附近,梨花巷裡有家重慶酸菜魚做的很好吃!
17、 三孝品七桂塘裡面「小二黑」,菜味道一般,就是四個字:便宜實惠!
18、 金安徽的菜也很好吃,清爽價格也不貴
19、 安慶路中段「子月大酒店」大廳全單六折,就餐環境好,有一道極特別推薦:鱸魚一招鮮,好吃啊!
20、 合肥小吃的殿堂廬州烤鴨店,一家百年老店裡面的小龍湯包和鴨油燒餅味道也算是有口皆碑啦~~當然裡面還有很多的選擇~~!
21、 步行街「小小得月樓」價格比較合理,菜味也不錯。
22、 安大澡堂旁邊的紅油餃子店,保准你下次還會去,那裡的串子也狂好吃、、、
23、 百貨大樓後面雅戈爾之間有個炸裡脊肉串的也很好吃!
24、 辣子村的泉水魚一般而以,但是服務太差
25、 西園湖中心有一家啊蜀諭山寨的好像是這個名字,正宗的四川大廚,泉水魚很好吃,石爆牛柳更好吃,價格很便宜,最好人多去要不然吃不完。都是大盤子裝的。。。
26、 蜀園的水煮魚也還不錯
27、 紐約紐約的鐵板牛排也好,配的沙拉也好吃,個人認為比好享來的好,25元一份,VIP卡8.5折
28、 毫州路橋邊的的鼎鼎咖啡,26元一份,好吃配的湯也好看!
29、 步行街靠逍遙津出口有一個巷子,有一家新疆阿克蘇飯店維族人開的,裡面東西不錯,比較正宗。
30、 城隍廟後街有個績溪徽菜館不知道還在不在,另外推薦小二黑也挺好的。
31、 安港百姓人家的火鍋,便宜又好吃
32、 馬蘭拉麵的香腸菜飯也很好吃,便宜又實惠,一份夠我吃兩次了,才五塊錢!
33、 合工大對面還有一家煲仔飯的小店,到飯時間食客如雲啊!
34、 上島咖啡大概二十元一份。有一份湯、一個素菜,一個蒸蛋,一份煲仔飯,那裡還境很好的,大大的沙發,人也很少,很清靜,還有免費的檸檬水,不用點飲料了
35、 是銀河大廈邊上的叫「品香緣」煲仔飯也錯,價格便宜,8-12元不等,就餐環境一般!
36、 宿州路上的廬州烤鴨店的赤糊好吃
37、 安慶路城隍廟西有一家貴妃涼皮好吃,老闆也有點摳!
38、 文采樓下的撒尿牛丸和芙蓉蛋卷,還有安大門口的大漠烤魚啊,我想念你們!
39、 三孝口附近的女人街,在第六感門前劉阿姨的鹵乾子很好吃
40、 宿州路國元證券旁有個老夫妻賣的炸臭豆腐相當不錯!
41。阜南路市體育館大門右邊北京包子店的包子挺不錯~~不過味道不如幾年前啦(應該是老闆換了吧)
42。義倉巷壽春路入口處~~一家牛雜火鍋路邊攤~~經濟實惠味道十足,還有老鴨火鍋等選擇~~雖然只去過一次而且對火鍋也沒什麼認識~~但生意火暴應該能說明一切吧~!
43。長江路黃山大廈對面淮上酒家也算是合肥小吃的代錶店啦~~!裡面的肉合餅和鴨油燒餅算是其的招牌小吃啦~~一份牛肉粉絲配上兩個肉合餅包你吃飽價格也只不過5元左右~~另外還有炒飯~~面條等主食~~!
6、安徽的黃梅戲的歷史
黃梅戲源頭的歷史最早記載陸洪非先生在《黃梅戲源流》一書中,對黃梅戲的源頭列舉了三種傳說,但並沒有最後下結論。現有的各種學術和非學術文章和詞典等都依此選擇材料寫就,這里將本書觀點完整介紹如下:
傳說之一∶「黃梅戲是在『懷寧腔』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每當春種秋收之時,農民們慣唱『懷調山歌』來歌頌自己勞動的豐收。這種民間優美抒情的山歌小調,統稱為『懷寧調』。」
傳說之二∶「……黃梅戲起源於安徽安慶地區。從前每逢黃梅季節,常常洪水成災,四鄉農民為了祈求豐年,就在這個時候舉辦迎神賽會,會上出現各種歌舞演唱,在這種歌舞演唱形式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戲曲形式,因與黃梅季節有關,故名曰『黃梅調』。」
傳說之三∶「黃梅戲源於湖北黃梅縣的民歌小調即黃梅採茶調。」這種可能性不大。
現代學者也對黃梅戲源頭多有探索,如最近吳福潤先生在《黃梅戲藝術》雜志撰文,認為安慶「黃梅戲」全國聞名,而黃梅戲起源地眾說紛紜,部分人認為起源於湖北黃梅縣,可能是由「黃梅」二字引來的誤傳。「黃梅戲」的確與「黃梅」二字息息相關,但「黃梅」不是人們所說的黃梅縣,而是「黃梅山」。傳說此山很久以前寒冬臘月山上遍開黃色梅花而得名,後來「黃梅」逐漸稀少,現在偶爾也能發現「黃梅」蹤跡。
著名文史學者張健初先生則指出 :「此黃梅非彼黃梅」。
原黃梅戲藝術研究所所長、80歲高齡的鄭立松老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將他數十年來收集的資料及他本人的觀點逐一道來。
鄭老告訴記者,爭論黃梅戲源頭的核心在「黃梅」二字上,「黃梅」二字有兩個解釋:一是黃梅季節;二是湖北黃梅縣,即「源於鄂東黃梅縣的民間小調,即黃梅採茶調,在清代乾隆年間隨當地逃水荒的災民來到安慶地區。」鄭老認為「黃梅季節」的說法倒還不是沒有道理的,但於後者,他認為並不妥。
鄭老出示了他收集的資料,在《中國戲曲志》(安徽卷)中有兩條記載:咸豐六年(1853年)3月,太平天國將領石達開光復宿松,縣城內連演三天花鼓戲(即其後之黃梅戲)迎接天兵進城;咸豐七年(1857年)清軍在宿松縣城內建戲樓,演花鼓(黃梅)戲,邀各營隊長及文吏觀戲。鄭老還曾見過一本晚清時期的戲聯集手抄本,上面記載:清咸豐丙辰六年(1856年),在安慶對江,流傳有一副對聯「頌德歌應抒白雪 登高調不唱黃梅」。
鄭老認為這些是有關黃梅戲記載的最早資料,黃梅戲應當形成於咸豐年間,「黃梅戲」的名字是安徽人命名的。「乾隆年間,還沒有黃梅戲呢,逃水荒災民帶來的是湖北的民歌小調,連採茶調都不是。」鄭老還肯定地說黃梅戲是安徽獨有的,民國初年懷寧籍學者程演生所著《皖優譜》中有句為證:「今皖上各地鄉村中,江以南亦有之,有所謂草台小戲者,所唱皆黃梅調。……他省無此戲也。」
交談中,鄭老還向記者講述了當年有關湖北省把「黃梅戲請回娘家」的事。此口號提出後,1984年左右,中國記者協會曾經邀請鄭老一同到湖北去采訪,采訪中,對於官方觀點,湖北戲劇界則有不同看法,以湖北戲劇專家、資深學者桂遇秋為代表的部分戲劇研究者認為,湖北省沒有必要在黃梅戲上投入過多,應當在湖北採茶調基礎上發展自己的戲劇藝術,而「把黃梅戲請回來」,只會使「安徽增加一個劇團,而湖北丟失了一個劇種(採茶調)」。
另有相關學者認為:安徽安慶桐城的《桐城歌》是明朝時就傳到黃梅(湖北——引者按)一帶。 黃梅戲是由桐城縣羅家嶺的嚴鳳英唱紅的,羅家嶺的方言是純正的桐城腔。
由此可見安慶是黃梅戲的源頭最具說服力。
也有部分江西民間傳說,黃梅戲起源於江西,但此種說法基本未為大眾認可。
也有人認為如今爭論黃梅戲屬於哪兒已沒有意義,對黃梅戲的發展沒有任何推動作用。他建議專家學者將更多注意力放在黃梅戲本身的發展規律上,進一步鞏固、提高黃梅戲這個地方劇種在當今戲曲領域中的地位。
也有部分江西民間傳說,黃梅戲起源於江西,但此種說法基本未為大眾認可。
也有人認為如今爭論黃梅戲屬於哪兒已沒有意義,對黃梅戲的發展沒有任何推動作用。他建議專家學者將更多注意力放在黃梅戲本身的發展規律上,進一步鞏固、提高黃梅戲這個地方劇種在當今戲曲領域中的地位。
中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黃梅戲保護區域是安徽省的安慶市和湖北省的黃梅縣。
國家文化部公布的三位黃梅戲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均為安徽人:39歲的韓再芬(安徽省安慶市黃梅戲二團,安徽安慶人)、41歲的趙媛媛(安徽省安慶市黃梅戲一團,安徽安慶人)、61歲的黃新德(安徽省黃梅戲劇院劇院,安徽蕪湖人)。
7、安徽有哪些有名的小吃
1、合肥四大名點
合肥生產的麻餅、烘糕、寸金、白切統稱為合肥四大名點,歷史悠久,風味獨特,是合肥四大傳統特產,歷來被人們用作待客和饋贈的禮品。
2、吳山貢鵝
吳山貢鵝(又名行密貢鵝)起源於吳山鎮,是安徽合肥的傳統名菜,色澤清爽, 香氣濃郁, 味美醇厚,回味無窮。此菜源於唐朝乾符年間。吳山貢鵝貢鵝肉質較普通鵝細嫩,味美,燒、煮、燉、烤、腌食皆宜。
3、李鴻章雜燴
李鴻章雜燴(英文名:LiHongzhang Assorted Dish)也稱為李鴻章大雜燴,是一道傳統名菜,屬合肥菜,始創於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相傳與晚清名臣李鴻章有關。
李鴻章雜燴選用雞肉為主料,佐以水發海參、油發魚肚、水發魷魚等輔料烹制而成。此菜是將多種原料合配燒燴而成,故有多味,具醇香不膩,咸鮮可口的特點。
4、逍遙雞
合肥特產「逍遙雞」因曹操出了名。後人經過不斷改進製作工藝越做越好,廣為流傳開了,民間又稱「曹操雞」。如今的這種美食仍取合肥地產「伢雞」製作,並配以天麻、杜仲及冬筍等十八種名貴葯材香料,更配以曹操家鄉的全國名酒。
5、三河米餃
三河米餃是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傳統小吃。
三河米餃以秈米粉製成餃皮,用五花肉等及調料製成餡,成餃後油炸而成。色澤金黃,外皮微酥脆、餡味鮮美。
(7)合肥徽皆劇院招聘擴展資料:徽,簡稱「皖」,省會合肥,位於中國大陸東部,屬於華東地區,介於東經114°54′-119°37′,北緯29°41′-34°38′之間,公元1667年因江南省東西分置而建省。安徽得名於「安慶府」與「徽州府」之首字。
安徽是中國史前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擁有淮河文化、廬州文化、皖江文化、徽文化四大文化圈。 安徽與江蘇、上海、浙江共同構成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為國際6大世界級城市群之一。2014年,獲得中國最幸福的省份榮譽,被列入中國首個新型城鎮化試點省份。2015年,安徽省正式邁入中等偏上收入的快速發展階段。
參考資料:網路-安徽8、求安徽古鎮排名,哪些比較值得去?
安徽比較值得去的古鎮有很多,比如黟縣宏村、黟縣西遞、涇縣查濟村、績溪縣龍川村、肥東縣三河古鎮等,推薦如下:
1、黟縣宏村:宏村位於中國安徽省南部的黃山腳下,是一座擁有大量明清時期歷史建築的古村落。村中構建了完善的水系和頗具特色的「牛」形布局,是徽州民居的典型代表。宏村素有「畫里之鄉」之美譽,依山傍水,既有水的靈性,又有山的幽趣,是典型的徽派建築藝術之標本。
2、黟縣西遞:黟縣西遞古村落始建於北宋皇佑年間(公元1049—1054年),距今已有近千年歷史。整個村落呈船形,保存有完整的古民居建築,被譽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縮影」。西遞背倚秀美青山,清流抱村穿戶,高大奇偉的馬頭牆有驕傲睥睨的表情,也有跌竅飛揚的韻致。
3、涇縣查濟村:查濟村位於安徽省宣城市涇縣,距涇縣縣城60公里。查濟古村現存古建築從元至清,且門類眾多,有村門、寶塔、牌坊、廟宇、社壇、祠堂、古橋、民居、古井、惜紙爐等,如同一座古建博物館。雖大半殘破,卻依舊是保存完好的元明清三代古民居群。
4、績溪縣龍川村:安徽績溪縣龍川村是位於皖南績溪縣胡姓聚族而居的船形古村落,有一千六百餘年的歷史,傳至「錦」字輩已有48世。這里有千回百轉的古廊橋,有歷經千年的古祠堂,有一門三尚書的古牌坊,有千嬌百媚的水街、有三江匯流的園林水口。
5、肥西縣三河古鎮:位於安徽肥西的三河古鎮,具有2500多年的歷史,因豐樂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水交匯而得名。幾千年的歷史積淀,讓這里成為人文薈萃、景色優美的旅遊勝地。三河古鎮以其古老、秀麗、繁華而聞名遐邇,是鑲嵌在巢湖岸邊的一顆明珠。
(8)合肥徽皆劇院招聘擴展資料:
古鎮的保護措施:
1.首先,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各主管部門應嚴格依照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與歷史城鎮旅遊發展規劃,同時依據相關政策法規與管理條理及轉讓合同等,規范政府部門、旅遊投資商等的開發經營行為;
2.其次,可考慮建立起由人大、政協和當地居民代表組成的社會監督組織評估機制,形成社會監督組織對政府和旅遊企業的有效約束監督鏈;
3.有必要建立科學的利益協調與整合機制,充分挖掘旅遊地各利益主體的共同點和平衡點,形成良好的利 益互動,以調動各方的積極性,最終促使旅遊企業的利益與旅遊地其他主體的利益統一於旅遊地社區的經濟、文化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之中;
4.完善社區參與機制,減少負面影響政府和企業應進一步完善社區居民參與機制,廣泛吸納當地居民的意見,切實處理好各利益主體之間的關系。
參考資料:網路-古鎮